APP下载

高校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

2015-03-19张乐乐张晓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师生机制

张乐乐,张 玲,张晓敏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践行群众路线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在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本质在于提高各级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高校党员干部作为高校群众路线的践行主体,如何始终保持与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真正使群众路线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学校的科学健康发展,成为高校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长期坚持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1.1 巩固党在高校执政基础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了党的执政根基,谈不上执政地位的维护与巩固。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基地,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始终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夯实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1.2 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这对我们新时期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人,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方面矛盾,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就成了高校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校党员干部只有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洪流中,才能把广大师生员工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智慧源泉,才能问政于师生、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激发师生活力,焕发师生锐气,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3 密切高校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永远也离不开水啊!”这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本质内涵。高校党员干部能否做到密切联系广大师生,能否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能否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事业的科学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高校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长期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师生,用真诚的态度与师生沟通,充分感知师生的多元需求,骨子里面念着师生想着师生,才能站在师生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才能真正做到密切联系师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当前高校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师生意识比较淡薄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宗旨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有所懈怠。有的高校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对政治抱负的追求有所减弱,对党重要政治论述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坚持以师生为本的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服务师生意识淡化。二是能力存在不足。有的党员干部安于现状,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为师生解难事办实事成好事的力度不大,成效不高;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新思路新策略新办法,缺乏履职为民服务的能力。三是存在脱离师生的倾向。有的党员干部官僚作风作祟,主动性不强,工作不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真正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给师生所盼,缺乏“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的宗旨意识。

2.2 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大多数高校管理运行基本上是二级领导层制定发展策略,一级领导层决策,整体上是“自中而上、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一些高校党员干部未能很好地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师生只被动接受、执行决策,未能真正做到谋划学校发展蓝图时问政于师生,出台措施制度问需于师生,解决疑难复杂情况问计于师生,衡量学校建设发展成效评判于师生;未能很好地坚持师生的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师生通过有效渠道参与到学校的党务政务、 学术事务、学生事务等管理中来,未能有效发挥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师生监督的积极作用。

2.3 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效果欠佳,主要表现为:一是监督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校党员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监督在党的建设和高校民主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师生监督搞“两张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监督意识不强。有的高校党员干部存在重权力轻监督的倾向,自觉接受师生监督的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监督,内心对监督存在抵触情绪。三是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高效的监督机制,存在“外部监督太难、内在监督太软、上面监督太远、下面监督太浅”现象,缺乏强有力的监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2.4 师生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

目前,高校师生利益表达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多数高校无专门机构和人员回应师生关切,部分党员干部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对师生利益诉求反馈存在滞后现象。二是管理思维落后。部分高校党员干部虽然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但出现问题时,认为师生必须无条件执行学校规定的观念根深蒂固,较少思考管理方法的得当性和适应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利益诉求的即时表达。三是表达渠道狭窄。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涉及师生自身利益的诉求表达,也涉及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但现有高校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过窄,不能满足师生利益表达需要。

2.5 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千篇一律从德、勤、能、绩、廉进行考核,指标抽象、内容笼统,难以形成对党员干部工作定性与定量的具体考核,缺乏科学性。二是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对多数高校来说,对党员干部的考核主要是听述职报告、查看相关材料和民主测评等方法,实行上级组织部门对校级领导考核,校内组织部门对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考核,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动态性。三是考核结果运用度不高。多数高校仅将党员干部考核结果加以运用,柔性过多刚性不够,未能真正与干部续用、解聘相挂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员工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构建高校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对策

3.1 夯实群众立场,健全完善思想教育机制

高校党员干部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必须首先在完善思想教育机制上下功夫。首先,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丰富完善党委(党总支)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载体,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总开关”的问题。其次,完善基层党组织思想教育制度。结合党员干部业务工作实际,采取专题研讨培训、读书征文、交流体会等形式和方法,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拓宽理论学习途径,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师生意识。再次,完善党员干部师生考评制度。通过制定具体细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切实将师生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工作状况和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

3.2 着眼公开透明,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着眼公开透明,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首先,落实决策机构职权和议事规则。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精神,严格落实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其次,发挥学术机构等民主决策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重大学术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在涉及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合作项目等决策事项方面的作用。再次,发挥群团组织的民主决策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探索教代会代表、师生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体制机制。

3.3 聚焦作风建设,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干部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聚焦作风建设。首先,健全完善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将党员干部的作风情况纳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加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担负起作风建设方面的领导责任。其次,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积极探索并建立党内公开质询、公开批评、公开监督、重大问题听证等制度,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思想意识。再次,健全完善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作风监督不力的行为,要严格责任追究,增强党员干部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感。

3.4 密切联系师生,健全师生利益表达机制

在新形势下,为高校不同利益诉求主体提供充分和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深入基层认真了解民情。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师生,了解民情,接受师生咨询,及时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师生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其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团学代会等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师生通过主渠道向学校合理反映诉求。再次,构建完善师生利益表达平台。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书记校长信箱、校园网在畅通师生利益表达渠道方面的积极作用。

3.5 注重群众意愿,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党员干部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首先,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改进党员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其次,完善干部作风监督评价机制。通过设立专门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聘请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机关作风督察员等方式,开展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政风行风评议,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考核评价。再次,完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将师生评议结果、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党员干部,督促他们及时改进问题和不足,并将其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师生评价导向性作用。

4 结 语

构建高校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方式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党员干部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密切联系师生,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持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推进高校又好又快地科学健康发展。

[1]群众路线网.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qzlx.people.com.cn/n/2014/1009/c364565-25792940.html.2014-10-09.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建立健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常态化机制[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408/c40537-24849220.html.2014-04-08.

[3]光明日报.践行群众路线需构建服务群众长效机制[EB/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1/04/nw.D110000gmrb_20150104_3-07.htm.2015-01-04).

[4]樊春芳.高校领导干部自身宗旨意识的培养[J].党史文苑,2009(30):36-37.

[5]孙凤勇.高校党建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思考[J].学理论,2014(12):108-109.

[6]涂皛星,等.构建高校民主监督机制的新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4):19-23.

[7]闵辉.和谐校园语境下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9):93-96.

[8]汪佳丽.当前高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群文天地,2012(3):215-217.

[9]杨建.高校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3(35):246,331.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师生机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麻辣师生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党员干部要姓“党”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