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声传译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策略

2015-03-19高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归化

高非



同声传译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策略

高非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的同传例句,探讨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策略的使用,以期翻译出地道的、符合语言习惯的目标语。

关键词:同声传译;顺句驱动;归化

高非/重庆邮电大学外语学院讲师(重庆400065)。

一、主语的改变

英语文化中重视个人的作用,所以句子常用人称作主语。而汉语习惯用事或物做主语,且习惯后置。这样的文化意识差异导致中文的主语往往后移,而英文的主语习惯前移。在汉译英同声传译中,应该尽量找到发出动作的人或组织的意群,并让其做主语。

例1:我们救援工作的效率可以更好一些。

[译文1] The efficiency of our rescue work could have been better.

[译文2] We could have been more efficient in our rescue efforts.

例1中源语中的主语是“效率”,前面“我们救援工作的”是对主语“效率”的修饰,在同声传译[译文1]中,译员要听到“效率”这个词才能获取主语,开始翻译;但在[译文2]中,把源语的“效率”换成了动作发出者“We”,译员听取到“我们”时,就可以开始翻译,减少了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时差,同时也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和英语的语言习惯,实现了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

例2:日本侵华战争给很多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译文1]The Japanese aggressive war against China brought many Chinese untold sufferings.

[译文2]Japan launched aggressive war against China which brought many Chinese untold sufferings.

例2中源语中的主语是“战争”,前面“日本侵华”是对主语“战争”的修饰,在同声传译[译文1]中,译员要听到“战争”这个词才能获取主语,开始翻译;但在[译文2]中,把源语的“战争”换成了动作发出者“Japan”,译员听到“日本”时,就可以翻译,减少了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时差,更能体现发言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和英语的语言习惯,实现了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

二、主语的添补

中国文化不崇尚个人主义,语言中常避免个人的作用,句子时常没有主语也可以完整地表达意思。而英语文化推崇个人主义,言语中肯定个人,句子中不可缺少主语。同时,英语的“法制”使句子结构成分必须完整。在汉译英时,如果源语没有主语,译语中应该根据语意添加主语,或把源语的一部分变成名词做主语。

例3: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译文1] To develop human recourses management we must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译文2]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improved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例3源语中没有主语,前后是因果关系,即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才能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译文1按顺句驱动的原则,听取到“推进”就开始译,到后半句加了主语“we”。虽然语法上没有大问题,但英语一般不将“to”表示目的放在句首。源语没有“我们”的意思,加的“we”这个主语可能造成意思的偏差。[译文2同样按顺句驱动的原则,听取到“人力资源”开始译,将“推进”这个源语的动词转换成译语的名词“development”,并用“depends on”来处理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可谓是既遵守了顺句驱动原则,又使译文归化为用名词短语和逻辑结构明确的目标语。

三、英语中过渡主语的处理和运用

英语是“法制”语言,不同结构组合表达不同意思,长句居多。汉语是“人治”语言,句子结构松散,句式灵活,常用短语或短句表达意思。英语句子中主句常起到过渡作用,有语法功能,但没有真正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后面的定语从句。在英翻中时,可以用短语或短句处理。

例4:He is a man who wants to be in charge.

[译文1]他是一个想掌权的人。

[译文2]他这个人,喜欢掌权。

例4中的句子主干“He is a man”只起到语法上的过渡作用,真正的意思在后半句的定语从句中“who wants to be in charge”。[译文1]看似没有问题,在笔译中也经常这样翻译,但同传中译员要等到整句话结束才能开口译,拉大了源语与译语的时间差。[译文2]只要听到“who”就可以开始译,而且用了两个短句,更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

例5:The Congress wants a plan that will make the working class victims.

[译文1]国会想搞个计划,这个计划只能使工薪阶级受害。

[译文2]国会想搞的这个计划,只能使工薪阶级受害。

例5中的句子主干是“The Congress wants a plan”只起到过渡作用,真正的意思在后半句的定语从句中“that will make the working class victims”。[译文1]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但不符合同传中“经济”的原则,后半句出现了“这个计划”指代的重复。[译文2]只要听到“that”就可以开始译,而且把主语换成了“计划”,避免了后面的重复,更符合中文主语后移的语言习惯,同时实现了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

反过来,在中翻英时,英文可以加上主语的过渡形式,用定语从句翻译句子主语的意思。

例6:加拿大的提案,我们还没有时间研究。

[译文1] We did not have time to study Canadian’s proposal yet.

[译文2] Canadian’s proposal is the document that we did not have time to study yet.

例6中是把宾语“提案”提前,而把主语“我们”放到后半句。[译文1]语法正确,意思清楚,但不符合同传中顺句驱动的原则,译员要等整句话说完,才开始译。[译文2]只要听到“加拿大”就可以开始译,加上起到过渡作用的“is the document”,后面就自然加上定语从句,原句主语“我们”就变成从句的主语,这符合英文用从句的语言习惯和顺句驱动的“经济”原则。

四、中文句子多个动词的处理

中文是意合的语言,短语多且多用动词,一个简单句可能有多个谓语动词。英文是形合的语言,结构词多且多用名次短语,一个简单句一般仅有一个谓语动词。在中翻英时,按照同传顺句驱动原则,当译员听到句子第二个动词时可以转化成名词或介词短语,这样归化的策略使译语更符合其语言习惯。

例7:法国投票支持了安理会反恐主义的所有决议。

[译文1] France voted and supported the anti-terrorist resolution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译文2] France voted for the anti-terrorist resolution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例7中谓语动词是两个:“投票”和“支持”。[译文1]也用了两个对应的动词“voted”和“supported”,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但不符英语“一个单句只用一个谓语动词”的语言习惯。[译文2]使用介词“for”表达了“支持”的意思,减少了动词的使用,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实现了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

例8:主席先生,我谨代表我国代表团,祝贺您当选为本次会议主席。

[译文1] Mr. President, on behalf of my delegation, I want to congratulate you to be elected to the Chairman of this conference.

[译文2] Mr. President, on behalf of my delegation, I want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election of the Chairman of this conference.

例8中谓语动词有“代表”、“祝贺”和“当选”。[译文1]和[译文2]都把“代表”用了介词短语“on behalf of”,“祝贺”都用了“want to congratulate”,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译文1]中“支持”的意思使用了“to do”结构的被动语态“to be elected”,意思上可能被误解为将要当选,语法上连续两个不定式也有误。[译文2]把“当选”处理成为了名词,减少了动词的使用,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

本文通过同传例句分析了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原则下的归化策略的使用。从中得出,虽然英汉文化和语言差异甚远,为同声传译造成了巨大障碍,但正确地运用顺句驱动原则,使用翻译中归化策略,可以最经济、最地道地译出目标语。在需要信息即时被转化、接受和理解的情况下,使听众能够接收到符合本国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译语。顺句驱动历来被看作同声传译的基本原则,但这种方法如何与口译相关的理论或研究成果相结合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语法理论[L].王力文集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5.

[2]杨承淑.从“经济性原则”探讨“顺译”的运用[J].中国翻译,2002,1:29-34.

[3]杨自俭.也谈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2002,6.

[4]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8:41.

[5]Chomsky N. The Minimalist Progran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1995.

[6]Goldman-Eisler, F. Segmentation of input in simultaneous traslation [J].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1 (2). New York: Plenum,1972.

[7]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95.

[8]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5.

[9]Seleskovitch,D.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M].Washington D.C.:Pen & Booth,1978.

责任编辑:苑莉

文章编号:1671-6531(2015)06-0045-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H312

猜你喜欢

归化
全球化视域下中国归化外籍运动员的思考
浅谈中国足球归化问题及影响
体育全球化背景下运动员归化的因素分析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全球化视野下
——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归化外籍的利弊分析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过去30年,台籍归化印尼越南人最多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