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5-03-19赵胜文
赵胜文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130032)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可,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样得到一致的首肯。社会的发展既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求,也约束着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人的全面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势必需要创新型人才。应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基石,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一、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理论在二十世纪初期被提出,发展到六七十年代得以基本完善,强调人的完整、和谐发展,其教育范围是多维度的,教育方式是立体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裴斯泰洛齐在诠释原始人、社会人、道德人的意识转变过程中渗透着全人教育理念[1];蒙台梭利因对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信任而提倡的自由活动教育体现着全人教育理念[2];卢梭认为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天性、根据人自身发展规律来进行,主张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3]。
全人教育是理想教育观念的典范,是众多教育家的至上追求,其思想为高等学校教育所接受。中原大学通过建立通识教育中心完成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香港理工大学以培育学生成为能干的专才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为全人教育目标;宾夕法尼亚大学将趋向理想、基于现实、富于创新确立为全人教育的内容;牛津大学以联合专业的形式融入全人教育理念;暨南大学经济学将全人教育、知行合一的理念贯通于实践教育体系之中[4]。
高等学校主要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任务。全人教育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创新能力
创新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的过程。它是一种行为体现,以原有的思维模式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可利用条件,为满足某种需要对相关内容所进行的改造。这种改造可以是更新,可以是改变,也可以创造新的东西,主要包括知识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是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基础上,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所呈现的具有某种价值、某种新意的能力。创新能力关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纵观世界,任何一个领域的竞争在根本上都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各国的高等教育因国情不同而各有差异。1999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纲要》中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主动服务于社会。所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后备储存库,培养创新人才,输出创新人才是其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以全人教育为基石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有意义的培养
“全人”就是全面的人、完全的人,“全人教育”就是进行全面的人、完全的人的教育。全面意指道德、智力、身体、知识等各个方面,完全意指各个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在我们所从事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之理解为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体魄、高尚道德情操、较强创新实践能力、较好人文素养的人。高等教育不单要为社会培养、输送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人,还要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大学生达到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一个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对均衡发展的人,对社会稳定、科技进步、经济强大所能做出的贡献才是真正不可忽视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指引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等学校已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人才培养重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能接受各方面的挑战与竞争,进行实现自我价值。只有能高标准地完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学校才会有宽广的生存空间及继续发展的契机。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大学生作为支撑民族进步、社会前行的源动力,作为拥有社会竞争力、世界话语权的生力军,必须拥有创新能力,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势必关乎国家之强弱。
创新能力培养是很重要的,但仍需要以全面发展作为基石。全人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将是有正确且坚定的理想信念、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面对创新,他们经得起挫折,能摆脱思维桎酷,能始终为实现“中国梦”而昂扬向上。所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全人教育的理念,以全人教育为基石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才是有意义的培养。
四、以全人教育为基石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有价值的培养
从价值的角度看,全人教育是对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全人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本体,这为达成教育目的奠定了基础。全人教育所进行的培养是多元的、多样的,充分强调我与非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使受教育者深刻了解我与非我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能正确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及社会位置,最终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要做到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其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要充分理解这种社会关系的存在,普遍发展社会交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科技工作者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养浩然之气。全人教育给予大学生的是全面的、和谐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各种关系,平衡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前提下的创新人才是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才,以全人教育为基石的创新能力培养才是有价值的培养。
五、以全人教育为基石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有发展的培养
全人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全”,这不仅仅意味着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更蕴涵着一种广阔而博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超越个体与小群体,将人与自然、社会、自己交织在一起。全人教育者所关心的不是某个人、某个学校、某个国家的发展,而是从更宽广的角度将整个地球甚至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当米勒在谈到21世纪的教育方向时指出,新世纪的教育需求是目前这种教育方式难以观察到的,未来的教育必须强调全球的、生态的及灵性的世界观。除此之外,以米勒为代表的全人教育学者认为,所有牵涉到人及人类生活的论点,基本上都有其“相关性”。这种教育观必然要求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的地球公民,他们关心环境、关心和平、关心全人类。只有在此,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
[1]肖朗.在卢梭与康德之间——裴斯泰洛齐教育哲学思想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2]袁梅,倪志勇.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价值新探[J].比较教育研究,2015(2).
[3]杨冬雷.卢梭自然人教育的伦理探析[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3.
[4]唐少清.全人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4(12).
[5]宋淑瑾.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D].广州:广东商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