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难点问题对策研究

2015-03-1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党务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付 蕾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

高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与强党兴国的重要职责。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这项工作。

一、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科学技术更新带来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沟通交流模式,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广泛性开展对中国青年学生的意识颠覆,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对大学生尚未稳固的理想信念、政治观念进行冲击。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校园文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注重党员培养,才能引导学生拒腐防变,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与对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主体是高校各级党组织,主要力量是党务工作者与“两课”教师。他们是确保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有效传达给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也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引领学生思想的过程中,仅靠传统意义上的党务工作者或思政教育教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必须依靠更广泛的力量,才能做好学生党员信念的引导工作、能力的培养工作。

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石。大学生处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思辨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得到成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后备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元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必然带来多元意识思维,加之消极腐败、不正之风、多元生活方式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被摆在突出位置。如何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做到大学生班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并提出要使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到大学生总数10%的目标。”由此,拉开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出在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党员数量,更要注重党员培养质量。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前期培养与后期教育

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不断提高,也出现了“揠苗助长”的情况,入党“前紧后松”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党员前期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大学生入党不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如为了考录公务员、增加就业筹码、满足虚荣心等。通常这种功利思想都被掩盖在入党人的言语和表象之下,在前期培养中不容易被发现,使得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被吸纳入党组织。另外,学生党员普遍年龄较轻,很少经历社会实践的洗礼。部分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重大理论创新的了解不多,没有入心、入脑,导致知与行、说与做严重脱节。

在对学生的后期教育上,学生党建工作多以思政工作队伍为主力,以党支部活动及团委学生会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支撑。传统的党建工作基本依靠课堂教育、党校培训、辅导员谈心、党日活动等方式开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新媒体的普及,海量信息充斥校园,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党员的需要,迫切需要创新方法。

(二)本科生党员与研究生党员

本科生党员和研究生党员作为两个群体优秀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如何分群体进行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难点。

本科生年龄多集中在18~22岁之间,社会阅历单一,对未来充满渴望与热情。研究生年龄多集中在23~35岁之间,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不一,行为方式趋于稳健,思想相对成熟。本科生党支部组建多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由辅导员或优秀学生担任党支部书记,本科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主要通过辅导员或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来完成,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党员在学生活动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研究生党支部则多以学科或者专业为单位,支部书记一般由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党员的日常管理由研究生导师、辅导员起辅助作用。

(三)高校毕业生党员及流动党员

关于毕业生党员。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就业、升学、留学等多种选择,需外出实习、找工作,时间分布多集中在校外,流动性强,思想情绪波动大,党支部与党员的联系多依靠手机、网络视频等间接手段,党的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党员的思想动态难以被准确把握。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社会现实造成部分毕业生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关于流动党员。高校流动党员多为已毕业但组织关系尚未转出的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因特殊情况暂时无法转出学校,而本人已离开就读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高校毕业生党员可以选择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党组织,原就读学校党组织要承担对其教育管理的责任。近年来,各高校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了对此类已毕业的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但有些工作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流动党员已经离开就读学校,分布范围广、流动强、变化大、联系不方便。高校党务管理人员存在怕麻烦、怕困难的情绪,工作流于一般号召。党员信息反馈制度、流出与流入单位定期沟通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模式有待细化。另一方面,流动性党员组织关系没有转到工作地,在组织生活、思想教育、党费缴纳、定期考查、预备转正等方面存在问题,容易出现“两不管,两头松”的现象,造成一部分党员实际上已脱离正常的组织生活,成为“名册”党员。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外出务工或人才流动过程中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管理、监督、教育,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难点所在。

三、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党建制度,创新工作方法

实施并完善四项制度:发展党员“三公开一答辩”,即“团员推优公开投票,积极分子公开考察,建党对象公开评议,预备党员公开答辩”的制度,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察,促进党员发展过程透明化、群众化、民主化;建立预备党员学分制,加强党员在预备期的理想信念、组织意识、纪律观念教育,强化预备党员党性意识;完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通过建立党员持续教育机制,在推进学习型队伍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完善党员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党员考核测评体系,依靠群众评议党员。另外,在坚持传统“灌输”方式的同时,应结合青年大学生内心需求,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促使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注重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支撑,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运用新媒体建立网上党建教育平台,增强党组织与时俱进的能力。增强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提升学生党员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狠抓干部教育,打造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高效、精干、务实、专业的党务工作队伍成为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标准选配干部,建立党务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系统学习党务管理知识与市场经济理论,努力打造学习型、专家型队伍。构建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岗前培训、进修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的教育培训体系,调动每一名党务干部学习的积极性,着力用党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务干部的头脑,通过党员报告会、读书会、专题讨论会、知识竞赛等使党的理论知识入心、入脑。充分发挥党务工作者、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党务工作者要从严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党员做到的,教工党员应率先做到;要求普通学生做到的,学生党员要以身作则。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带一级、层层创先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员激励制度,定期表彰一批党务先进工作者及积极投身学生教育帮扶工作的教师党员,在职级晋升、年终评优、干部提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党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树立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厘清工作思路,不拖沓、不畏难,务实高效地做好党员服务工作。

(三)优化党支部结构,创新管理方法

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调动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把党支部打造成战斗堡垒,是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按照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原则,完善和调整党支部设置。以班级为基础,结合年级、专业、学科建立党支部,甚至可以尝试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的新路子;优化党支部结构,根据高校学生特点在支部中增设学术委员,组织学生党员宣传、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政策,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等各项活动;增设毕业生流动党员特殊党支部,统一负责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填写及保管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定期联系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思想报告反馈制度,催缴党费,提醒预备党员按时回校参加转正会议;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监督考评体系,丰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容与特色,全面提升党支部成员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扩大党建工作主体,坚持党建协同机制,营造全员育人的优良环境;加强团员教育与团课学习,将党课内容纳入团课中,实现党建关口前移,做好从团员到党员的全过程育人;实现传统党建管理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多媒体移动屏、校园报刊栏等方式实现全方位育人。

四、结论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我们只有紧紧依靠党组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抓住关键,对症下药,才能攻坚克难,取得突破。

[1]黄红球.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30-32.

[2]彭远奎,姜波.党支部建在班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106-107.

[3]王劲松.论构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帮扶共建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39-141.

[4]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116-119.

[5]付岩志,王海宁.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108-111.

[6]戴志伟.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经验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116-118.

[7]谭振亚.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24-26.

[8]范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江苏高教,2008(5):29-31.

猜你喜欢

党务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