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异质大班的英语课堂教学原则
2015-03-19雷琨
雷 琨
(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Jack C. Richards[1]指出,在全世界外语教学的课堂里,最常见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课本,这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能将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学生一定能够有效地掌握一门外语。当下,在学校接受外语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人数几乎达到饱和的“大班”里、又由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构成,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异质班,教师如何有效地掌控课堂教学、有效地利用教材以及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班和异质班的概念
学界对于“大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不同国家对大班的人数规定各不相同。根据Penny Ur[2]的调查,在印度,超过100 个学生的教学班级被称为大班;在中国,则为80 人左右;而在俄罗斯超过25 人的教学班级就被称为大班。由此可见,大班的定义并不应该是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的多少。Penny Ur[3]对大班的定义是:“A large class is one where there are too many students for you to teach,activate or monitor each one as you would wish.” 只要班级的人数达到使教师不能监控、引导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时,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大班”。
那么何谓“异质班”? 根据Millrood[4]的定义,“异质班”是由能力各不相同(mixed-ability)的学生组成的,其实“异质班”的定义远不限于此。在“异质班”中,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的已有知识、表达能力、智力、个性、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家庭背景、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等都存在差异。
大班和异质班的概念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开的。正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才容易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同时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才对“大班”做了非人数的定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班、异质班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难题。
2 大班、异质班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大班教学在中小学中比较常见,尤其是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普遍缺少教师、办学资金和教学设施,五六十人的教学班级是常态。单从数量上看,人数已经很多了。最主要的是这些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水平差异较大,使教师不能在同一课堂上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构成了实际定义的“大班”和“异质班”。那么,这类教学班级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呢?
首先,教师该如何安排课程进度? 讲得太快,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应,但对于那些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掌握多数教学内容。如某一中学,一个班级里面有高校教师的孩子(子弟学生),也有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城中村的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差异很大。生源来自农村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通常较为薄弱,几乎需要重新打基础;而那些子弟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好。农村学校有的教师并非英语专业科班出身,但因学校缺少教师,一个教师可以教语文、数学、英语等多门课程。这对学生的发音和语言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不利。等升入初中,和城市学生的对比就比较明显,给老师课程进度的安排也带来了难题。
其次,教师如何设置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求太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感觉学的内容没什么意思,甚至感觉没有什么提高。要求过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很难达到。等到测评的时候,学生成绩不好,受到打击,教师的挫败感也会增加。最主要的是,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失去英语学习兴趣。
再次,教师如何处理统一配发的教材? 同一地区,基本上所有的中学使用的都是统一的教材。重点中学或层次较好的中学,教材上的内容基本都能处理到。而对于一些主要招收农村学生的中学来说,教材里的部分内容就不易被学生接受。如一个定点实习中学,对于人教版八年级课本当中的阅读部分,教师的处理方法是逐句翻译,或者只讲个别单词和短语就直接跳过了,因为学校的教师都说对于他们的学生这部分内容太难了,讲解是费时低效,所以就草草处理。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大班教学,教材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总有难易之分,教师如何处理? 满足小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 还是减少那些层次不好的学生的学习机会?
最后,以上的问题带来测评的问题。如何测评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个地区的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根本不能测评出真正的教学效果。对于以上问题处理不当,就不能拿同一份试卷测评出所有学生的真实成绩。应该评价的是学生的进步成绩和努力效果。
3 大班、异质班的几点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PennyUr教授在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举办的以“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Meeting the Needs of Large Groups of Diverse Learners”[5]为主旨的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从课堂活动设计、教材处理等方面总结了以下几条教学原则,并辅以简单的应用举例,试图解决大班、异质班英语课堂授课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3.1 多变性原则
在一个大的教学班级里,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中一直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如果使每堂课有足够多的变化以此来保证不会一直忽略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学习需求,那么就能保证足够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需要做出变化的方面有以下几个:(1)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高、中、低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放快或减慢教学进度,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分级教学目标;(2)授课形式。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将授课形式变为教师讲解、小组讨论、二人活动或学生单独完成的形式,教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3)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满足不同技能培养所需要的课程,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和写作课;(4)教辅工具。灵活运用教辅工具。利用黑板、多媒体、录音机、生词卡和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辅工具,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趣味性原则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6]认为,如果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整个教育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同一个班级当中,如果教学任务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保持趣味性,即便是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趣的教学活动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以下几点都能够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1)活动个性化。尽量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或表现自己;(2)趣味游戏活动。设置容易达到或完成的游戏活动目标,但是要被“规则”限制,以此增加游戏的趣味性;(3)高阶思维能力。活动尽量使学生们多使用创造能力、推理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4)娱乐性。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学等,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利于语言的习得;(5)可视的教辅工具。利用图片、图表等任何可视的教辅工具作为课堂活动的基础;(6)全员参加。活动设计最好涉及到每位学生;(7)开放的结局。使用不同的提示线索使活动的最终结果呈现尽可能多的“正确答案”,而非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现行的初、高中课本当中,很多教学内容都配有大量的图片。比如,人教版七年级的英语教材预备篇的第二单元主题是“What’sthisinEnglish?”[7]。该课的教材首先给出了一副图片,上面有地图、钥匙和夹克等,语言目标是字母I—R;确认物体;拼写单词。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为 “Say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the picture”。学生能说句子的说句子,能说单词的说单词,能说字母的说字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指着图片再问:“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3.3 个人化(Individualization)原则
个人化(Individualization)关注的是教学过程当中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学习速度完成进度,允许他们对分配的教学任务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做练习的时候,允许学生可以从任何一个习题开始,而不是只能从第一道题开始做;对于教学活动以时间来限制活动的结束,而不是以完成的数量来规定活动结束的时间。
3.4 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原则
与个人化 (Individualization) 不同,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关注的是把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经验等联系在一起,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对所学内容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分享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对有争议的问题表达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不仅教学活动需要个性化的设计,教学中的其他环节也需要该原则。
初高中教材当中的对话、阅读等片段,都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历等,改写其中某个片段,同时教师还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比如,人教版七年级的英语教材的第二单元主题是“This is my sister.”[8]。课本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This is ….”这个句型介绍人物、使用照片、介绍照片中的人物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一张有人物的照片到课堂上来。然后,教师就可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先做示范:“This is Joe. He is my son. Joe is six years old. He is a pupil in Class One. Joe likes to go to school. He likes to play too. Joe is a good boy.” 介绍完之后,教师可以把这段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写这段话。通过这个活动,教师把简单的听说内容变化为简单的写作。
3.5 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不仅指学生合作完成教学活动,更侧重的是使学生结成对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相互教授学习内容,这能弥补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缺陷。比如,在上面提到的 “What’s this in English?”的活动设计,学生们可以结成对子,互相分享、互相帮助、教拼写以及教句子等。
3.6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设计的活动,最好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这样能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初高中英语教学课堂都有习题课,针对学过的语法、句子或词汇等做一些专项练习。教师可以把练习册上需要做出标注答案的练习设计成需要开放性答案的练习。以下的练习形式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习题当中,可以把它们变换一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鼓励每个同学加入,征集每个学生的答案。接下来的练习是在教材上经常出现的常规练习:
Put in the correct past form.(填写动词的正确过去式)
1. She ____________ early. (leave)
2. He _____________the cake. (make)
3. I ______________ there for six hours. (sit)
首先可以让学生按照常规的要求做这个练习题。接着教师可以把这个本来需要唯一正确答案的练习变成一道需要开放性答案的练习。
Finish the sentence any way you like.(完成下列句子)
1. She left _______________.
2. He made ______________.
3. I sat ___________________.
或者教师可以删除掉原题当中括号里的单词,题目要求不变,让学生填入任意动词的过去式。
1. She ________________ early.
2. He ________________ the cake.
3. I ________________there for six hours.
这样的变换使原本单调枯燥的练习有趣多了,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丰富多彩。
3.7 强制原则和选择原则
强制原则是指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学生必须完成的核心教学任务设计得简单并容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其他任务环节可以设计得较难或更具挑战性,但要明确告诉学生,这个部分是选择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比如,教师给出10 道有关从句的练习题,可以要求学生至少做5 道练习,如果能够做完这10 道练习,仿照这些句子自己造句。这样做同时兼顾了高低水平的学生,也体现了选择原则。
这两个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学生的测试中。在测试的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做”与“不做”的题,这样可以使速度比较快的学生仍然忙于试题,并能给他们赢得额外的奖励。同时,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了上述的原则,兼顾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测试时,同一张试卷也要体现高低不同的水平测试,这样才能得到公平、准确的测试结果。
4 结 语
面对大班授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没有任何简单易行的方法能立刻解决大班授课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只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断变化教学活动,使活动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将活动设计得有趣,使层次比较好的学生也对简单的活动不感到枯燥;将教学任务个人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任务个性化,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利用相互学习和相互教授的机会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时间涉及的内容;尽量多些不设置“标准”或“唯一”答案的课堂活动或者课堂练习,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教学任务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但同时提供额外的任务来满足层次高、接受速度快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上这些方面,就一定能够提高大班、异质班授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 Richards,J. C. Beyond Trai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125.
[2]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Inc.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Meeting the Needs of Large Groups of Diverse Learners [Z].Philippines:Manila,December 5,2009.
[3] Millrood,R.P. (Ed.). Research Methodology: Discourse in Teaching a Foreign Language [M]. Tambov,Russia:Tambov University Press,2002:85.
[4] Cooney,W.,Charles,C. &B. Trunk. From Plato to Piaget: The Greatest Theories from across the Centuries and around the World [M]. Lanham,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3:158.
[5] 课程教材研究所等.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初一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