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与途径分析

2015-03-19周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院校

周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校企合作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与途径分析

周鑫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虽整体较为理想但仍伴随着高就业、高失业、高跳槽率等问题。学生的盲目就业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产学互动,将抽象化的职场形象化具体化,全面正确地认识自身所学专业及合理规划人生发展目标。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来看,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的必需,也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途径。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虽整体较为理想但仍伴随着高就业、高失业、高跳槽率等问题。学生的盲目就业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会涉及到的领域、工种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将抽象化的职场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合理规划人生发展目标,避免盲目就业行为。从这一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的必需,也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产学互动中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途径。

1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建设虽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多数高职院校的生产设备、技术力量等都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这造成的必然后果,即是仅凭高职院校自身教育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质量上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是要在生产实践操作上达标,同时也要求技术人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进而长期稳定地进行工作。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决定了当前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单方面是无法完成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任务的。要培养面向工作一线、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性人才,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来实现。而从就业的角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拓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有力途径。其意义在于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实现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实现产学互动。企业全面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的考试考核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等环节中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熟悉工作岗位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素养。二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学生,共同成为培养主体,可以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管理高度融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适应职场氛围和企业工作环境,缩短入职后融入企业工作环境的时间。三是有利于高职院校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具体订单”培养学生。这既能让企业在“订单”培养期间有充分的时间了解、认识学生,选择合适人才,缩短培养优秀员工的周期,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让企业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中来,保证学生的就业安排。

2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途径

2.1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而高职院校只有将符合社会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才能保障学生的科学就业。教学资源的扩充,就业途径的增加在客观上已然要求高职院校须将校企合作作为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而要将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又要求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首先要找准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持久开展的根本动力;其次,要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机制上下工夫,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最后,要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良好局面;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走进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高职学院应积极寻求合作单位,结合区域优势,积极打造产学研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培训与研究中心、服务中心等校企共建项目,为学院学生就业提供企业支持。

2.2把“工学结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工作,且所参加的工作并非是学校模拟社会所设置的虚拟环境,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参加有着报酬的社会真正工作。这样,学生就能在校期间学习到在书本上所没有的社会经验,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行业、社会。而要在高职院校中推行这一模式,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快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合作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活动、生产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的立体结合,积极让学生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形成学校、企业共教共管学生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高职学院应常年与企业合作办学,设置企业定向班,并安排不低于1年的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高职学院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要求,设计专业、安排课程、走情势法则下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柔性契合、动态优化的“2+1”。比如:会计金融专业应该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物流专业分别实行“2+1”、“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汽车专业在时限上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内容上,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实行1.5年的相同课程,0.5年内职业技能课程有所变化,根据企业对学生未来岗位的预期安排,在数控机床操作、焊接技术、设备维修等方面有所侧重,企业需要什么,安排相应的课程,并且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授课,再用1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训。如让学生先到企业参观,再实习,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回到学校学习,带着问题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再到企业去实习,问题也就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迎刃而解了。

(2)加快教学内容改革。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这一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规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教育内容上必须与传统高校有别。只有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相契合,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社会、企业客观需求的“无缝对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理论讲授多,实习时间短。鉴于此,高职院校要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快教学内容改革。这在客观上要求,首先,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各专业应聘请相关行业、企业顾问、专家及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员与本校教师一起参与,让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是理论探讨得出的逻辑推演结果,而是真正面向市场、社会、企业客观需求的实践认识结果,让制定的培养目标体现出职业性,让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现出科学性,让教学计划的安排体现出实践性;其次,在具体教学内容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以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为导向;最后,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应本着以学生就业能力的养成为原则,灵活调整学院课程结构。

(3)加快教学方法改革。要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还要求大胆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因为检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的成败得失,不是看学生在试卷上做出多少分题,而是要看能否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否有利于提高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能否有利于零距离就业。鉴于此,高职学院应该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应按照三个“突出”施教,即: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避免陷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误区,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突出项目的实用性;突出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通过完成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三突出”外,高职院校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导师教学制度”,即同一学生拥有两部分教师教学,校内专职教师负责书本理论知识讲解,校外兼职教师(由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实践、实训、技能的培养,“双导师教学制度”可以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企业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学院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环境,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建立课程教学网,将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课件、录像、技能题库、典型案例、项目设计指导书、电子书籍、技术文档等全部上网,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网络化。

2.3完善监督管理,提供强力保障

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展开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而作为尚未真正踏入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在顶岗实习中的相关权益也理应是各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这从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完善监督管理,提供强力保障,做到如下几点。

2.3.1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可能占据在校学习的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如学生的学籍管理仍由高职院校单方面完成,仅有一个教学学籍档案,就会缺乏开放性和动态性,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所需。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管理学生的学籍,探索“双学籍”管理制度。即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期间,高职院校要帮助企业建立学生的实习学籍档案,共同考查学生实习过程,考核学生实习效果。另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两个学籍之间的衔接与管理,鼓励企业按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管理学生,让顶岗实习的学生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管理制度和实际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学院带队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和管理,了解和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相关问题,并提倡企业人员了解学院教学与管理制度,熟悉学生情况,提供相关的教学服务等。

2.3.2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劳动保护工作

在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协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伤害,从而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就业心态奠定基础,对未来真正踏入社会、零距离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李铁.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5(1).

[2]奚立民.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3]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

[4]何晓荣,龙山红,余绍军.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刍议[J].职教论坛,2010(3).

[5]张英华,凌培会:“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燕

G622

A

1674-5787(2015)01-0022-03

10.13887/j.cnki.jccee.2015(1).07

2015-01-06

周鑫(1982—),男,陕西汉中人,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