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术后康复护理

2015-03-19石莺莺明文义吴旭东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全层支具肩袖

石莺莺 明文义 吴旭东

(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骨科,浙江 舟山 316000)



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术后康复护理

石莺莺 明文义 吴旭东

(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骨科,浙江 舟山 31600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全层撕裂肩袖的护理经验及锻炼方法。方法 对32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的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采取疼痛护理、功能体位护理、肩部支具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方法,评价护理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疗效良好,术后合理有效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肩关节镜; 肩袖撕裂; 双排缝合桥技术; 康复护理

Shoulder arthroscopy; Rotator cuff tear; Double row suture bridge technique;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技术日益成熟,既往单排锚定技术在较大的全层肩袖撕裂存在切割、容易松脱、骨腱愈合不良等缺点,强调早期制动,功能锻炼恢复慢,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双排缝合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肩袖修补技术,生物力学试验已证实,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比其它修复技术固定强度更大、效果更好[1]。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骨科对32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术后指导早期康复锻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1~72岁;右肩20例,左肩12例,功能肢均为右上肢。车祸伤9例,摔伤6例,拉伤5例,无明显诱因12例。病程6~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及脚倾30°。所有患者进行肩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合查体,明确诊断为肩袖撕裂。

1.2 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患侧外展牵引,自肩关节后方进入关节镜,检查整个肩关节。再将关节镜置入肩峰下间隙,常规行肩峰下清理,必要时行肩峰成形,探钩测量肩袖撕裂大小,入选病例均为中、大型撕裂。清理残端并行骨床新鲜化,植入内排带线锚定,缝合肩袖,打结、固定,将已打结缝线尾端穿入外排螺钉并拉紧,于新鲜骨床外约1 cm处植入外排螺钉。

1.3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术前评分为(16.05±3.2)分,术后最后随访时评分为(32.28±2.6)分,两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

2.1 术后常规护理与观察 患者全麻术后返回病房,禁食6 h,常规予以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48 h术区给予间断性冰敷,以利于止血、消肿、止痛。注意观察辅料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准确记录。48 h内拔除引流管。另外,注意观察患肢肿胀、远端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给予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利于机体恢复及创口愈合。

2.2 体位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 6 h,抬高患肢,佩戴腰枕,保持肩关节外展约 30°,适当放松肘关节,以利肿胀消退。6 h后改半卧位,佩戴支具(医用肩外展枕),使患侧前臂处于躯干的侧方,而不是前部。建议术后4周睡觉时必须佩戴支具,清醒时可只带腰枕。

2.3 早期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全麻气管插管易引起咽部不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正常呼吸。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 咳痰,协助定时叩肺、翻身,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肩关节镜手术过程需对患肢长时间牵拉及术中射频汽化仪广泛应用,易并发臂丛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手指麻木及肌无力等。术后需注意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情况,如有损伤表现,及时汇报医师,予早期处理。术后,告知佩戴支具或腰枕的重要性,指导正确佩戴,保持患肩轻度内旋外展,禁主动外展上抬肩关节,以防螺钉松脱及肩袖再撕裂。

3 康复锻炼

3.1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0~4周) 术后4周内主要是炎症期,康复训练以保护手术修复部位,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为主。每次锻炼后冰敷10~15 min,除了训练的时间,都应使用护肩支具固定肩关节。训练内容包括: (1)握拳、绷紧上臂肌肉、屈伸肘关节,每个动作重复60次,每天分3次完成。(2)肩甲稳定性练习:耸肩:患侧手臂适当远离身体,拇指上翘,轻轻将患肩耸向耳边,感到轻微疼痛为止,重复10次;挺胸后伸挤压两侧肩甲翼,使其尽可能靠近,感到轻微疼痛为止,坚持5 s,重复10次。此两项练习要求早晚各一次。(3)肩部肌肉放松训练:患者身体前屈(弯腰),健手扶桌,患肩自然下垂90°,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逆时针划圈,重复15次,每天练习3次。所有动作均需放松肩部肌肉,动作启动后通过惯性完成相应活动。(4)肩关节外旋活动度练习:外旋动作训练是防止肩袖修补后粘连的重要步骤。患侧上臂尽量靠近躯干,患侧肘关节屈曲90°,两手掌心相对握持1.2 m长自制棍棒。健侧手用力将患侧手向外侧推开,使患侧肩关节外旋。推至感到轻微疼痛为止,维持3~5 s,重复10次,上、下午各练习1次。如术中行肩甲下肌健修复,外旋功能锻炼需术后5~6周才开始。

3.2 术后中期康复训练(5~12周) 术后3个月内是肩袖修补后愈合和塑形的过程,患肩仍不能做主动上举动作,以免肩袖再撕裂。6周后可解除护肩支具固定,重度撕裂组需推迟至术后 8 周[3],但不能提重物。继续重复早期康复训练(0~4周)内容,次数可适当减少。通过棍棒操练习肩关节前屈活动、 外展、 外旋等练习。患侧肘关节伸直,用健侧手将患侧肩关节往上、往外推,推至感到能忍受的疼痛为止,重复10次。除棍棒操练习外,亦可行爬墙练习,循序渐进,简单易行。术后8周指导其做类似“搓澡”动作,以锻炼肩关节内旋活动度。

3.3 术后后期康复训练(13周~半年) 此时肩袖结构已基本完成愈合和塑形,可以主动上抬上肢等活动,继续巩固加强中期的肩关节活动度基础上,逐渐加强肩部肌肉及上肢肌力训练,逐步开始工作及运动。但仍需避免剧烈活动及肩关节的突然发力等动作,防止肩袖再度损伤。

4 小结

缝合桥技术使肩袖修补从点接触愈合转变为面接触愈合,能够实现足印区完全覆盖,对腱骨愈合区域进行加压,有利于肩袖止点愈合,大大提高了临床成功率,并有利于患者康复[4-5]。合理的术后护理及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粘连,对术后肩关节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1] Park MC,Elattraehe NS,Ahmad CS,et al.“Transosseous-Equivalent”Rotator Cuff Repair Technique[J].Arthroscopy,2006,22(12):1360.el-5.

[2] Ellman H.Hanker G,Bayer M.Repair of the Rotator Cuff:en-dresult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nstruction[J].J AmBone Joint Surg,1986,68:1136-1144.

[3] 李云霞,陈世益. 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的康复[J] .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2):89 -91.

[4] Park MC,E1Attrache NS,Tibone JE,et al.Part I:Footprint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for a Transosseous Equivalent Rotator Cuff Repair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a double-row repair technique[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7,16(4):461-468.

[5] Mihata T,Fukuhara T,Jun BJ,et al.Effect of Shoulder Abduction Angle on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paired Rotator Cuff Tendons with 3 types of Double-row Technique[J].Am J Sports Med,2011,39(3):551-556.

石莺莺(1973-),女,浙江舟山,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6,R68

B

1002-6975(2015)17-1612-02

2015-06-20)

Rehabilitation nursing

猜你喜欢

全层支具肩袖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全层心肌线性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深松全层施肥后置种带旋耕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