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5-03-19张建波
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张建波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文章结合中丹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对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要构建多元化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与途径,设置六位一体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开展提高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教学改革,营造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国际化;本土化
收稿日期:2014-11-06
作者简介:张建波(1968—),女,教授。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011JSJG113)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5)03-0109-04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过度专业化、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单一、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缺失等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幼儿园教师创新人才产生的桎梏。为适应常州市及周边地区对优质幼教师资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质量,常州工学院在2009年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2012年该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采用“3+1”合作形式,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借鉴丹麦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构建了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一、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着力于高素质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认为:通过近距离合作,体验和审视外方合作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推进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招生制度等的改革,积极思考人才培养选拔标准和培养模式,并通过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①。学前教育专业中丹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通过国际化与本土化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国内外高等教育中西合璧、优势互补,使得学生的教育视野更加开阔,知识结构更加多元,思想意识更为超前,就业空间更加广阔,就业层次更加丰富。
(二)着力于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引进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和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②。师资队伍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资源,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构建具有国际化与本土化特色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过程中,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定期选派合作教师赴丹麦合作学校学习与进修,丹麦学校定期选派优秀教师来学校授课,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可以形成鲜明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教学特色,进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国际化。
(三)着力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中丹合作办学的本质是要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中国本土的教育资源特色,共同建立一种新型的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中丹合作双方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存在差异,因此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国际化要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保证资源的质量。本土化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引进和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③。通过国际化与本土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积极探索“拿来”与“融合”的关系,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二、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重组常州工学院原有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国际化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一)多元化的幼儿教师培养目标与途径
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常常过早地将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制约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拥有成才的多种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借鉴丹麦幼儿教师教育的先进理念,确定了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艺术型与双语型卓越幼儿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为突出的艺术教育能力和双语教育能力。同时,采用“分类培养”和“多元培养”的不同培养途径。“分类培养”是每届3个班级中的1个班级是普通班级,着重培养学前教育艺术方向人才;2个班级是合作办学班级,着重培养学前教育双语方向人才。“多元培养”是3年学习后学生可以有不同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在常州工学院完成3年学习后到丹麦留学1年,获得国内外双学位,毕业后在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就业;学生也可以选择4年均在常州工学院学习,获得国内学校学位证书和国外学校结业证书,毕业后在长三角地区学前教育机构就业。
该项举措力求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观的变革,两条发展路径的设计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要求,培养模式在国际化的基础上考虑本土化的需求,从传统的专业能力培养向拓宽学生知识基础与促进多元培养结合转变,允许每位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成长路径,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六位一体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以往传统的课程体系过度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与完整性,致使课程门类划分过细、过多,课程总量较多且内容重叠。学生没有精力和机会涉猎更多其他领域知识,导致底蕴不足,视野不够开阔。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院从顶层设计出发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反思和改革:大规模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分析比较丹麦幼儿教师培养方案,取其精华,进而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凸显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特色,以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为重点,引进丹麦双语课程研讨课和学科专业前沿的研究性课程。主要引进了丹麦的“戏剧”“手工艺技能”“环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比较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等,使学生在丹麦学科专业前沿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国际视野、多元文化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将上述课程作为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给予充足的教学研究经费。为凸显合作办学的本土化特色,我们在引进丹麦VIA大学学院成熟而富有特色的课程的同时,也积极保留常州工学院优质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五大课程模块:通识课程、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隐性课程。在中西方课程的融合过程中,我们在通识课程设置中还增加了“英语口语”“雅思”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学生出国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开展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该项举措将教学计划从“刚性”变为“弹性”,增加了引进课程和隐性课程,旨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并保证自主学习时间。双语课程研讨课由丹麦教师主讲,国内教师合作,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和探究;鼓励与外教合作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平行普通班级开设学科专业前沿的研究性课程,使丹麦优质的幼儿教师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旨在帮助普通班级学生获得多元文化知识,进入学术前沿领域,提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教学改革举措
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是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重要特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的灌输,普遍缺乏独立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激发创造力潜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1)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引进课程适时地将丹麦学前教育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聘请丹麦VIA大学学院教授与常州工学院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适时地将学术前沿成果融入本土课程教学内容中;请赴丹麦进修学习的常州工学院教师进行学习汇报,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丹麦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与田野调查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采用现场教学方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推进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地将丹麦学前教育改革情况呈现出来,并让学生联系中国学前教育现状展开研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适时地借鉴丹麦高校考核方式和教育评价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注重学生横向评价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纵向评价;考核主体不仅有校内任课教师,同时也增加了教育基地的校外教育评价者。
该项举措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潜质的发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促使专业教师不断审视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学和科研的无缝融合。
(四)提升卓越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
当前,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瓶颈是毕业生专业理论扎实,而专业技能不够娴熟,表现为对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视不足。为扭转这种局面,学前教育专业集全院之力,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借鉴丹麦幼儿园教师培养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发扬常州工学院实践教学贯穿幼儿园教师培养全过程的优势,从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出发,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块。(1)幼儿园园内实践模块。主要是集中安排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幼儿园艺术活动实践,科学设定实践教学分段目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2)课程教学模块。主要是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安排课内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3)学校校内实践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在微格教室、学前教育实验室等实践场地进行幼儿园模拟教学,提升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4)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根据江苏省提出的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要求,要求准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十会一特长”,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5)课外实践模块。指通过“两条主线”即文化节和艺术节,“一个舞台”即每月学生一台演出,“若干校园社团”即幼学社、民乐团、舞蹈团等来推动的实践教学体系。(6)假期社会实践模块。主要是鼓励学生通过假期社会兼职和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该项举措形成了“实践贯穿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新理念,使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发展与完善;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信念,具有了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缩短了上岗适应期。
(五)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投入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学院创新了各种管理机制:(1)推动和吸引骨干教师积极投入合作办学教学的激励机制,分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赴丹麦高校进修学习。(2)采取全过程质量监控的管理机制,通过立项双语课程建设项目和申报教学改革建设项目来激励和提升教师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的关注度和荣誉感。(3)将丹麦引进课程的教学课时系数提升,在评先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向承担合作课程任务的教师倾斜。(4)设立合作办学专项奖,对在合作办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特别是对外教评教中优秀的合作教师给予奖励。(5)建立专业导师机制,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业导师队伍,引领、指导和鼓励学生的专业成长。
该项举措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目前已有10名教师到丹麦进修学习,营造出全院崇尚教育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使优秀的教师乐于投身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的教学研究中,确保了合作办学质量。
在中丹合作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优化整合了丹麦优质的幼儿园教师教育资源,将“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育人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培养过程的高度个性化,构建出全院协同共育的优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化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注释:
①俞立中:《推进大学国际化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7期,第11页。
②林金辉:《规范·健康·有序——林金辉教授谈中外合作办学》,《人民日报》,2010年8月27日,第18版。
③徐程:《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29页。
责任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