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19李德深
李德深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高校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做好高校班级管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16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然而,在高校,新生班级管理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新生未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早日走上大学学习轨道。
一 高校班级管理概述
谈到班级管理,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传统教育学意义上的,在班主任主导下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即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过程。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强调的是教师或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还有人认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强调由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管理结合起来构成的班级管理。
高校班级管理,当然包涵传统教育学所界定的功能,但在对这一功能的实施者却与传统大不一样。高校班级管理,应该侧重体现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因为在现代大学管理上,不再强调班主任负责制,很多高校不再设置班主任,而是由辅导员或导师来负责,采用辅导员年级负责制或导师制。即使有的高校或院系依然实行班主任制,但班主任的职责和功能也与中小学班主任不一致,前者侧重于中小学生的生活日常行为及纪律的组织管理,而后者则侧重于大学生人生规划及专业成长方面的指引。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
二 做好新生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质量,因此,班级管理是每一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刚刚经过高考跨入大学,面临着新的任务,要适应新的环境,作为新生赖以依存的新生班级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开展新的大学生活,并关系到他们大学四年的发展,以及毕业后整个职业的发展。因此,做好新生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新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班级是由一群心智比较成熟,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或正在形成的青年,通过统一的高考,从全国及全省各地筛选录取进来而组成的一个新的集体组织。因为各自不同的教育、经济背景,以及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总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会作为问题通过班级管理体现出来,并会体现出与高年级班级相比截然不同的特点。
(一)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
新生是指刚经历高考被录取进来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由于中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造成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生理比较成熟,而心理上还没真正“断奶”的现象。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存在被动,依赖性比较强的特点。表现在新生班级管理上,新生往往把辅导员、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当成保姆,在大学生活上的一些日常小事都要辅导员或助理班主任协助完成,这可能与新生首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或在高中过惯了“小皇帝”般的生活有关。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各项工作。究其原因,可能与在中学教育的被动教学理念有关。因为中学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为了高考,老师会布置好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只要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就能考个好成绩,就能考个好大学。这些与大学要求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二)个性增强,缺乏凝聚力
现代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追求自由的个性社会,因此,他们也强烈期望能在大学里发展自己的个性,以自己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目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他们不再满足中学时代式的传统班级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活动满足不了他们的个性要求,因此对班集体事务不够重视,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班级活动积极性不高,很难凝聚班级力量。这些,为新生班级管理增加极大的困难。例如,在新生班级中经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抱怨,觉得“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大学的学习气氛不浓”、“管理还像高中那样,不够人性化”等等。
(三)目标不明,缺乏动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有确定的为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大学班级不同于中学班级。中学班级是以年龄为依据,再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来划分的,班级共同目标就是高考。而大学班级是按照专业、年级来组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他们虽然同一个专业,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职业目标都不一样。同时,大学是一个文化知识的超市,每个人都按需所学,对学习和成长的需求都不一样。他们的目标难以统一。因此,在班级管理上缺乏一股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动力。但是作为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成长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这个恰恰就是新生班级每个同学的共同目标,况且,作为大学生和同专业学生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作为大学生都要求共同具备一定的大学生素养,同专业也要求具备共同的专业素养。
四 新生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酝酿,建立班委
高校班级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因此,一个组织能力强、团结合作的班委尤为重要。作为新成立班级,由于同学之间还没有充分了解和交流,无法由同学直接选举优秀同学组建班委。有些班级的做法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先从新生中物色几个同学担任主要干部,处理一些当前班务,到一定时间,机会成熟,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班委选举。这个办法比较可取,既解决新班级成立时班委空缺问题,又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同学选出优秀的被同学认可的班委,这样十分有利新生班级管理。
(二)明确目标,转换角色
很多大学生在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总会遗憾地说:“大一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可见,在新生中十有八九是毫无目标,毫无规划的。这种现象造成很多新生无所事事,对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不感兴趣。这给新生班级管理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十分不利同学成长。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同学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并对大学四年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进行谋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规划的重要性。一个人做事情,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是无法到达成功彼岸的。在新生中,很多同学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总要等到大四临毕业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为时已晚。因此,新生班级管理应该把引导和帮助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规划做好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同学目标感强了,也会加快同学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三)求同存异,共同学习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班级建设中,要彰显学生个性来增强班级活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但在新生班级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凝聚班级向心力,要注意凝练班级共同目标,明确班级努力方向,同时积极鼓励同学以宿舍、兴趣爱好小组等学习共同体形式开展各种个性化学习,如普通话小组、英语口语小组、三笔字小组、篮球小组等。通过共同体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找到共同前进的动力。
(四)积极创新,形成特色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和个性,敢于冒险和创新的年轻人,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形成班级特色。作为新生,这是一个弱项。因为新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大多没有经验,只能照搬别人的,或者把中学班级管理经验嫁接到大学班级管理上来。表现在班级活动内容和形式上与别的专业班级雷同,毫无新意,或者搞一些外表看似热闹而没有实际内容的活动。所以,新生班级管理要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开动脑筋、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道路,形成一种有着自己专业特色的良好班风。
[1]解滨羽.“90 后”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上):182-183.
[2]杨芝.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08,8(上):180-181.
[3]刘峰.高校班级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37-39.
[4]程燕.高校班级管理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