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的贫困大学生个案分析
2015-03-19张盛秋
张盛秋 杨 蕊 赵 宁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特殊家庭的贫困大学生个案分析
张盛秋杨 蕊赵 宁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高校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也是多种问题的多发人群,虽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研究和讨论已很深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学生工作者需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吸收和借鉴相关领域的理念,创新方法,立足辅导教师的队伍,整合现有资源,一对一、面对面的对学生进行个案管理,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并最终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凭借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摆脱困境。文章是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如何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贫困大学生;个案管理;案例分析
一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国家、学校、社会中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往往集多种问题于一身,是校园乃至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以往对贫困大学生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是就 国内目前研究的现状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研究的问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现状、育人功能的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问题、人际交往等方面,缺乏对个体整体性问题的监控和把握。第二,在研究理论依据上,多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将个案管理方法介入贫困生教育研究尚少。第三,群体研究较多,个案研究较少,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第四,研究的实际应用上,现有的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都是要求在学校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普及性不强。作为辅导教师,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应该立足于辅导教师的队伍,贯彻十八大关于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转变群体研究,关注贫困大学生的个体,研究差异,并能整合现有资源,利用个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他们排忧解难。
个案管理是个案工作的拓展,但是目前对个案管理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将个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管理工作时,辅导教师即是个案管理者,贫困大学生即是案主,辅导教师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多渠道搜集贫困大学生的信息资料,评估贫困大学生的多种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计划,激发学生的潜能,整合、协调学校及社会资源,帮助并监督学生完成计划,解决问题并做出评估,最终使学生发现并能利用周围的资源独立的解决问题,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二
案例概述:薛某同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都被评定为特困生。父亲去世前她生活在吉林一个农村,从小父母离异,未曾与母亲见过面,因父亲身体不好,从小基本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在2011年年末,家中又遭变故,父亲突然去世,她脆弱的心灵再遭重创,面对年迈多病、依靠低保生活的爷爷奶奶,无奈之下只能跟随姑姑一家生活。做为辅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该生情况,通过各类助学金措施对她进行帮助,给该生发放了国家一等助学金,班级导师和班委也给予她温暖和帮助。虽然她期末考试虽未挂科,但年级排名靠后。经过一个假期,2012年3月份开学初,她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同学反馈她总觉得比较孤独,但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老师面前她尽量表现的很好,但在同学面前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和同学争吵,不顾别人的把音响放大来发泄,对感情独占欲较重,比较容易怀疑别人等,这样就造成很多同学都不敢跟她交往,她的孤独感越来越重。
案例分析:薛某同学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大学生,同时还是出自特殊家庭的孤儿,贫困而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其性格上的缺陷,做为辅导教师除了要第一时间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物质帮助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她的心理,帮助她走出孤独的处境,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经过了解,透彻分析之下,可以了解薛某同学自卑、多疑、暴躁等性格有以下原因组成:
第一,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教育缺失,不懂与人沟通的正确方法,更缺少对未来生活规划的教育。
第二,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基本依靠爷爷奶奶的低保生活,老师因同情太过于注重物质帮助,形成了她对别人照顾和资助的依赖与不希望别人同情的矛盾和自卑的心理。
第三,父亲的突然去世造成生活重创,失去唯一的支柱,更加缺乏安全感。
第四,与姑姑一家生活,寄人篱下,更渴望别人的关爱,所以对感情独占性较强,但她觉得姑姑对她和表妹的待遇不同,内心不平衡,多疑暴躁。
因为她的性格缺陷而导致周边的同学和亲人很难与她相处,无法跟周围人坦诚沟通,但是同学们也肯定了她的一些优点:第一,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第二,聪明漂亮,喜欢唱歌并且参加过学院歌手大赛。第三,善良细腻,对她认可的朋友真心对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
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该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避免走入误区或做无用功。
三
根据薛某的具体情况,与导师、家长、同学沟通,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运用心理学的共情和理解。理解薛某同学的情况,利用案例甚至是老师自身的事例达到与该生在行为和心理上的共情,让该生与老师产生信任,敞开心扉,共同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运用社会工作之个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面对面、一对一进行探讨,及时发现问题,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可利用资源,帮助该生解决困难,使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最终全面健康的发展。
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前期准备:为了能与该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改变她在老师面前口是心非的态度,在会谈之前全面搜集该生信息,通过电话对其姑姑进行家访,对其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在家表现,今后发展等方面进行沟通,针对现阶段薛某同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其次是对其导师、任课教师和同学进行查访,了解问题,深入分析其优缺点;查阅心理学和个案管理等理论和方法的相关资料,拟定大致方案。
第一次会谈:与该生建立信任关系。此次会谈以该生的学习情况为切入点,打破以往不肯主动说话的状态,将主动权交给她,让她谈谈对自己学习的看法。在她提出的自身存在的不足时,如比较茫然,没有目标,不会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有一种很强的无力感,更不能安下心来学习等,对于她面临的困难表示理解,更肯定她的优势,聪明、吸收力强、有上进心,用优势视角肯定和鼓励她,让她充满信心,并邀请专业教研室主任共同协助,针对她现阶段的学习困难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给她提供相关资料和学习榜样,介绍高年级学长对她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年级学生标兵也会在课业上给予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长的真心感染了她,逐渐建立起信任。
第二次会谈:找出根本原因。此次谈话是薛某同学主动提出,将这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实行情况进行了交流,根据阶段考试的成绩,显示成绩仍然不是很理想。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她未显出太多焦虑,她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进入学习状态,按照学习计划,是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主要困扰她的问题是她觉得自己很孤独,不知道怎么交朋友。她认为同学们对她有成见,因她是贫困生又是孤儿而不愿意主动和她成为朋友,即使她付出真心也换不了同学的真心对待。针对她的困扰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用身边的事例和换位思考即“感情移入“的方法,让她反观自己的行为,主要是:一你想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朋友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的?二别人的帮助是否等同于同情?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是否出于善意?这些问题引起了她的思考,要求回去之后好好考虑。
第三次会谈:寻找解决途径。本次谈话在得到薛某同学的同意之下邀请了其同寝室同学和班级班长、她的好朋友一起参加。这次谈话的主要目的是转变她认为自己因为贫困又没有双亲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交朋友的错误观念,走出心理阴霾,在阳光快乐的心情下愉快的学习。
首先是薛某同学针对上次谈话后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家庭条件较差而自卑,因为渴望关爱而患得患失,因不懂沟通的方式而茫然,更因不懂从何改变而无力。受到薛某同学开诚布公、真情流露氛围的感染,班长带领其他同学也谈出了发自肺腑的感受和建议,纷纷表示对于她的家境她们是真心帮助而不是同情,对于她的行为她们理解但难以接受,对于她的优点她们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她想要改变的想法将给予支持和帮助。总之,她们认为,朋友关系是要和谐、舒心、共进,她周边朋友渐渐的疏远并不是因为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失去双亲而歧视她,而是因为她的行为伤害了周围人更伤害了自己。以这些朋辈的帮助为基础,带动薛某同学克服自卑心理,以眼前的外文歌手大赛为基点,从服装搭配、歌曲的选择、啦啦队的组成,得到了班级同学乃至年级其他班级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帮助,让她感受到大家的善意,渐渐走出心中的阴霾。
第四次会谈:达成既定目标。此次会谈间隔时间较长,但是薛某同学是面带微笑而谈,在将近一学年的时间里,她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观点,体会了老师和同学的无私帮助和无限的容忍,她承认现阶段她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她已经敢于主动帮助别人,并能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心理,孤独感降低,更懂得感恩,同时遇到类似问题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思路比较清晰,寝室关系较为融洽,和朋友之间关系也缓和很多,学习状态也较好。教育效果:
薛某同学与寝室同学和其他班级同学关系变得融洽,与姑姑一家的关系也改善,课余时间与同学结伴做兼职,积极参加学院的活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同时经过激烈的竞争,她成功被选为第12届运动会辽宁大连赛区足球赛场志愿者,在此期间她增长了见识,并增强了自信,变得开朗善谈,人际交往也比较讲究方法。学习成绩由大一学年专业年级组第97名,大二、大三提高到40、37名,一次性通过了专业四级,目前正在南方航空公司的外语组进行空姐培训,状态良好。
四
薛某同学的案例是典型的贫困大学生因自卑而导致的人际交往困难,同时她还是一个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孤儿,更加重了她性格中的缺陷,致使她的孤独感加重,虽然薛某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在众多的学生中,贫困生是重要的特殊群体,是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和经历去关注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威胁校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子,她们身上问题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体,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工作,真正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薛某同学的案例给贫困大学生的工作以深刻的启示:
第一,做贫困生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资料搜集,注意开辟信息渠道。因薛某同学在新生入学不久家庭就出现重大变故,情况比较特殊,得到了老师和同学干部的关注,因此,她身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并能适时的得到解决。但对于现在很多贫困大学生来说,因为自尊心作祟,往往将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不能及时被发现,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所以辅导教师要经常到学生中进行走访,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坚持家访,尽量让学生能够信任老师,同时开辟多种渠道搜集信息,除了班委和同学外,利用现代的通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QQ、微信,查看他们每天的心情、关注的问题和喜好等,为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贫困大学生身上的多种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我们辅导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观察和关注,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制定方案、落实方案、最终解决问题,并需要一个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显现出效果。
第三,贫困生工作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健康成长。现在的学生心灵都比较脆弱,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自尊心非常强,极其敏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很难建立信任度,所以在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基于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态度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现实问题。
第四,帮助贫困大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使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一般导致贫困的原因大致为家庭人口较多,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较多,或单亲家庭、孤儿,或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家庭往往都是能力的欠缺致贫,所以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困难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能力,懂得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自身问题,更快的适应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贫困状态。
第五,做好贫困生工作,辅导教师更需要提升工作的综合素质。贫困生工作虽然只是辅导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但却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导致贫困大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往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心理的变化,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掌握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方案,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房春梅.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任娟.特殊家庭学生转化工作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3).
[3]张和清.社会工作: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高灵芝,杨洪斌.个案管理应用于社会救助的优势与思路[J].东岳论坛(社会学研究),2010,(9).
[5][美]伍德赛德,隋玉杰.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社会服务传输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杜景珍.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实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周欣)
G64
A
1673-2219(2015)02-0104-03
2014-10-12
张盛秋(1982-),女,辽宁普兰店人,满族,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辅导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