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九龄《拙岩八景诗》注释与鉴赏

2015-03-19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鼓琴八景归隐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99)

唐九龄《拙岩八景诗》注释与鉴赏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拙岩位于零陵城北十余里滩沈家湘江西岸。明朝沈尧夫先生曾守拙林泉,隐居此地,题下篆刻“拙岩”二字,著有《拙岩集》。清光绪六年零陵人唐九龄先生重修拙岩,刻八景诗于石。《拙岩八景诗》的题材内容主要反映作者寄情山水、归隐林泉、超然自得、闲情逸趣的心境,呈现朴素自然、恬淡闲适的风格基调,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零陵文化;唐九龄;《拙岩八景诗》;注释;鉴赏

茆亭觴月

何地无明月,随宜倒酒瓶。试将真意味,收入此茆亭。

〖注释〗茆亭:茆同“茅”,即茅亭。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覆之以茆。”在此有自谦之称。据当地老人介绍,该亭为八角亭,砌于拙岩之上,重修于光绪六年,毁于民国时期,现仅存凿平的岩石亭墩。觴月:觴,为古代酒器,在此乃“欢饮、进酒”之意。觴月,即饮酒赏月。随宜:到处都适宜,无处不宜。收入:收进,收下。清陈嵇《望湘人》词:“记那年,收入巾箱,半是锦囊诗卷”,正是此意。

〖赏析〗“茆亭觴月”为拙岩第一景。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文人与月、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如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见,孤独的李白在花间饮酒时与明月和自己的影子结为朋友,与明月相伴,借酒而消愁。从诗中可以看出,每个地方都有明月,可以随时随地饮酒,但茆亭饮酒赏月是其他地方所不能及的,因为在此才能品味人生的真正意味。此诗作为八景诗之首是很合适的,体现作者归隐林泉、超然自得的心境。

流水鼓琴

逝者去何急,七絃柳赏心。子期虽已杳,明月是知音。

〖注释〗流水:即《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朱权《神奇秘谱》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鼓琴:弹琴。《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庄子·渔父》:“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逝者:指流逝的时光。《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七絃: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琴》:“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赏心:即娱悦心志。宋沈辽《禅老阁》诗:“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子期:即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赏析〗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皆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儒家与道家“入世”与“出世”的思想。[1]每当抑郁不得志之时,他们通常选择由儒入道,远离政治,逍遥隐逸,寄情山水。而鼓琴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该诗作者寄情山水,修身悟道,在柳荫下弹奏古琴娱悦心志,感到子期虽已不在人世,但明月可成为知音,在沉静旷远的古琴声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正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高山流水,自有知音。古人爱以山中抚琴,来表明自己志向高洁,不知何人堪配知音。本诗传达出诗人淡泊宁静、清幽高雅的境界,同时流露出诗人世无知音的感慨和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

芙蓉夹柳

不挟争荣意,凭他碧荫葱。秋江平夙(恨)怨,沖淡似陶潜。

〖注释〗挟:怀有之意。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争:争夺,竞争。荣:草木茂盛,此乃繁茂、茂盛之意。憑:同“凭”,听任、任凭。夙怨:旧有的、素有的、一向以来的怨恨。《宋史·苏辙传》:“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冲淡:冲和、淡泊。《世说新语·政事》:“王安期为东海郡刘孝标注引《名士传》:‘王承,字安期……冲淡寡欲,无所循尚。’”《晋书·儒林传·杜夷》:“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陶潜: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

〖赏析〗此诗文劝解芙蓉、柳树不用怀有互相争荣之意,应任凭它碧绿葱隂,因为秋天江水会平息以往的一切怨恨,表达出作者不与他人争名逐利,像陶潜一样归隐田园、淡薄超然的归隐心境。在中国文化史上,归隐思想源远流长,隐遁行为产生于儒、道思想形成之前。传说最早的隐遁者是许由、务光、巢父,而有明文记载的最早隐遁者是稍晚的有殷周之际的箕子、微子、伯夷、叔齐等人。在孔子看来,“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也就是说,以社会治乱的客观条件为隐否的原则。[2]由此可见,一个人成为隐士,既决定于他的思想见解和道德品质,更决定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和社会风气。仕与隐是中国古代士人面对的人生抉择。该诗作者正如陶渊明一样选择归隐,但这应该说并不是作者的“心甘情愿”,其归隐背后的许多“不得已”多是被遮蔽了。出世是文人无奈的选择,也是文人悲哀的宿命。

鸕鷀随漁

天机含活泼,飞跃察禽鱼。谁是中和手,调停各自如。

〖注释〗鸕鷀:鸬鹚,也叫水老鸦、鱼鹰。身体比鸭狭长,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天机:即灵性。活泼:生动自然,不呆板,使灵性自然舒展,生动活泼。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否则闲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都可活泼天机。”在此指鸬鹚富有灵性,生动活泼。飞跃:飞腾跳跃。察:观察、察看。和手:平手,即双方比赛不分高下之意。调停:亦作“调亭”,居间调解,平息争端之意。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吕微仲与中书侍郎刘莘老二人尤畏之,皆持两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怨,谓之调亭。”自如:犹自若,神态镇定自然。道教妙真道专指无所以借、无所适达、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超脱自然、怡然自得的“鸬鹚随渔”图,富有灵性的鸬鹚生动活泼,在江面上飞腾跳跃,仔细地观察禽魚。鸬鹚与禽魚之间不分高下,不知道谁能胜出,还是让它们各自调停。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作者对“鸬鹚”与“禽魚”之间争斗的态度,传达出一种顺其自然、超旷闲逸、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仙磯垂钓

意钓非真钓,非仙卻似仙。问津如有客,烟水渺长天。

〖注释〗磯: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孟浩然《经七里滩》:“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这里的“仙矶”指唐九龄所置的渔矶,为钓鱼石台。意钓:意指垂钓的目的不在于钓到鱼。正如苏轼《观棋》中诗句:“空钩意钓,岂在鲂鲤。”问津:打听渡口、问路之意。《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天:即远天,远处的天空。王勃《滕王阁序》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就是秋天的水面与远处天边相融合在一起。这里指湘江烟水浩渺,与远方天边相接。

〖赏析〗此诗中“意钓非真钓,非仙卻似仙”,流露出诗人意不在钧、暇以钓为寄,印证了拙岩所题“忘机处”之意,此处曰“忘机”,近乎道矣!在这里能让人放松心情,超然自得,与世无争,感到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同时,作者着笔于大自然的意妙、博远、浩渺,通过来客问津、烟水长天,表达经纬交错相携、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流动变幻的万千气象,表达出作者“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处世之道。

桐陰围棋

石磴安棋局,浓阴罩一枰。祇宜分黑白,不必问输赢。

〖注释〗桐:大叶乔木。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石磴:石头台阶。枰:下各种棋用的棋盘。三国吴韦昭《博弈论》:“思不出乎一枰。”宜:应当、应该。《史记·魏公子列传》:“不宜有所过。”

〖赏析〗古代文人多好弈棋,每至酣处常常咏诗弄文。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爱下棋,常“弄泉南涧坐,待日东亭宿。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另外,他的《池上二绝》诗绘声绘色地勾勒出竹下弈棋的情景:“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而宋代诗人欧阳修亦善弈,晚年退居乡村:春天,“一庭舞絮斗身轻,百尺游丝弄午晴。善喜香烟紫曲几,卧惊玉子落纹枰”。夏天,“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对弈两奁飞黑白……”秋天,“钓归恰值秋风起,棋罢常惊日影移”。冬天,天寒手冻,也要“西窗斜日晚,呵手敛残棋”。下棋之人有人对胜负很计较,但也有人纯以对弈为消遣。宋代诗人苏东坡《观棋》诗云:“纹枰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王安石也写有《棋》诗:“莫将戏事拢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此诗作者正如苏东坡和王安石一样,“祇宜分黑白,不必问输赢”,呈现一种闲情逸致、不计输赢的超然心境。

鸣莺求友

伐木賡谁和,岩阿久養真,一声破孤寂,喜色徧同人。

〖注释〗伐木:意思是采伐林木。《诗经·小雅》有诗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后世以“伐木”为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典故。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序》:“诸君情谐伐木,仰登龙以缔欢。”賡和: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岩阿:山的曲折处。汉·王粲《七哀诗》:“山岗有馀映,巖阿增重阴。”《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巖阿。”吕良注:“巖阿,山曲也。”养真:修养、保持本性。晋夏侯湛《抵疑》:“方将保重啬神,独善其身,玄白冲虚,仡尔养真。”唐孟郊《寄张籍》诗:“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喜色:欣喜的神色。徧:同“遍”,普遍,遍及。同人: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赏析〗此诗上句以“伐木賡谁和、岩阿久養真”领起,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下句“一声破孤寂,喜色徧同人”笔锋一转,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山野回荡,打破了孤独与静寂的世界。人生在世,或以诗鸣,或以书鸣,或以画鸣,或以文鸣,其鸣为何?求其友声也。作者借《诗经·小雅·伐木》中“嘤鸣求友”诗句,表达寻求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之意。我们通过诗人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伐木者(在这里暗指作者)久居山林,修身养性,远离尘世,孤独寂寞中不知与谁为友,正在这时一只黄莺嘤嘤鸣叫,顿生喜出望外之情,因为终于找到了知心友伴。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迂回曲折的表露。

掃石題诗

峭石皴雲立,诗成倩我題。微塵風自掃,八景布河西。

〖注释〗峭:山又高又陡。《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此乃“直立而高耸”之意。皴:本意为皮肤坼裂。《字略》:“皴,皮细起也。”此为“裂开、突兀”之意。倩:此乃“央求、请人做某事”之意。如辛弃疾《一剪梅》:“欲倩西风,吹到兰房。”八景:拙岩八景或八景诗。河西:指湘江西岸。

〖赏析〗此诗描写了拙岩八景诗刻所在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特征,从诗文可以看见拙岩所在地湘江西岸,峭石皴立,突兀而起,石势嶙峋,高数十丈,“八景”诗刻散布其上。同时,诗句“微塵風自掃”富有禅学韵味,正如凤阳龙兴寺对联“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一样,表达出作者远离尘世、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结 论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展现本地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八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遍及神州大地,展现了某一地域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从人文方面来看,永州作为湖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新近发现的“拙岩”,保存了明清时期比较完整清晰、规格不一的石刻33幅。其中《拙岩八景诗》无论从文学艺术还是书法艺术角度看,在众多石刻中是成就最高的。该组诗标题以四字题名,均为五言律诗,用典丰富,对偶工巧,反映出作者翛然尘外、守拙林泉、庄襟老带、超然自得的心境,呈现朴素自然、恬淡闲适的风格基调,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价值。

[1]杨德秀.古代文人“进”与“退”的智慧[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7,(7):29-30.

[2]乔清举.论归隐思想与《周易》中归隐思想的学派归属[J].周易研究,2007,(6):76-83.

(责任编校:张京华)

I222

A

1673-2219(2015)02-0033-03

2014-06-1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拙岩石刻群的新发现——潇湘水石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A059)。

谷显明(1976-),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永州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鼓琴八景归隐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书法作品欣赏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草堂归隐
泉水滴答
天宫院
溪南八景图册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