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失真的办法

2015-03-19刘志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原始凭证凭证财会

刘志平

解决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失真的办法

刘志平

原始凭证的失真是指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干扰而导致凭证上记载的信息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不符。本文希望能从凭证失真的原因入手寻找出解决凭证失真的方法,并能够在以后的经济活动中杜绝这类现象的再次出现。

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经济法律办法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市场性质的活动在我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那么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的花样和形式也越来越繁杂。繁杂的花样的背后带来的就是原始凭证的失真现象,这也就给会计的审核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虽然新《会计法》的实施给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作为会计信息原始资料的原始凭证的失真现象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遏止,让政府甚至是国家的财政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所以,如何杜绝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的发生是目前会计界乃至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原始凭证失真的表现形式

(一)企业或者相关单位不能够真实的反映自身的经济活动内容

1.企业做从事的业务和发票等凭证的范围不同

如若出现这种状况的话,将给会计的审核与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在审核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将业务和凭证范围对上号的话,相关审计工作就不能够对号入座似的进行顺利彻查,这不单单是不利于会计真实性的体现,还给一些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这一类的行为大多表现为发票上内容填写的是劳务却被用作商业发票来使用这样的方式。

2.原始凭证中业务项目的填写与实际用途不相符

这一类的失真现象基本体现在报销这个环节上。简单来说就是,假公济私。将请客吃饭的费用填写为公费报销;将自己购物消费的费用报销为公款餐费。这一类现象发生追根究底的原因还是在职的公职人员个人职业素养偏低。

(二)在原始凭证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违法现象

原始凭证的制作过程中有不规范的成分夹杂。比如,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凭据,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填写。真样就会造成填写的数字大量的超出实际的数量;将过期的凭据挪位私用,比如在经济活动中用到过期的发票;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制造出虚假的凭证,骗取第三方的审核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等违法目的。

(三)对原始凭证填写的不完整

在填写原始凭证的时候对凭证的名称、填写时间日期、业务内容以及单价金额等,故意漏填误填。这样不仅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不便,更便利了经济活动中主体违法目的的得逞。

二、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失真的原因

结合上面的凭证失真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凭证失真的形式多样的原因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在职公职人员的公共职业素养低下。除去这个最大的人为因素外,在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完善的部分的。

(一)审核制度的更新速度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老一套的财务报销审核制度已经呈现出滞后的状态,一旦遇到合理不合法或者是合法不合理的事件时候,财务工作人员就无章可循,更不能说公平公正的解决了。所以说,财务报销制度建设滞后,不能及时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对有些报销事项的范围或标准予以修改或调整,给票据失真、造假提供了温床,有了可乘之机。

(二)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监督职能是会计的重要职能,财务工作人员根据国家的相关财经办法和制度对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单单是财务工作者自身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体现,也是当前具体金融大环境下所要求的。但是,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毕竟是人治,缺少制度的监督还是会造成原始凭证的失真现象。从以往的例子来看,失真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机冒险者钻了管理制度的空子,钻了稽查制度的空子。所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是杜绝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发生的可行之法。

(三)当前的管理办法落后

会计核算也好监督也好管理也好,无论是如何去管理和监督都是在整个经济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用这样一种“事后诸葛亮”的管理办法来杜绝经济活动中不规范行为是相当乏力的。因为财会人员无法深入了解到合同的签订、商品的购入、验收、领用等环节的各个细节。这样一来,财会人员拿到手的资料只是第三方愿意呈现出来的部分,而这些部分在打击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中是毫无作用的,这种“事后监督”也是非常鸡肋的。

(四)发票的报销范围随意扩大,报销范围随意扩大,公私不分,私费公报。

三、解决原始凭证失真的几种方法

会计核算过程中原始凭证的失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羁绊,更是我们当前经济环境不健康方面的集中表现。因此,在吸取了充分的教训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原始凭证失真的问题。

(一)发展与时俱进的观点

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在财会监督工作中更是要这样。我们要做到定期定时的更新制度,让当前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与时下的大环境相配套。坚持相关办法的每年修订,及时堵住财务报销制度的漏洞,防止新问题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二)完善和改进当前的财务报销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报销制度是各单位搞好财务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在财务报销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制度的严肃性和效仿性,也要考虑到它的可实施性和与时俱进的可能性。要以当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现状为准则,适时适当的调整过时的财务报销制度,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报销制度相配套的相关措施办法,注重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发展,避免交叉管理造成的推诿不作为,逐渐完善和稳定健全的财会报销制度。

(三)尝试推行逆向财会审批制度

由会计监督人员,以会计主管为领导下的监督小组首先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评估,避免第三方在进行经济活动之后再出具凭证的现象发生。这样一来,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违规票据的入账,让原先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让财会人员能够切实的落实到基层中调查经济活动,防止违法活动于未然,为政府和国家减少经济上的损失。

[1]姜云菊,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的分析及管理[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黄丽容,论报销凭证失真与财务报销制度缺陷[J].会计之友,2008(2).

[3]吴奇峰,行政事业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改革思考[J].财会通讯,2010(8):150.

[4]何伟,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作者单位:山西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猜你喜欢

原始凭证凭证财会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2021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新会计准则下原始凭证的规范问题探讨
论会计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
《中国农业会计》(月刊)收款凭证
《中国农业会计》(月刊)收款凭证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浅谈原始凭证审计
解读原始凭证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