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报酬激励之研究综述
——基于会计信息视角

2015-03-19王秋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报酬代理会计信息

王秋实

高管报酬激励之研究综述
——基于会计信息视角

王秋实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促进了现代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发了高管的寻租行为,引发了管理层与高管之间的代理冲突。委托代理理论希望通过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使得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一致。然而,在制定管理者报酬契约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实时了解高管的努力程度,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业绩的变化,因而会计信息不可避免的成为重要的评价因素,影响着高级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的制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此课题的研究经行综合评述,旨在了解我国高管激励契约的有效性,从而针对我国企业高管报酬激励契约现状提出具体建议。

高管报酬契约;会计信息;委托代理

20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国家开始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并把关注的焦点转向高管报酬激励机制。如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研究指出增加高管的持股比例能有效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风险,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晚,主要是受制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1998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才开始披露高管的持股以及年度薪酬的信息,2006年1月8日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国有上市公司(境外)西方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已逐步建立起业绩型薪酬机制,企业的高管薪酬开始在较大的程度上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绝大多数的学者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者权利理论角度论证了高管激励对于提高企业价值、缓解代理冲突的有效性。

一、管理者激励的动因:委托代理

代理问题的产生源于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制度背景下股东与经理人的之间的利益冲突。为了避免经营者的过度寻租行为,降低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有必要对高管进行有效的激励。在国外的研究中,Fama(1980)认为,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有效的组织形式,解决两权分离的所导致的代理冲突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给予管理者一定的股权,使得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一致。Jensen,Meckling(1976)认为,管理者持股是企业对高管人员的长期激励行为,企业的高管人员持有企业的股票以后便成为了企业的股东,就参与了剩余收益的分享,其自身利益就和股东绑定在一起;而那些不持有企业股票或持有极低的公司股票的高管人员,基于自身利益,做出危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因而,增加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从而降低了股东与代理人利益冲突。国内的研究中,刘树海等(2012)从代理成本视角研究了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发现对管理者进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二、管理者激励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会计信息在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中的应用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我们知道对于高管报酬有效的激励是有必要的,通常管理者报酬契约的制定是以业绩衡量为目标导向与评价标准的治理契约,签订管理者报酬契约的关键是在于确定业绩的衡量。当前,对于企业业绩的衡量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是财务指标,另一种是非财务指标。由于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衡量中不易观测,因而在绝大数评价高管报酬与企业绩效灵敏度的实证模型中都采用财务指标。murphy根据TowersPerrin1996年至1997年公布的调查数据,发现177家抽样公司中有161家公司至少采用一种会计利润的方法。调查中有65家企业采用会计利润衡量法,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公司绩效报酬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管理者权利对于高管报酬激励的影响

目前,已有学者从静态激励契约的角度对于管理层权利与高管报酬激励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探究。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大股东“天然缺位”和众多中小股东持股分散,使得高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人”;在民营上市公司中,高管权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基础上,很多情况下自己既是所有者又是代理人;此外,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膨胀,间接控制了董事会现象。绝大多数的学者发现,管理者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通过会计信息的操纵达到业绩目标,从而决定自己的薪酬水平。刘慧凤,杨扬(2009)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8年报表数据为样本,研究证实了高管层为了自己报酬而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黄辉等(2013)实证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国有控股对于高管薪酬激励扭曲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过大一方面促进了国有企业激励过度,另一方面减轻了国有企业的激励不足,表明了管理层权利影响了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

(三)企业的控制权对于高管报酬激励的影响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了公司治理模式和基本制度。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外部股东权力的集中程度,股权结构的差异,一方面决定了外部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外部股东对内部高管监督程度的差异。因而在不同的控制权下,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不同。在股权分散的企业,如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处于“一股独大”状态,所有者缺位,导致企业的控制权由内部经理人掌握,那么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经理层的影响;对于相对集中的企业,大股东与公司的利益高度相关,使得大股东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层,参与公司的治理,大股东的存在会削弱管理者的盈余操纵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毕小芳、周晓苏(2007)从企业控制权的角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对于董事会的控制增加了企业盈余的可靠性影响管理者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股东在监督激励管理者报酬上发挥了促进作用。同样,夏宁,田丽,李民(2013)大股东的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协同促进作用增强了高管业绩的敏感性。

三、高管人员的报酬与业绩敏感度的实证研究

(一)高管报酬与业绩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

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高管报酬激励与业绩呈线性关系,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是正向关系,持利益汇聚观。Jensen,Murphy(1990)进一步研究报酬绩效敏感度,研究发现薪酬业绩敏感度过低,不利于对高管的激励。Mehran(1995)通过利用1979—1980年153家美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发现企业的绩效水平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雷,宋顺林(2007)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3年2076个样本,分析了高管报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变化与当年的会计绩效变化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变化量与股票市场绩效变化显著正相关。此后的赵丽萍,董巧丽(2010)、韩慧娟(2013)对于公司业绩灵敏度的研究均得出高管薪酬的激励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

(二)高管报酬与业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区间效应假说认为,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管理者处于不同的激励水平,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国外学者Hermalin和Weisbach(1991)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发现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M型关系。国内学者高雷,宋顺林,何少华(2006)对管理者报酬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二次模型比线性模型更能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出管理者报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同样,刘中文,张静,张克(2009)发现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区间效应。

(三)高管报酬与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国外学者大多数的研究都体现出高管的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然而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我国上市企业的现状得出的结论与国外的研究不同,他们认为高管报酬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魏刚(2000)以1999年年报公布的81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位样本,其研究表明,高管人员的报酬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魏刚的上述结论被我国后来学者所证实,如,李增泉(2000)荆爱民、徐炜(2003)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研究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偏低,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综合以上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灵敏度的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对于高管激励的有效性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我们从文献的发表时间上可以看出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无关的结论都是2004年以前的结论,在此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高管的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说明随着我国薪酬激励机制的完善,管理者的薪酬与绩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1]Taussings F.W.and Baker W.S.,American Corporations and Their Executives:A Statistical Enquir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25,40(1):1-51.

[2]Jensen Michael C.,William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

[3]Jensen,M.,and Murphy,K.,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incentives1[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4]Murphy,K.,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muneration:An empiricle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5,(7),11-42.

[5]高雷,宋顺林.管理者报酬激励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7,(4):96—104

[6]赵丽萍,董巧丽.信息技术业高管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1):46—48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报酬代理会计信息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代理圣诞老人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胜似妈妈的代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