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与优化资产配置相契合的模式探讨

2015-03-19高新亮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局限性财务部门资产

高新亮

高校财务管理与优化资产配置相契合的模式探讨

高新亮

本文的落脚点在于优化高校的资产配置,而实施的手段则是高校财务管理活动。通过对高校优化资产配置的内在要求所做的解读,以及对财务管理模式所进行的定位,建立二者契合下的财务管理模。

高校;资产配置;财务管理;契合;构建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变革进程的深入,近年来针对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讨论也日益频繁。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多数学者都聚焦于财务管理活动本身的会计问题进行商榷,而未能在高校运行的整体视域下来进行问题研讨,从而就忽略了高校与其它事业单位之间的不同。正因如此,探讨财务管理与优化资产配置相契合的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一、对高校优化资产配置要求的解读

(一)资产采购环节。尽管高校会根据教学需要来举行资产采购的招投标活动,但最终提交资产采购申请的仍是各个教学部门和单位。所以优化资产配置的起点为教学部门和单位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来提出资产采购申请。实践表明,在实施专家采购形式下的资产采购活动,时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教学部门和单位因拥有专业信息,而高校财务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人员则受到“有限理性”的制约则不具备这些专业信息。从而,在资产采购环节往往存在着把控缺失的情况。由此,对于优化资产配置的内在要求便是,需要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资产采购活动。

(二)资产使用环节。根据高校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由学校财务部门和国资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但由各个教学部门和单位具体使用和实施管理活动。在分层管理的模式下,财务部门在名义上具有资产盘点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权力,但在高校职能化组织结构下,这种权力的行使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工作的开展会因诸多因素的干扰而无法充分了解资产使用的真实情况。因此资产使用环节优化资源配置要求实现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在资产使用信息上的充分共享。

(三)资产维护环节。高校资产在委托代理关系下极易造成使用监管不力的状况,强化资产的维护便是优化资产配置中的重要内容。但实施资产维护的主体是各教学部门和单位,在维护经费预算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情况下,所实施相关工作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为此,维护环节优化资产配置的要求,增强对资产维护的监管力度,以及从经费拨付上考虑各教学院系的利益诉求。

二、解读基础上的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定位

(一)资产采购预算方式定位。高校的项目资金使用一般都围绕着学科和专业建设而展开,往往先由教学部门和单位做出预算草案,然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审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资产采购预算方式的定位上应采取强化对资产采购申请的核查工作。

(二)资产招投标的方式定位。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在资产采购环节中也必须走招投标程序。从形式上来看,高校在进行这一程序时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评标和合同执行上却存在着不足。评标在于识别优势的供应商,而优势的供应商不仅在于产品的性价比较高,还在于他具有稳定的售后服务能力。另外,在合同执行上主要涉及到采购资金的拨付流程,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步支付流程的设计。

(三)资产使用监管方式定位。不少高校存在教学设备长期未得到有效使用,甚至多年都未拆封,暴露出资产使用过程中监管不力的问题。高校在制定财务部门的工作章程时,应打破现行的职能化管理的局限性,结合资产使用监管的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四)资产维护监管方式定位。高校在资产维护中,也面临着不少难题。首先教学资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部分维护还涉及到软件维护和内部模块维护,紧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另外,专项维护经费存在着申请流程复杂、经费数目不足的问题。因此,财务部门还应在助力教学部门的诉求传达上做好服务与支撑。

三、定位驱动下的契合模式构建

(一)突破高效财务管理部门化局限性。许多专家聚焦于高校财务管理的会计活动本身,未能突破财务管理的部门化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实则就是职能化组织结构下的局限性。高校执行的是会计制度的功能在于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提供高效的保障与服务。所以,突破财务工作的局限性才能使财务人员切实深入各个教学院系进行工作调研。因此,高校应在实施这一突破上提供政策支持,并且制定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二)组建专家团队审核资产采购预算。这里的专家是与资产所属学科、专业相关联的专家。这些专家可以从本校专家库中来选择,也可以由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的任务就在于实施前置性审核活动,即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确认该教学资产采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交专家报告。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就可以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带来的干扰。

(三)加强资产采购过程中的资金监管。在大型机械、设备和工程采购中,为了更好的约束供应商可能出现的失范行为,并最大化的保障学校的利益,在资金拨付上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在资产安装前先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占总造价的10%至30%;第二步根据工程或设备的进度,支付相应的款项,一般占总造价的60%至80%;第三步当验收、培训并交付使用完毕后,根据实际资产情况支付剩余资金。同时,保留5%至10%的款项作为质保金,在约定期限、条件下交付供货方。

(四)创新对资产使用监管的制度安排。目前,许多高校将国资管理权限放置在国资管理处,这不仅增大了国资管理处的工作强度,也使得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构成了监管缺位现象。因此,高校应创新财务部门在资产使用、监管上的制度安排。可以根据会计工作中的盘点业务和资产折损评估业务,在这两项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来监管教学部门的使用状况;同时,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财务人员联系特定教学部门”来强化资产的使用与监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安全。最后,高校财务部门应与各个教学部门对资产使用、维护情况作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与优化资产配置在良好的氛围下实现契合态势。

综上所述,跳出财务活动本身的局限性,从高校整体运行的角度来分析高校资产配置,建立财务管理与优化资产配置相契合的管理新模式,是提高高校资产运行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可从制度构建、采购过程和加强监管等几方面完成二者契合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1]吕宏迪.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监管工作对策探析[J].北方经贸,2013(10).

[2]徐春.加强高校财务监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

[3]姜毅.加强财务综合监管构建高校廉政建设长效机制[J].商业会计,2013(4).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猜你喜欢

局限性财务部门资产
局限性皮肤瘙痒症案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