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心身医学模式下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

2015-03-18李江波季学磊朱峰岭朱翠珍杨玉祥何思忠

河北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患医师问卷

戎 伟, 李江波, 刘 苓, 季学磊, 朱峰岭,袁 盛, 朱翠珍, 杨玉祥, 何思忠

(1.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 徽 省 芜 湖 市 卫 生 局, 安徽 芜湖 241000)

综合医院心身医学模式下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

戎 伟1, 李江波1, 刘 苓1, 季学磊1, 朱峰岭1,袁 盛1, 朱翠珍1, 杨玉祥1, 何思忠2**

(1.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 徽 省 芜 湖 市 卫 生 局, 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探讨某综合医院在现代心身医学模式下借助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对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技能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和2013年某医院共招聘临床医师和医技医师42人作为实验组,以本院40位临床工作医师作为对照组,按照《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医院科教处对这批新上岗的医师全部进行职业医师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两组医师的相关量表调查结果差异。结果: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师应对方式问卷六个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培训后实验组医师解决问题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应对方式的另外五个因子:幻想、自责、退避、求助、合理化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临床医师确实存在心身医学知识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欠缺,我院通过开展心身医学模式下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该培训有助于提高医患沟通技能、职业素养、减轻职业倦怠、应对能力,缓解抑郁情绪。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综合医院; 心身医学模式; 医患沟通技能

心身医学模式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研究“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给予患者预防、诊疗操作,以最大程度提高临床疗效[1]。心身医学模式在明确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明确疾病躯体、心理前驱上具有显著效果,但该种模式需求建立在患者心理、生理描述上,这就要求医师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2]。因此,如何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医患沟通水平成为医院的重要研究内容,笔者现选取某综合医院82名临床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实验组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3~35岁,平均(27.4±5.1)岁;本科:31例,研究生11例;平均工龄2.04年。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8~39岁,平均(28.2±6.4)岁;本科:22例,研究生18例;平均工龄4.8年;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5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96.47%;其中实验组有效问卷42份,占51.22%;对照组有效问卷40份,占48.78%。

1.2 研究工具

1.2.1 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CSQ):应对方式问卷是中国心理学家肖计划和许秀峰在根据国外的众多的应对方式问卷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特点而制定的中国人的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由合理化、解决问题、自责、幻想、求助、退避六个分量表组成,以往的研究显示,个体的应对方式使用上多在一种以上,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事件时应对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1.2.2 医患沟通技能试卷:该问卷由课题组编制,全部为不定项选择题,主要测试研究对象对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1.2.3 心身医学知识试卷:由课题组编制2套心身医学知识试卷,分别用于培训前测试和培训结束后的测试,两套试卷的题型、题量一致,题目难度相近。

1.3 培训内容及方式:本项目培训引入了微格教学方法,运用最前沿的教育手段,把枯燥的讲解化为情景教学,采用授课、讨论、模拟演示(角色扮演)、录像、反馈、训练等方式对实验组进行培训,最大限度的提高规培医师的沟通技巧。培训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心身医学培训:本阶段培训共五讲,采用授课、互动、讨论的形式进行培训。第二阶段: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系统中的核心技能即为医患沟通技能,本项研究选用了中国医师协会(CMDA)策划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系列教材”中由殷大奎和Benjamin C Blatt主编的《医患沟通》。该教材在医德和医患沟通方面结合了当今在美国的通行作法。

1.4 统计学分析:成立阅卷小组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对“心身医学知识试卷”、“医患关系试卷”两份考卷进行阅卷评分,将得分输入计算机;将两组应对方式问卷的资料全部由心理测验室专人输入“心理测验软件综合系统(4.0版)”。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医师培训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 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师心理特征比较

2.1 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师的应对方式比较:结果显示: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师应对方式问卷六个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医师的应对方式比较(±s)

表1 培训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医师的应对方式比较(±s)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 P解决问题 0.83±0.15 0.79±0.15 1.032 0.305自责 0.20±0.19 0.22±0.18 0.601 0.550求助 0.60±0.20 0.61±0.20 0.005 0.996幻想 0.34±0.17 0.37±0.20 0.716 0.476退避 0.31±0.15 0.38±0.20 1.829 0.071合理化 0.30±0.14 0.34±0.14 1.238 0.219

表2 培训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医师的应对方式比较(±s)

表2 培训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医师的应对方式比较(±s)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 P解决问题 0.88±0.12 0.82±0.14 2.392 0.019自责 0.18±0.16 0.20±0.15 0.621 0.536求助 0.65±0.19 0.65±0.20 0.053 0.958幻想 0.37±0.19 0.32±0.18 1.258 0.212退避 0.33±0.19 0.33±0.20 0.022 0.983合理化 0.31±0.13 0.30±0.13 0.043 0.966

2.2 培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师的应对方式比较:结果显示:接受培训后实验组医师解决问题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应对方式的另外五个因子: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身医学是一项研究心理和生理疾病的综合性学科,该种医学模式下的医师被称为“万能医师”,他们除具备传统的躯体治疗技术外,还掌握了系统的心理疾病治疗技术。行为治疗是心身医学模式下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要求患者对身体进行有意识的设定,以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躯体状态,提高脏器及相关系统功能[3]。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4],一为医师沟通技巧缺乏,或自身工作繁重,无充裕的时间及精力进行交流;二为患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或认为医务人员工作态度不佳,且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5]。此外,医患间缺乏信任,部分患者认为治疗是医务人员的根本职责,由医务人员决定治疗方法即可,无过于频繁的交流等也是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我院开展了针对性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工作的要点主要为:①明确沟通技巧培训目标,本次培训工作我们参照《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等相关标准,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树立自身的培训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对应的培训科目,针对性、循序渐进的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②制定可行的培训考评指南,本次培训工作中我们积极重视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要求医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沟通技巧、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并对上述培训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对所有培训人员进行出科考核、阶段考核、结业考核,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沟通交流技巧奠定有效的监督机制[6]。③实施模范制,充分发挥模范效用,各个科室选取一名或多名沟通技巧模范人员,向对应科室进行实际指导,指导内容不但包括专业知识,还需包括人文素养、心理教育、沟通技巧等方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全科、全院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通过上述的培训工作后,我们发现培训后人员心身医学知识得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培训,医师在短期内心身医学知识得到了提高。在培训后的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反馈问卷中发现,88.10%的医师表示能够认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等),73.81%的医师表示能够认识到躯体疾病患者的相关心身问题,76.19%的医师知道社会心理问题特点和如何应对,95.24%的医师表示心身医学的技能培训和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确实有助于提高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并且医师能把所学技能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史丽丽,赵晓晖,姜忆南,等.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课程设置及效果自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1):1367~1370.

[2]丁建,张少佼,陈玺华,等.实习医师医患沟通现状的多中心调查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6):58~ 59,88.

[3]张岩波,段志光,王斌全,等.适应社会需求的临床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3):235~237,238.

[4]陈玉萍,单丽娟,耿直,等.实践教学中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4):104~105.

[5]肖正华.重庆某医院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及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5): 505~508.

[6]梁阔,王亚军,方育,等.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60~162.

General Hospital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Mode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System Research

RONG Wei, LI Jiangbo, LIU Ling, et al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Anhui Wuhu24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 comprehensive hospital with the help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medical personne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moder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mode.Method:In 2012 and 2013 a hospital clinicians were recruited physicians and medical technology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42 people to the hospital clinical work as a doctor in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according to"occupational physicians standardized training rules"requirement,the Court of this science physician clinicians and medical technology approved all of the new posts of occupational physicians standardized training,relevant scale survey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of two doctors differences.Result:Before train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hysicians coping style comparison of six factor questionnair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Factor after receiving training experimental group physici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reflect the other five factors:.Fantasy coping style,self blame,withdrawal,rationalization factor for hel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lack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current clinicians do exist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sychosomatic,my courtyard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model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the train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reduce the occupation burnout,coping ability,alleviate depression.It is worth of popularization in hospitals of all levels.

General hospital; Psychosomatic medicine mod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5.024

1006-6233(2015)05-0780-04

安徽省芜湖市科技惠民项目,(编号:2012hm41)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医患医师问卷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问卷网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问卷大调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