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发展性评价的语文教学课堂设计与应用策例

2015-03-18徐桂英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学课堂

徐桂英

(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小学,湖北 十堰 44200)

1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

伴随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呈现出多样性,但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越来越多教师已经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艰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应发生转变,要彻底改变以往一讲到底的做法,还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地位,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教学,构建问题。

以小学语文课文《索溪峪的“野”》为例,主要写索溪峪的山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它们天然去雕饰,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给这美丽的山川,正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来描写,读罢此文,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畅游其间,领略到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之美。如果按传统教学法讲授,可能会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犹如催眠一般昏昏欲睡的局面。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向技能培养,可将这节课设计成“问题探究式”,如①作者在描写索溪峪风景时采用了哪些手法?②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③“野”的含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完成教学目标。于是,教师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活动也就成了这节课的关键。教师只有运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才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素

有效评价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评价的理念、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效果的测量。

(1)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以认知过程为主的动态发展性评价,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教师就应给予肯定、赞赏。同时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允许学生在某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而在另一方面平淡无奇。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注意力、参与状态、交往意识、合作意识、思维活动、情绪变化等,并随时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

(2)评价方法大体上有赏识评价、介质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教师在评价方法上运用得当,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赏识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智慧,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和超越。介质评价是指教师根据评价内容对评价对象贯以赞赏称号,如“合作新星”、“创新能手”、“演讲之星”、“思考博士”、“最受欢迎奖”等,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发现不足。学生自评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学生互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标准相互评价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在评价的方式上教师依据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

(3)评价的内容。评价的目的既然是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就应该是多元化和多纬度的。教学活动中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在评价的内容上,一是要关注技能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作品是否有重点,作品的内容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作品的内容是否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二是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评价,如学生对某问题的独特见解,学习资源的利用、加工等。

(4)评价效果的测量。评价是否有效,就要看评价是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因,是否能长期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效果测量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多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观察某个学生或一个班级的变化趋势。

3 教学案例

以《索溪峪的“野”》为例综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描写,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学以致用、合作探究的能力。整个教学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收集、组织学习资源;第二,展示、交流、评议;第三,讨论、总结。在课堂中完成后两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八组(自愿组合),一、二组侧重介绍索溪峪的山野;三、四组侧重介绍索溪峪的水野;五、六组侧重介绍索溪峪的动物野。七、八组侧重介绍索溪峪的人野。各小组的交流题目自拟,展示完毕,师生对交流的内容进行点评。第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上述2个环节中“展示、交流、评议”为本节课的中心。

第一小组学生交流的题目是《野性的山》,他们搜集了许多图片并进行归类,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介绍了惊险的山、磅礴的山、不拘一格的山,图片配上精彩的解说,仿佛把师生带进了索溪峪的山谷中。对于第一小组展示的作品,教师采取学生评价的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图片很丰富,也很形象,犹如身临其境。“有的学生认为:“幻灯片中展示的山,让我们通过看图理解了磅礴的意思。”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把图片下面配上解说的文字就更好了。”第二小组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讲解索溪峪的山有三个特点:惊险、磅礴、不拘一格。并从朗读和聆听中悟出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对此,教师采用小组自评和学生评价结合的方式。在评价的过程中,随机指导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

第三、四小组合作写了《索溪峪水的自述》。当他们介绍了索溪峪的水后,全班学生自由提问。有的问:“索溪峪的水,你为什么一会绕着山奔跑,一会撅着屁股赌气自个闹去了?”有的问:“你为什么总跟山路哥哥闹着玩?”还有的问:“你生活在这里高兴吗?”对这些问题,这两组学生一一进行回答。师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肯定了这两组学生别具匠心地组织学习,展现了合作精神和努力探索的态度。

第五、六小组展开了激烈的五分钟辩论赛——《索溪峪的猴子该不该关进动物园》,正方为:索溪峪的猴子太没礼貌,应关进动物园。反方为:索溪峪的猴子不应该关进动物园。正方找出了作者描写的句子,证明索溪峪的猴子对游人一点礼貌也没有,而反方同学却用大量事实说明这样正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正反方的交锋、争辩博得了精彩的掌声。在辩论中,大家感受到了猴子的野性。第七小组学生同学则把文中描写游人动作神态的句子划下来,认真地朗读,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游人的野。第八小组的任务是进行主题为《走进索溪峪》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们的角色转变成游客,来到索溪峪看到这里的山、水和动物是怎样不受约束,与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他们的演讲仿佛把大家也带进了索溪峪。

接下来的表彰是学生最关注的,师生一致认为:第一组应评为“收集专家”,第二组应评为“朗读冠军”,第三、四组应评为“合作之星”,第五、六小组应评为“创意能手”,第七组应评为“思考博士”,第八组应评为“演讲冠军”。

综观整节课,两个环节衔接紧凑,学生的准备充分,展示作品各具特色,课堂气氛张弛有度,教师与学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课堂教学改革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堂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从中体验满足、成功和喜悦,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反思评价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1]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7,(1).

[2]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