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心理弹性调查及教育策略

2015-11-30许瑞容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弹性心理健康心理

许瑞容,刘 飞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03)

1950年,Block首次提出自我心理弹性(ego-resiliency)的概念,迄今为止,尚无统一概念。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有三种:特质型、过程型、结果型。本次调查研究中,将心理弹性特质型进行整合,即界定为个体心理特质的积极稳定状况,个人在遭遇危险,经历挫折,面对应激时,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并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够进行不断修复的历程,因此,心理弹性产生的关键因素会受到人格特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

目前,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较多,但干预与训练很少。因此,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弹性及相关性研究,提出相应的干预与训练对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构建和增强学生自我疏导和调节能力,对高职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抽取在校学生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回收问卷400份,其中388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97%。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统计学特征

1.2 研究工具

采用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该量表包括25道题目,每道题目采用5级评分标准。量表包含三维度:坚韧、自强和乐观。采用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包括104道题目,每道题目是5级评分,量表包含躯体化、抑郁、自卑、焦虑、社交攻击、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冲动、依赖、强迫、偏执和精神病倾向等12个维度。

2 研究结果

2.1 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比较

调查显示:男、女高职学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以及农村与城市学生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心理弹性整体优于女生,独生子女心理弹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心理弹性要优于农村学生(见表2)。这与贾丽娟[1]、陈利永[2]、夏蔷[3]、张海峰[4]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2 高职学生心理弹性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比较

2.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调查显示:男、女高职学生,农村与城市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整体优于男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优于农村学生(见表3)。这与贾丽娟、陈利永、王俊明[5]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比较

2.3 高职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量表总均分与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低度负相关,如表4所示,说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通过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可以有效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4 高职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遇到危险、遭遇压力的时候,更加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能通过积极乐观的方式去寻找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最终将问题解决,这是男性在传统性别角色中的一种表现。而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有更广阔的视野,因此,具有更强大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教育对策

调查表明,心理弹性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的方式得到提高。

3.1 构建心理弹性的素质内容

首先,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调适,提高自身修为,完善自身人格,提高抗挫能力,改善心理弹性。其次,引导形成正确的挫折认知。同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是挫折,有些学生却毫不在意。可见挫折是外因,这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认识挫折的必然性和两面性,进行适当生活技能教育,即自我认识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处理情绪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等。引入如辩论赛、最强大脑、一站到底等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深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人的处事方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能积极面对他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通过协作,还培育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各种校园宣传媒体,建立起积极进取、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学生对学校也会产生更大的热爱和向往。学校开展社区和公司参观、服务、走访、调研等社会性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给高职学生去接触和了解社会。这样学生们获得了心理上的历练,获得了更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完善学生走向社会所必备的自身素养,进一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身的心理弹性能力。

最后,进行良好应对策略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是并存的状态,开展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当进行应对预防型的干预训练,可以给予学生强大丰富的心理正能量。训练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形成良好的心态,完善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3.2 探索心理弹性的教育模式

通过有效的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微信微博为主的现代媒介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弹性,达到心理健康。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家庭占到了35%,学校占了7.8%,同伴或朋友占了29.9%,大众媒体占18.6%。因此,需要通过运用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和手机平台构建科学的多维心理弹性教育模式,进一步促使心理弹性提高,切实保证实现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发挥家庭在培养学生心理弹性过程中的作用。家长注意聆听孩子的意见,父母也要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培养子女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观念,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自理能力。高职学生在心智和情感上日渐成熟,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爱会让他们体会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算是身在异地也能通过网络、电话、视频等方式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温暖,也更加容易锻炼意志,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进而形成比较和谐的自我人格和健康的情感能力,提高心理弹性,达到心理健康。

其次,完善学校在培养学生心理弹性过程中的职能。坚持以学生个人心理为本的方针,首先要教会高职学生如何生存以及做人的宗旨,进而要培养其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弹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极为重要,先树立教师心理健康的正确理念,明确心理弹性的教育观念和内涵,遵循心理弹性良性教育原则,将心理弹性的理念、内涵、原则逐渐渗透到高职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环节,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只要有学生参与的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积极健康地参与。通常“90后”高职学生与“80后”辅导员容易相处,成为朋友,因此还需发挥“80后”辅导员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作用。

最后,社会在培养高职学生心理弹性过程中起了重要力量的作用。社会化的心理弹性教育模式重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信任感、责任感以及认同感。目前,高职学生是在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构建网络和微视域的心理弹性教育平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需要。心理弹性教育平台可以运用网络和微视域的开放性、灵活性、受众性,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丰富性、快捷性,结合学生心理对网络的“屌丝性”、免疫性、依赖性,实现“按需教学”。今天,“90后”的高职学生基本是在网络和智能手机微视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生事物、新鲜事情的接受能力都非常强,并且习惯依赖于网络、手机。网络拓宽了学生们交流的空间和渠道,随时随地可以和朋友、家长、老师、陌生人沟通,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满足学生心理的自由和安全感的需求。通过QQ、微信、微博渠道等,发布有导向性的心理内容,是高职学生获取心理健康信息的平台,这样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承受力、行为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同时,广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建立健康的网络心理舆论导向,帮助学生批判性地认识媒介信息,教会学生用理性探索事件的深层内容,提高自我接触媒介的管理和辨别能力,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心理弹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教育范式,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互动式的全方位引导,建立起三方联动的心理弹性教育机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贾丽娟.“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特征[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夏 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张海锋.大学生生活事件、大五人格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5]王俊明.大学生心理困扰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长江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弹性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