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母乳喂养4~6个月情况调查
2015-03-18王年玲
王年玲
(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山西离石033000)
初产妇母乳喂养4~6个月情况调查
王年玲
(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山西离石033000)
目的了解产妇母乳喂养4~6个月情况,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护理干预建议。方法对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认知行为情况、家庭支持情况。结果母乳喂养145例(29.77%),混合母乳喂养276例(56.67%),人工喂养66例(13.55%)。结论在母乳喂养干预措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应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促进阴道分娩;指导产妇产后正确哺乳、加强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乳头疼痛或损伤管理;产妇哺乳期定期进行家庭访视。
母乳喂养;婴幼儿;护理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也是保障儿童成长的根本措施。WHO发出全球倡议,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然后添加辅食继续哺乳至2岁或2岁以上[1]。然而,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的易变行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喂养率会逐渐下降,甚至难以持续到4~6个月[2,3]。为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初产妇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487例。纳入标准:1)初产妇。2)产后时间4~6个月。3)胎儿单胎足月。4)阴道或剖宫产分娩。5)在本地居住,有联系电话或通讯地址。6)产妇或家属自愿接受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产妇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如患有乙型肝炎、活动性肺结核、HIV、乳房有疾患。2)产妇存在智力缺陷、精神障碍性疾患等与他人不能正常交流。3)产妇婴儿出生后有口腔疾患,无法吸吮。4)产妇婴儿出生时Apgar评分<7分,吸吮无力。5)产妇婴儿出生后在ICU接受治疗或监护。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问卷涉及人口经济特征、分娩方式、婴儿性别、有无产假、孕期有无参加母乳喂养讲座、是否接受过奶粉商的奶粉销售宣传等。家庭支持量表:参照朱秀等[4]编制的家庭支持问卷,该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86),由行为支持和心理支持2个维度组成,共9个条目,其中5个条目适宜正向计分,3个条目适宜反向计分,9个条目平均分值越高,表示家庭支持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母乳喂养。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量表:首先查阅文献,筛选相关文献信息,确定所要编制的问卷目的是为了评估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认知、行为与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由调查人员根据文献报道共同编制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认知、行为问卷。问卷编制完成后,由科主任,护士长,院内4位副高以上职称并比较熟悉母乳喂养领域的医护人员(1名儿科护士、1名助产师、1名产科医生,1名儿科医生)对问卷内容进行评定,综合评定结果进行修订,最后形成问卷表。内容:母乳喂养定义、母乳喂养重要性、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认知情况、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技能掌握情况、产妇哺乳期的心理、睡眠状况、哺乳期是否遇到哺乳困难(乳量不足、乳头疼痛等)及处理措施、产妇母乳喂养的意愿、产妇及婴儿在哺乳期是否患病、婴儿添加辅食时间、添加辅食方法等,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1分:非常不同意,5分:非常同意,总分为36~180分。每个条目平均分值越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认知态度、行为越好,越有利于母乳喂养。
1.2.2 调查方法采用电话或上门随访进行调查,一对一提问式作答。为保证调查质量,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对问卷做统一说明,确保调查的一致性,内容的真实性。问卷收回后,由2名调查员共同核实调查信息并记录,如有疑义,重新调查。
1.2.3 母乳喂养分类根据卫生部妇幼司编制的《母乳喂养培训教材》将母乳喂养分为4类[5]:1)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包括水。2)基本母乳喂养,指除母乳或维生素、药物、少量的水和果汁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3)混合喂养,指除母乳喂养外还需添加一定量的代乳品。4)人工喂养,指完全用代乳品喂养。1)、2)统称为母乳喂养。
1.3 评分指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认知行为评分、母乳喂养率,家庭支持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发放调查问卷487份,填写问卷487份,回收有效率100%。母乳喂养145例(29.77%),混合母乳喂养276例(56.67%),人工喂养66例(13.55%)。按照产妇年龄分组调查母乳喂养方式:1)≤30岁产妇中经母乳喂养82例,混合母乳喂养172例,人工喂养47例。2)>30岁产妇中经母乳喂养63例,混合母乳喂养104例,人工喂养19例。按照职业分组调查母乳喂养方式:1)正式工职业产妇经母乳喂养17例,混合母乳喂养54例,人工喂养19例。2)合同工产妇经母乳喂养35例,混合母乳喂养61例,人工喂养11例。3)临时工产妇经母乳喂养24例,混合母乳喂养80例,人工喂养21例。4)自由职业产妇经母乳喂养69例,混合母乳喂养81例,人工喂养15例。按照文化程度分组调查母乳喂养方式:1)小学~初中程度产妇中经母乳喂养114例,混合母乳喂养67例,人工喂养10例。2)高中或高职程度产妇中经母乳喂养24例,混合母乳喂养131例,人工喂养26例。3)本科及以上程度产妇中经母乳喂养7例,混合母乳喂养78例,人工喂养30例。按照家庭月收入分组调查母乳喂养方式:1)<6 000元产妇经母乳喂养84例,混合母乳喂养203例,人工喂养18例。2)≥6 000元产妇经母乳喂养61例,混合母乳喂养73例,人工喂养48例。按分娩方式分:1)剖宫产产妇经母乳喂养18例,混合母乳喂养125例,人工喂养37例。2)经阴分娩产妇通过母乳喂养127例,混合母乳喂养151例,人工喂养29例。按婴儿性别:1)男孩经母乳喂养83例,混合母乳喂养127例,人工喂养34例。2)女孩经母乳喂养62例,混合母乳喂养149例,人工喂养32例。按参加孕期母乳喂养培训分:1)参加培训产妇经母乳喂养11例,混合母乳喂养31例,人工喂养6例。2)不经培训的产妇经母乳喂养134例,混合母乳喂养245例,人工喂养60例。
2.2 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对婴儿喂养方式的影响产妇纯母乳喂养婴儿145例,认知行为得分84.22±4.12分。混合母乳喂养婴儿276例,产妇认知行为得分66.82±4.86分。人工喂养婴儿66例,认知行为得分(47.14±2.99)分。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评分明显高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产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 家庭支持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家庭支持母乳喂养145例,得分(2.87±0.59)分,支持混合母乳喂养276例,得分(2.24± 0.31)分,支持人工喂养家庭66例,得分(2.01±0.25)分。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4 混合喂养的主要原因混合喂养276例,其中乳汁不足133例,占48.19%。认为添加辅食有助于婴儿发育82例,占29.71%。需外出工作者41例,占14.6%。哺乳影响睡眠者15例,占5.43%。其他5例,占1.81%。
2.5 人工喂养的原因因乳头疼痛或损伤需人工喂养者39例,占59.09%,乳汁不足者17例,占25.76%。因外出工作者人工喂养者6例,占9.09%,无哺乳意愿者3例,占4.55%。其他1例,占1.52%。
3 讨论
产后4~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为29.78%,,未达WHO推荐的50%标准[6],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到的产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相差甚远,暴露出我院在母乳喂养干预措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剖宫产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经阴分娩,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产妇术后伤口疼痛、负性情绪、体位限制、失眠、营养不足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干扰,抑制泌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造成乳汁分泌延迟,影响母乳喂养;异常分娩产妇产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疲倦,往往不愿即刻接触,哺喂婴儿,使首次吸吮乳头时间推迟,错过了泌乳反射建立的最佳时间[7];术后母乳喂养有一定困难,家属担心婴儿饥饿盲目给予代乳品,婴儿产生乳头错觉,以致产妇对哺乳失去信心,形成混合哺乳或人工哺乳结局。王炳顺等[8]报道,产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顺产和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维持率呈下降趋势,尤其剖宫产后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在不同时期均低于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母乳喂养率与经阴分娩有差异显著性。国外报道,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失败风险是经阴分娩产妇的1.16~1.21倍,母乳喂养失败风险增加[9]。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变产妇分娩方式,改善分娩不良心理反应,促进自然分娩率[11],也可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自信心[9,11,12],从而获得产妇产后母乳喂养4~6个月更大的可能性。
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非母乳喂养弊端等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在婴儿喂养方式上并未显示出优势。产后乳头发生疼痛、需外出工作、家庭支持不够和心理因素,使产妇在坚持母乳喂养问题上陷入困境;经济收入较低人群之所以选择母乳喂养,更多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说明经济条件的优越感会对母乳喂养产生负性影响;乳汁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的最主要的原因,而实际上无奶或乳汁不足的感觉是部分产妇哺乳过程中泌乳量和婴儿需求的暂时性矛盾,常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通过增加哺乳次数,注意休息,改善饮食和坚定信念,完全可以化解短暂哺乳危机[13];认为添加辅食有助于婴儿发育的产妇大多居在农村,她们的母乳喂养知识许多来自于家人及亲朋的口口相传,具有片面性甚或发生错误。可见,应提高产妇或家庭成员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社会普及和教育,改善产妇周围的母乳喂养认知环境,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且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整个孕期和哺乳期;在产妇分娩期,创造有利于经阴分娩条件,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鼓励产妇产后与婴儿早接触,早哺喂,增加哺喂次数,评估产妇哺乳技能,予以及时正确指导,加强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乳头疼痛或损伤管理;产妇哺乳期,及时纠正产妇及其家属在母乳喂养中的认知不足,强化产妇的哺乳技能、技巧,帮助产妇解决乳头疼痛、家庭支持不力等困难,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科护理工作需要加强的措施之一。
[1]张俊平,周英凤,周敏俊,等.提高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乳头疼痛或损伤管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62-1065.
[2]戴玉伶,朱秀,卢洁.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行为及意向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8期上旬版):2051-2053.
[3]李青颖,刘琴,刘舒丹,等.重庆0~36个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1(11):1222-1225.
[4]朱秀,李艳金,陆虹.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75-7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市新闻出版局,1992:1-2.
[6]戴红霞.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30-833.
[7]夏洁,高健.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3032-3033.
[8]王炳顺,周利锋,朱丽萍.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4):246-248.
[9]Leung GM,Lam TH,Ho LM.Breast-feeding and its relation to smoking and mode of delivery[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99(5 pt1):785-794.
[10]胡建君,尹桂然,任赵莉.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3-4.
[11]陈燕珊,郭实贤,杨美如.多因素对婴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37-4739.
[12]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51-2254.
[13]罗福孝,涂素华,冯光连.影响四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2):136-138.
R47;R722.1;R174.4
A
1008-4118(2015)02-0085-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5.02.034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