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工作坊”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改革与实践

2015-03-18邓宏春

关键词:翻译教学实践改革

“翻译工作坊”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改革与实践

邓宏春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333403)

摘要: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评价体系单一等诸多弊端。将“翻译工作坊”引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重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译文产生的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翻译素养,最终真正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翻译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邓宏春,硕士,讲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复合型翻译能力培养的‘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13-11-22)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1-0093-3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 such as more emphasis on theory and less emphasis on practice, the lack of students’ initiatives and creativity, the simplistic evaluation system, translation workshop is introduced to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t redefines the roles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whole course of translating, thus fostering knowledge-exploring ability and team-work awareness, enhancing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qualification and proficiency.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最终都要从翻译能力上表现出来,因为“翻译是包含了接受技能和生产技能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从教学的目的而言,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经济全球化对翻译人才,特别是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已大大增加,而这些人才主要从有专业背景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产生。少数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再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了。然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学生的翻译能力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在这方面“翻译工作坊”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教学实践视角。

一传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改革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被列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但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许多弊端:1.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学翻译,忽视实用文体翻译,与社会需求脱钩。传统的翻译教学通常花大部分时间讲解翻译理论,而且侧重于文学翻译,讲授的是文学翻译方法与评价标准,如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功能对等和“信、达、雅”等。科技和旅游等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实用文体的翻译却涉猎不多,对于其中普遍存在的变译现象和规律并未讲授,因而学生在从事实用翻译时深感力不从心。2.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翻译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使用何种教材、讲解何种翻译理论、做何种翻译练习都由他们决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因而课堂缺乏活力,索然无味。3.侧重译文纠错,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翻译的终端产品即学生的译文,教师花大量时间修改学生的译文,缺乏对学生翻译过程的了解和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因而学生在面对教师提供的绝对权威的参考译文时往往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进而对翻译课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翻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使得传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作法,在涉及必要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同时,翻译教学更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实用翻译实践,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并付出,以翻译过程为取向,结合翻译译文,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翻译能力。这一切都可以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 “翻译工作坊”模式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

1.“翻译工作坊”的概念。

“工作坊”一词译自英语“workshop”,指一个小的群体从事某个特定或专门领域、某个创造性项目或课题等的深入调查、研究、讨论或实际工作,参与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一种简短而高强度的课程、专门的研讨会或者系列会议。“工作坊”引入翻译课堂,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即“翻译工作坊”,它是一种基于大量翻译实践的全新的教学方法。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坊”教学的李明和仲伟合教授将其定义为:“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1]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并未将翻译理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是在课堂上将其与真正的翻译实践相融合,采取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亲历整个翻译过程,真切地体会翻译的真谛,在与他人的合作实践中真正学会翻译。

2.“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翻译工作坊”是对传统翻译教学理念的颠覆,也是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翻译课堂因此变得活跃灵动起来。

传统的翻译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首先抽出大量时间讲解抽象的翻译理论与技巧,继而要求学生做翻译教材上或事先准备好的翻译练习,然后提供所谓权威的参考译文,对学生的译文进行纠错,至此整堂翻译课就结束了。可以看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翻译知识的灌输者,正确答案的提供者和学生译文质量的评判者,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指导,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译文产生的过程中去,因而翻译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

“翻译工作坊”引入翻译教学后,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转而扮演了多种角色。首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调解者,要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和特点组成多个翻译工作坊,并通过有效的协调,确保小组成员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积极合作,各尽其能。其次,教师是课堂的创造者和监管者,要创造各种机会和渠道,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理解翻译材料并开展有效的翻译,营造积极融洽的合作氛围,杜绝偷懒懈怠情绪的出现。再次,教师是指挥和教练,通过专业的翻译知识和素养,为学生在原文理解、小组讨论、集体翻译和译文修改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译文,及时发现并指出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协商,共同找出解决办法。最后,教师还必须是翻译领域勤奋的学习者和积极的践行者。翻译是一门跨语言跨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一名合格的翻译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功底,广泛涉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广博的杂学知识,并通过承接翻译项目积累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在传统的翻译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对教师讲授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缺乏理性认识,对翻译材料很少或没有选择和建议权。翻译时也是各自为阵,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灵感火花的碰撞。在对照参考译文时,不知自己的译文问题症结所在,容易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会对翻译学习失去兴趣。

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也有了变化。首先,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中心,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从翻译材料的选择和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制定、术语的查找和确定到译文的成形和修改,学生都会参与其中,真正体验合格译文产生的不易过程。其次,学生是团队的积极合作者。为了让自己的团队最终能够提交出满意的答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和协商,积极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才能。再次,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者,通过亲历整个翻译过程,逐步探索翻译所需知识,并最终将它们建构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日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步骤。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较强的操作性,一般可分为如下步骤:

首先是译前阶段,主要包括教师相关翻译理论讲授。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兴趣和建议,选择好翻译材料,可以分专题训练,适量涉及文学翻译,但重点应放在科技和旅游等实用文体方面。然后将翻译材料发到公共邮箱供全体学生下载。在翻译课堂上,教师抽出一节课中20分钟的时间,讲解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对翻译材料的文本特征和翻译方法略作说明,为接下来的翻译实践指明方向。作坊式翻译教学注重培养解决翻译实际问题的技能, 但它并不忽视理论教学,[2]因此适当的理论传授是必须的。

其次是翻译阶段,包括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两个方面。学生在拿到原文后,教师提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文章精髓。同时,鼓励学生将不太懂的地方划线标注,通过小组讨论达成一致的理解。然后,根据翻译材料的文本特征、译文读者对象和翻译目的,选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在随后的表达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双语词典或专业性的工具书查找相关术语的表达,建立术语双语库,或利用网络以及图书资源搜索平行语料库,经过小组协商,拿出一份地道、可读性强的译文。

最后是译后阶段,包括对各个小组提交的译文的修改和评价两个方面。各小组在完成翻译后,可以相互批改译文,对翻译得较好的精彩之处以及翻译欠妥的地方分别用波浪线和红线标出以示强调,并提出修改意见。在译文修改完毕后,由小组组长在全班展示译文并作报告,包括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确定翻译策略、如何特别处理某些句子和词汇,然后其他同学可以就译文提问,或指出翻译不当的地方,甚至可以各抒己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译文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译文的成功之处以及处理不当的部分,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师生共同总结翻译策略和技巧,让学生亲身领略翻译的规律和本质,从而真正学会翻译。

4.“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由于翻译工作坊教学是基于“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这一教学理念,[3]因此它让翻译实践真正地走进了课堂,改变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过于注重翻译理论而与翻译实践脱节的现象,使教师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枯燥课堂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活跃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翻译材料,经过翻译实训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而不仅仅是囿于象牙塔下的文学翻译人才。“翻译工作坊”重视译文产生的全过程,使学生把握翻译的本质和真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职业翻译的机制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对翻译职业的无限热爱,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做好准备。

三结语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亟需改革与创新。将“翻译工作坊”引进翻译教学课堂,是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翻译素养,因而值得在大学翻译教学中大力推介。

参考文献

[1]李明,伟仲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

[2]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139.

[3]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 中国翻译,2009(6):45-46.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Workshop

Deng Hongchun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Jiangxi 333403,China)

Key words: translation workshop; translation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Class No.:H319.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