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认同、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为例

2015-03-18夏春雨温州大学溯初学区浙江温州35035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浙江温州35035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丁 强, 夏春雨(.温州大学溯初学区,浙江温州 35035;.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浙江温州 35035)



认知、认同、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为例

丁强1, 夏春雨2
(1.温州大学溯初学区,浙江温州325035;2.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非常高,但部分学生价值观不明确和信仰缺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度较高,但自觉性亟须提升。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不正之风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及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三大原因。强化主渠道教育的主导作用及课外实践教育的辅助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家庭“三进”的实效性,能有效地推动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州高校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是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条件。我们采用问卷法,从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在温州各大高校(含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共计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2 801份,回收率约为93%,其中有效问卷2 457份,有效率约为87.7%。在有效问卷中,中共党员219人,占8.9%;共青团员2 107人,占85.8%;群众131人,占5.3%。文科学生1 089人,占44.3%;理工科学生1 285人,占52.3%;音体美学生83人,占3.4%。学生干部有498人,占全体受调查学生比例的20.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153人,占6.2%。问卷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践行的基本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对价值观的认知是对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前提。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均表示熟悉或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但在具体内容方面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分别占19.9%、22.3%和35.2%;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分别占13.1%、15.6%和44.5%;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分别占15.7%、18.7% 和33.9%。可见,当前大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概念和内容,但是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非常高,但部分学生价值观不明确和信仰缺失

价值认同指“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1]。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赞同的态度。调查中,我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语及其内涵逐一罗列,从“完全赞同、赞同、一般赞同、不赞同和完全不赞同”五个程度来调查当代大学生的认同度。结果显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语及其内涵,都有很高的赞同度,持完全赞同态度的高达61.6%(取平均值),持完全赞同和赞同态度的超过了91%(取平均值),持完全赞同、赞同和一般赞同态度的总共超过了98.9%(取平均值)。

虽然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非常高,但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学生仍存在价值观不明确以及信仰缺失的情况:调查中有39.2%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有24.7%的学生表示自己什么也不信,有16.5%的学生表示信仰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没有作用,还有21.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信仰对自己人生发展有没有作用。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度较高,但自觉性亟须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从个人层面来看,当代大学生能较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爱国情感的表达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在讲到“马航370客机失事”事件时,40.5%的学生表示很伤心,一直在关注。在2014年初,团中央发起的“我和国旗合个影”的活动中,56.9%的同学表示关注和参与过这个活动。在敬业层面来看,受调查的学生中表示自己没有无故迟到或缺席上课的占全体人数的90.3%。从诚信方面来看,在如何看待大学考试中的作弊、逃避助学贷款偿还等行为方面,71.8%的同学认为“违背了诚信原则,应严惩”。在被问“如果你身边有人在用不正当的手段赚钱,会怎样做”时,有55.1%的学生选择“制止他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的行为选择比较吻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范畴的要求,但也存在自觉性不够强烈的情况。在排队就餐、购物、乘车时选择“自觉排队,讲究秩序和礼让”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8.1%,但选择“看情况而定:别人排队我就排队;别人不排,我也不排”的也有18%,另外还有占3.9%的选择“内心深处不想排队,但常常迫于外在压力而排队”。在乘坐公交车遇到老、弱、病、残、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时,有24.6%的学生选择了“不一定会让座”。如果在路上遇到了摔倒的老人,选择“不会扶起他”,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的占到了14.7%,而选择“视情况而定”的也占到39%。在回答“如果有机会改变国籍”这个问题时,有14.2%的大学生选择了“会改变”,还有32.7%的大学生选择了“视情况而定”。

二、当代大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不正之风的消极影响

调查显示,有45.7%的人认为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冲击是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经济为基础,以信息为纽带,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意识形态的渗透也在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强势地位,不遗余力地将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济模式、道德标准以及政治形态等进行推销,以弱化甚至消解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调查中有50.6%的人认为西方主流思想冲击是“部分青年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主要原因”。有34.3%的受调查者认为“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是部分青年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题

此外,社会变革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等社会不和谐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调查中认为“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是“社会变革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人占到总数的63.0%;有22.3%的学生认为“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会吃亏”;有27.9%的人认为“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反差非常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不强

“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价值观念,不是这样的价值观念,就是那样的价值观念,总会有一种价值观念为人所把握,总会有价值观念为他解释生活的意义。”[2]学校加强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调查显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效性不强是当代大学生认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之一:首先,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有38.4%的学生认为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是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23.9%的学生认为现行高校教育体制不完善是影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因素。其次,部分干部和教育者的信仰偏离也是影响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利因素。31.0%的学生认为“部分干部和教育者不信共产主义”是“部分青年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再次,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即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专业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在回答“在你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情况”时,21.8%的人选择“从来没有”、56.7%的人选择“偶尔有过”,仅21.5%的选择“经常有”。最后,其他任课教师(即非思政类的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回答“你认为我校的老师是否重视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17.9%的人认为很重视,49.5%的人认为比较重视,29.7%的人认为不怎么重视,还有2.9%的人认为完全不重视。

(三)学习生活环境中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

第一,传媒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无序和负面信息泛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诞生,传统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所取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中心,导致了信息的无序传播和负面信息的泛滥。42.4%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网络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是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47.0%的人认为“社会不和谐因素等信息的传播”是“部分青年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主要原因”。34.9%的人认为网络等新媒体负面宣传是影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弱化的主要因素。

第二,组织环境的影响:各类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组织中负面因素犹存。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学生社团的发展并不十分完善,大学生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信息公开建设以及组织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近四成学生认为接触到的组织表现一般,学生组织在民主建设、信息公开和制度建设方面须下工夫。在对周围组织的认识方面,认为周围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表现一般的人占总人数的39%;认为周围组织表现为等级森严或十分森严的占22.6%;认为周围组织表现民主平等或非常民主平等的占38.4%。在当前学生组织信息公开化建设方面,认为表现一般的占35.3%;认为暗箱操作非常严重和严重的人数有占32.8%;认为信息较为透明和非常透明的占总人数的31.9%。在组织的制度是否完善方面,有37.5%的人认为周围大多数组织在这方面表现一般;认为周围大多数组织制度不完善和非常不完善的占29.3%;认为周围大多数组织制度较为健全和非常健全的占33.3%。

第三,人际环境的影响:学生所接触人群的负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各地的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多,学生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处事方式也各有不同,增加了大学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的难度。受调查者认为周围大多数人的总体表现一般。从调查结果来看,日常生活中显示出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和麻木不仁的学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认为周围大多数人在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表现一般的有1 090人,占总数的44.4%;认为周围人自私自利或非常自私自利的有598人,占总数的24.3%;认为周围人大公无私或者非常大公无私的人有769人,占31.3%。在如何评价周围大多数人是否团结友爱方面,选择“一般”的有935人,占38.1%;选择极度勾心斗角或勾心斗角的有542人,占总人数的22%;选择团结友善和非常团结友善的有980人,占39.9%。在如何评价周围大多数人是否爱国爱民方面,选择“一般”的有932人,占37.9%;选择麻木不仁或非常麻木不仁的有532人,占21.6%;选择热爱祖国人民和非常热爱祖国人民的有993人,占40.4%。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K.Lewin,1936)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是指个人行为,P是指个体,E是指个人所处的环境,f是指函数关系。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个体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社会文化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大众媒体环境、组织环境以及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上述环境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践行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主渠道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机渗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3]我们调查显示有47.0%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中更有效的形式”是抓好课堂教学。

第一,改革、优化“两课”教学。调查显示,有19.9%的学生认为学校现行的“两课”教学与现实结合紧密,对个人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有22.5%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学内容和中学政治课所学的基本一样,缺乏新鲜感,没有指导意义;20.5%的学生认为上“两课”只为应付考试,拿学分,不在意课程的内容;还有11.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过于书面化,与实际联系不大。所以,改革和优化“两课”教学是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第二,创新、完善专业课教学。在专业教育中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9.%受调查者认为“借鉴国外德育模式,注重渗透式教育,以环境育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除专门课程外,其他专业课任课教师应该在专业教学中适当、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第三,开展经常性、专门性的讲座、论坛、主题报告会等。42.3%受调查者认为,开展专门性的讲座、论坛、主题报告会等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主题突出、内容信息量大、面广,且带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教育性

第四,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强化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养成教育,制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规划,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各项管理和教育条例之中,并纳入《学生手册》,同时,编订或引进适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读本,让大学生能通过喜闻乐见的读物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强化课外实践教育的辅助作用:发挥党团建等第二课堂的功能

“没有实践就没有人的生命存在,更谈不上人的生命生成与发展。”[4]调查显示,有52.5%的学生认为“抓好党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汇贯穿到党团组织各类评优创先活动中去(如主题竞赛活动、典型表彰活动等),在优秀党支部、班级、社团的评比中纳入民主、制度建设等核心价值观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和践行的动力。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类学生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学生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元素融入学生活动中,以高质量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三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和社会应该大力打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习平台,给大学生提供机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建立好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团体和个人予以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践行的自觉意识。

(三)强化“三进”的实效性:进网络、进公寓、进家庭,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于同情心,憎恶丑行。”[5]网络、公寓和家庭是大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的实效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养成。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优化大学生网络学习生活环境。调查显示,学生平均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课余生活学习的重要阵地。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联合行动,采取措施引导学校师生养成健康、文明发布和收集网络信息的习惯,用积极的内容净化网络,用良好的习惯美化心灵;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打造专属APP系统,及时加强新媒体建设,占领新媒体高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喜欢的和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推送中。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公寓。学校应打造“宜居、宜学、和谐”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公寓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公寓生活是大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的起点,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学校以学区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公寓党支部建设、文明寝室建设、公寓学生组织建设,促进公寓区形成真正“三自”阵地。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家庭。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终身场所。调查显示,66.6%的受调查者认为家庭教育对自己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30.6%的人认为家庭教育的缺位以及家庭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去政治化、非主流性是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首先要依托政府、社区探索推进“文明家庭”建设;其次应推进家校共建,通过开展家访活动、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家庭与学校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的交流合作;同时,开展针对青少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传承美德。

四、结 语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从当代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一个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学有收获的授课方式,探讨能够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价值观教育模式”[6],是国内高校思政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因为世界在时时刻刻发展变化、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着某些变化。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准每个时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点。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绩,但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不明确、信仰缺失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不高等情况的客观存在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必须要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需要强化主渠道教育的主导作用,强化课外实践教育的辅助作用,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家庭。

参考文献

[1] 贺善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与冲突[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3, (5): 102-107.

[2] 兰久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61.

[3] 张焕庭.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59-260.

[4] 刘济良. 生命教育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44.

[5] 苏霍姆林斯基.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102.

[6] 胥丹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该怎样教[N]. 光明日报, 2007-1-24(10).

(编辑:朱青海)

Cognition, Identity and Practice: Status Survey and Strategy Stud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wards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Case Study of Wenzhou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DING Qiang1, XIA Chunyu2
(1. Shuchu School Community,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2. The Party Affairs and President’s Offic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

Abstract: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fact tha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er recognition degree toward Socialist Core Values but remaining the space to be updated.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toward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extremely high, but ambiguous and lack of belief to some of the students. The practical degre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higher,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remains to be promoted. The reasons for those phenomena are divided into the impact from the western valu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unhealthy tend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s,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the passive influence of negative factors in the students in their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t is fruitful and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main stream educatio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s useful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function of Internet, student dormitory and their famil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of Social Core Values.

Key words: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Wenzhou

作者简介:丁强(1985- ),男,四川绵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Y201432916);2014年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WZSZ-2014Z35)

收稿日期:2015-05-09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6.015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6-0109-06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