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部队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

2015-03-18安徽省消防总队叶海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奖惩约束

安徽省消防总队 叶海

完善部队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

安徽省消防总队叶海

摘要:部队预算本质上是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一种特别合约,属于计划的范畴,但又融入了市场机制,是事前对经济资源的一种规划。预算编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好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为了解决激励约束问题。预算的刚性与柔性的把握度应以激励约束为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关键词:预算管理委托-代理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

创新后勤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其核心和目标在于建立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预算管理的创新就在于不断调整预算制度安排,使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实现优化组合,从而提高预算效率。因此,如何完善部队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解决因预算分配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经费资源配置无序和低效,是各级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完善部队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谈谈个人粗浅看法。

一、规范预算项目分配机制

(一)预算项目倾斜

要充分利用利益的驱动机制,通过项目预算分配调节,以调动各级预算管理积极性。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要考虑单位或部门的预算管理绩效因素,对预算编制合理、预算执行严格、项目经费特别是建设性经费使用效益高的单位或部门,在项目排序、项目优选、项目数额上给予一定倾斜和照顾。同时,改革建设性经费项目的管理办法,实行总额控制,结余按一定比例留用或补偿,对好的单位或部门要适当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对差的、考核不合格的单位或部门撤回预算指标,使项目预算与其建设水平、政绩挂钩,实现预算单位目标与部队整体目标的一致。

(二)专项经费补助

要坚持以绩效引导各单位或部门预算管理积极性的发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上级对下级的专项补助应有所选择,应做到奖优罚劣,对预算资金支出绩效不高、经费超支的单位或部门,不予以补助;对预算资金支出绩效好的,根据其超支的实际,给予一定的补助。最大限度地激励其内在的动力,使各预算行为主体从事预算产生的生产性努力收益率接近其努力所得到的收益率,或者至少与这种收益率成正比,而不能鼓励寻租这种分配性努力,以获取额外的补助。

(三)项目预算消减

根据现代化经济学非对称信息原理,在部队与经费审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需要给信息拥有者一定的资源作为激励,以调动其积极性,把信息透漏出来。为此,为防止各单位或部门利益的强化和不道德行为,审批人要适当加大预算消减力度,加强对申请人的诚信行为的鼓励和对非诚信行为的惩戒,强化正向效应,以使申请人表露真实信息,反之则正好相反。同时,对诚信度高的单位适当地减少消减予以奖励,以期提高预算编报质量和水平。

二、改善劳动报酬机制

人作为预算活动过程中最具能动性的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将极大地影响预算效率的高低,因此,重视对预算管理者劳动报酬的改善,适当满足其物质利益的需求,对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工资待遇,强化工资制度的激励功能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追求的是高层次的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将成为最终目标。因此,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官兵生活待遇,以实现“以薪养廉”为目标,使其收入与肩负的使命相对称,过上稳定体面的生活,提高其社会地位。同时,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渎职、失职和寻租机会成本。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被发现后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其行为产生后精神、社会地位的损失增大,能大大降低违反职业道德者在其行为暴露后的效用,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外在约束转化为行为者的具有激励性质的自我实施,以鼓励其在实现自身目标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集体目标利益的实现,不会为风险的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二)建立多元化激励结构的工资报酬体系

工资水平的高低并非决定人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既定的工资报酬水平基础上,应建立以固定报酬为主,津贴、风险收入为辅的工资报酬体系。

(三)健全奖金制度

预算决策者、执行者敬业水平不高,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业绩得不到应有肯定和补偿,因此,健全奖金制度十分必要。一是建立奖励基金,各单位可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作奖励基金,用于奖励那些预算管理业绩突出、有特殊贡献的预算人员,发挥激励敬业作用。二是改革奖励工资制度,提高奖励工资额度,拉开奖励工资档次,把奖励工作与业绩挂钩,防止奖励平均化而降低奖励功效。三是借鉴外军的做法,建立勤奋津贴,提高偷懒行为的机会成本,最大限度激发官兵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合理地运用奖励机制,并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从正反两方面对军队预算行为主体进行强化激励,二者不可偏废,以有效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在动力,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

(一)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

要按照预算行为主体的业绩和成果,实施灵活多样的奖励方式,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可以肯定,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候还希望获得声誉、尊敬、友谊以及其他社会和心理目标。”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要体现部队特色,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从而为预算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源泉。

(二)满足不同层次的利益需求

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应把激励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上。在奖惩内容、方式、方法、时机上做文章,奖惩标准要统一,档次要分明,以产生最佳奖励效果,同时要及时实施奖惩、竞争评比活动,调动部队预算行为主体的积极性。

(三)奖惩与物质利益挂钩

对部队预算行为主体的业绩进行评定,对表现好、业绩突出的,除立功受奖、职务升迁外,再给予相应的奖金,也可以与家属、子女上学、住房分配、岗位津贴等待遇挂钩。对违纪违法的,要采取降职、降衔、停止提升、免职、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罚措施,同时要实行降低工资档次、延缓工资晋升、取消并暂停相应岗位津贴等经济处罚。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奖惩约束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