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认知程度的访谈分析
2015-03-18初钰华刘慧松
初钰华,刘慧松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2.山东青岛市立医院,山东 青岛 266011)
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认知程度的访谈分析
初钰华1,刘慧松2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2.山东青岛市立医院,山东 青岛 266011)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认知程度,为开展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9名参加过短期培训班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整理。结果 肿瘤专科护士一致认为目前的短期培训提高了自身临床实践能力,但护理管理、科研能力等有待加强;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结论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提高肿瘤专科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护理学一级学科发展的需要。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护理水平
恶性肿瘤已成为国人生命的第一大杀手[1]。同时,肿瘤治疗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肿瘤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健康咨询、护理管理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就要求护士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和健康指导的同时能够开展本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运用循证护理,更新护理方法[2],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本专业领域的实践中。同时,肿瘤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也迫切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精通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科技能、把握学科发展动向的专科护理人才[3]。然而,目前我国除了港澳台地区外,肿瘤专科护士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统一标准[4],且多为短期培训。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多倾向于专科知识和技能,在科研方面比较欠缺。本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调查山东省肿瘤专科护士对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认知程度,为开展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立意取样,共访谈山东省3所综合性医院、1所专科医院的9名参加过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肿瘤专科护士,年龄32~42岁,平均(36.56±3.36)岁,专科工作年限为7~20年,平均(11.78±4.63)年,均为女性。样本数量饱和度依照收集的资料重复度和是否有新概念出现为度。
1.2 研究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访谈提纲为:(1)能否请您谈谈您对参加过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认识?(2)请您谈谈您对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的认识。电话或邮件联系被访者,访谈地点一般由被访者确定,要求安静、私密、无人打扰。访谈中,根据访谈对象意愿,采用全程录音及现场笔记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转录录音内容。按照N1~N9顺序依次给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档案。最后将所获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
2.1 短期培训提高了肿瘤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但护理管理、科研等方面有待加强
我国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建立于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基础上,强调专科领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但在护理管理、科研等方面没有作出特殊要求。
N3认为:经过这次培训我感觉在专科知识、专科操作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时间太短了,有些东西就学了个皮毛,像护理管理、论文撰写、课题立项的方法和技巧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N5认为:虽然接受了培训,但科研这一块还是很欠缺,需要更好的培训,不然专科护士的发展也会出现瓶颈,很难发展下去。N8认为:我们在论文和课题这方面很犯愁,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能力,虽然培训也有论文撰写方面的内容,但是时间太短了,有些东西根本不理解。
2.2 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于专科护士来说,具备一定的护理管理、科研及协调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国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时间短,对学员学历和专业基础要求较低[5],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学员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因此,研究生层次培养是肿瘤专科护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N4认为:目前的培训时间太短,而且学员大部分是专科或本科学历,要想提高自己的专科护理和科研水平,往更深更专方向发展,还需要研究生层次的培养。N6认为:不管是从科研方面还是从专科发展方面来看,研究生层次都是更高层次的培养,更专、更精,能解决目前培训班由于时间短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员科研能力欠缺等。N9认为:肿瘤护理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专业,前景广阔,许多护理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更新,需要更高学历、更懂科研和创新的护理人员。所以说,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必需的。
3 讨论
肿瘤专科护理教育始于19世纪80年代,由美国肿瘤护理协会和儿科肿瘤护士协会共同促成[6]。Judith[7]认为,目前肿瘤护理学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的专业,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进展、发现的新药物、研发的新诊疗系统及更优质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癌症疼痛护理和化疗外渗护理的面貌。Mary等[8]认为护士在癌症疼痛护理、化疗外渗护理、放疗急症护理、姑息治疗护理等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护士角色功能的定位影响癌症护理的效果,肿瘤专科护士的设立是肿瘤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卫生部于2007年5月发布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明确了肿瘤专科护士培养的对象、目标、时间、内容,对肿瘤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具有指导意义,但对培养对象无学历要求,培训时间较短且未能形成完整的培养方案。然而,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中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肿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目前的短期培训满足不了肿瘤护理专科化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的出现,具体讨论如下。
3.1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专科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专科护士必须具备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其培训是个人专业方向选择和固定的过程,而非护理专业理论普及性教育。因此,肿瘤专科护士培养应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肿瘤专科护理理论课设置要更科学、更系统、更深入。目前的短期培训确实使肿瘤专科护士在专科知识和实践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离专科护士应具备的专科化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相反,研究生层次培养能让学员更深、更专地掌握肿瘤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有效提升专科能力,因此,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专科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3.2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护士多元化角色功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专科护士有着普通护士所没有的专科护理教育和培训背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能从专科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既是临床护理者、教育者、咨询者、协调者,又是研究者、领导者和决策者,具有七位一体的多元角色功能[9,10]。在实际工作中,肿瘤专科护士角色多元化,势必会导致其承担的任务、功能及价值上的多元化,多元化角色定位提升了肿瘤专科护士的层次,而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这种多元化角色功能的肿瘤专科护士是有一定困难的。相反,研究生层次培养时间较长,学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培养自己七位一体的多元化角色功能。由此可见,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护士多元化角色功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3.3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护士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肿瘤专科护士必须具有积极的科研意识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护理需要[11]。除了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新证据进行循证护理研究外,还可以进一步对科研结果进行解释、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同时参与多学科合作性研究。良好的科研能力既是专科护士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专科护士和护理专科化发展的需要。然而,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短期培训很难使护士具备开展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本专业实践领域的能力,而研究生层次培养中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可以很好地培养护士的科研意识和论文撰写能力。由此可见,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培养专科护士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利用肿瘤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及社会提供护理服务与教育,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促进护理实践,参与临床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开展肿瘤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实践的肿瘤专科护士。由此可见,肿瘤专科护士研究生层次培养,是提高肿瘤专科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医学模式和社会保健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护理学一级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2]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殷彩欣.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6.
[4]柯昌云.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教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6):114-115.
[5]王国蓉,黄敏,杨婧.以医院为基地的肿瘤专科护理培训效果探讨[J].四川医学,2012,33(8):1503-1505.
[6]Mooney K H.Oncology nursing education:peril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century[J].SeminOncol Nurs,2000,16(1):25-34.
[7]Judith J.Oncologly nursing past,present and future[J].Nurs Clin N Am,2007(43):9-12.
[8]Mary H,Mundt,Carla P,et al.Acommuntty partnerehip model for developing a center for canter nurs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J].Journal of Professionl Nursing,2006,22(5):273-279.
[9]吕岩,赵维纲,董颖.国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与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0):956-958.
[10]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11]寻明兰,吴美福.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与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3):1917-1919.
G420
A
1671-1246(2015)07-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