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的探索与思考
2015-03-18侯艳霞
侯艳霞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的探索与思考
侯艳霞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语文课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首选基地。作为语文教师,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随时随地内化学生情感等方法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中职语文;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别林斯基曾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其行为的养成起着巨大作用。语文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情感人、以情悟文、以情促知,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与情感态度[1]。唯有以真心换真心的情感教育,才能走入学生心灵,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
1.1 用关爱赏识激发学生上进心
关爱赏识是学生上进的推动剂。中职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急速变化中,他们大多因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而不被赏识,自卑感较强,关爱赏识不仅可以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且可以促使他们的潜能被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该用博大无私的师爱给予这些孩子心灵的慰藉。关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更要关爱他们的生活;赏识他们,不仅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更要让他们仰起自信的头,积极乐观地站在人生新的起点。
1.2 用理解尊重培养学生乐学情绪
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教师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敬、依赖教师。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2 教学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从最根本上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2]。由此来看,情感教育的探讨都是从情感出发,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健全学生人格。
2.1 深入挖掘文本情感
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情感,如兴奋豪迈之情,崇尚赞美之情,辛酸痛苦之情,憎恶愤慨之情......[3]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包涵的情感因素。比如史铁生的《合欢树》,其中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儿子爱母之深情,让人动容。每每读到“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笔者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是啊,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史铁生《我与地坛》)。所以,讲课前,教师应该明确这一动情点,以此撩拨学生的情感。
2.2 合理渲染文本情感
教师不仅要有对文本深刻的情感体验,还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尽可能展现教材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1 借助感性导语诱发学生情感“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这样的导语既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感世界,与作品表达的情感相沟通,也可以实现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2.2.2 借助优美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设场景和氛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体会到美的意境。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与课文思想感情一致的歌曲,营造良好的情境;也可以在朗读中穿插音乐。例如讲授《我愿意是激流》时,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体会诗中缠绵的倾诉和诗人坚定的信念。
2.2.3 借助直观手段再现美的意境 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反映生活的艺术,它通过描绘生动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人。因此,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引导其进入作品特定氛围,从而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我们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2.4 借助朗读赏析引发学生共鸣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站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产生审美情感。课堂教学中,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道出了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而“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同样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爱情平等的决心。
2.2.5 借助拓展延伸延续学生情感 借助课内外的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加充盈和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内容及时间,有助于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学完课文后,笔者和学生共同欣赏了一篇美文——《没有上锁的门》,文中的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等待女儿回来。当读到“女儿突然好奇地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时,学生深深地被文中母亲的爱女之情所感动,有些学生还流下了泪水。这样的拓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3 随时随地内化学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教师要善于开垦这块情感的沃土。讲课中,要随时联系实际,播撒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使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自觉抵制各种精神毒素的侵袭。当学生懂得称颂美好的事物,抨击丑陋的东西,嘲讽可笑的对象,哀悯悲惨的命运时,也就实现了内化学生情感体验为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所期待的。
美国诺尔曼·丹森曾说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和体现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袁振国.当代国外教育理论[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曹明海,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出版社,2001.
G421
A
1671-1246(2015)07-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