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2015-03-18山东省济南章丘市东山小学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东山小学 刘 伶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主要是让学生凭借形象思维,通过感情的共鸣、激荡,在愉快中受到美的教育。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各种教学内容,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
一段委婉动听的旋律,一首奔放激昂的乐曲,一组欢快跳跃的音符……这些对于一个具有一定音乐阅历的人来说不难欣赏。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对一些歌曲的学习和掌握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理去主动地学习。
如学习《小小牵牛花》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反映在大山中的一个小山村,村中是一排排整齐的瓦房和楼房,在农家小院里爬满了盛开的牵牛花。在学生根据节奏读完歌词后,我把多媒体课件打在银幕上,让学生欣赏,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学生欣喜万分。我又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是党的好政策使山村变富了,富了不要忘记国家。
再如,欣赏《国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国歌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欣赏时,学生没有新鲜感,似听非听,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我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介绍作品时,配上多媒体,画面是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再配上雄壮有力的乐曲,加上播放一段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这样,激动人心的画面,扣人心弦的乐曲,伴随着音响和画面的出现,整个教室里情趣盎然,群情振奋,从而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直观教具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确实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游戏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想象力,同时也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心理与竞争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用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音乐游戏来进行教学。
如用1234567七个音符,做七个头饰,请七个学生到前排站好,戴上头饰,老师弹琴,座位上的同学听到琴声后,对照前七位同学的头饰,指出是哪个音符,或让前排戴头饰的七位学生听到琴声与自己的头饰相同时出列,并请座位上的同学指正。还让学生自动调动前排戴头饰的七位同学,自己创编两小节简短的旋律,并进行集体视唱,指出不足加以修正,使之完美动听。
再如,由于学生对音的强弱理解较难,我就通过玩“鼓上的小米粒”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先示范小米粒在鼓上振动后的反映,然后再让学生扮演小米粒,老师用不同的节奏与强弱不同的拍子拍打鼓,看谁反映得又快又准确。老师拍鼓的声音弱,小米粒跳得就低;声音强小米粒跳的就高;节奏快,小米粒跳得快;节奏慢,小米粒跳得就慢。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便在游戏中掌握了节奏节拍的力度等基本技能。
三、利用“律动练习”和“边歌边表演”
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编一些简单的律动练习,让学生随着音乐手舞足蹈,随着音乐的韵律节奏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欢快活泼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提高音乐表现力的目的。又如,教《小袋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乐曲,想象小袋鼠的模样和走路姿势,感受音乐活泼愉快的情境,再让学生模仿小袋鼠的动作随乐曲跳,看谁像小袋鼠在草地上、果树下,愉快地劳动,摘果子,再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最后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表演小袋鼠,一组打节拍,一组唱歌,使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快乐。
小学生爱动爱玩,有极强的表现欲,在音乐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在教授《粉刷匠》时,我安排先通读歌词,结合歌词讲述工人们粉刷墙壁的动作,他们边唱边表演。演得惟妙惟肖。这样边唱边表演,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表演的技巧,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想象力。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思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利用“器乐”
“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化乐感,增强节奏感,音准感,识谱能力和视唱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经济能力,在四年级学生中进行口风琴教学。口风琴小巧玲珑,音质清脆,音高固定,方便易学,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给学生讲解口风琴的结构和演奏姿势,让学生知道口风琴有固定音高,是一件有吹有吸的乐器,其次示范吹奏学过的歌曲,让学生看老师的手势,使学生掌握吹、吸的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曲子,使学生在初学后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再循序渐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教唱歌曲时,我又指导学生利用现在各校都已配备的简单乐器,为歌曲伴奏,如学习《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让一部分同学用响板模仿马蹄声和钟表走动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再如,根据四二拍的特点,用双响筒的高音和低音分别表示强拍上的音和弱拍上的音为歌曲伴奏,木鱼、铃鼓、三角铁等乐器都可结合教材内容来使用。
总之,在音乐课上,必须从调动听(音乐欣赏与教师范唱)、唱(学生有组织的演唱)、奏(教师与学生的器乐演奏)、动(律动、游戏)等各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并把握音乐中的各个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以及总体的音乐美,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