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2015-03-18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中学朱仕珍
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中学 朱仕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灵魂。新课程提出了教育的意义是为每个学生
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好准备。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命存在,关注他们的生命的发展。
作为老师,送走了一届学生又将迎来崭新的笑脸。每到新学期开始,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他们的时候,我总有一个心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接近两百人的学生总是要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勉强认出,到一个学期结束时甚至还可能有个别的学生张冠李戴。这种状况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此之前,每到新学期开始上课时,我总是带着座次表,上课时就按照座次表上的名字叫学生回答问题,但由于学生座位经常变动,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有的时候只是用手指着学生让其回答,但由于学生不知具体指的是谁,常会左顾右盼,窃窃私语;更多的时候我总是叫那几个名字好记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
这些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不礼貌,也影响了老师的形象,同时还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更严重的是伤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堂课就能被老师关注,并回答老师的提问,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已是课堂中的一份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变成了师生交流的平台。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我感到课堂较原来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课堂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想寻找机会表现自己,让别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能力。正因为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所以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个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必将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颗自信的种子也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开花结果。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中,应该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当学生有了某一兴趣时,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感受学生,把握需求,是教师应用赏识激励策略的前提,如果施教者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所用的赏识激励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相反,如果做得好,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开发,学生的情感就能被调动,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
现在很多教师恨铁不成钢,把批评指责挂在嘴上,把严字写在脸上,比如,有些教师常说:“成绩不说跑不了,成绩不说不得了,错误不批不得了。”好像学生只能在批评指责中才能长大成材。批评指责似乎成了教师对付学生的武器,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做法,这样的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学生,不知道学生此时此刻的内心需求是什么,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这样学生才能对你敞开心扉。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赏识激励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仅靠一两句赞赏的话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我们经常说:“人无完人”,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有了缺点,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应多一些包容,力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增强信心、开发内力。其实每个人犯了错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本来应该受到责罚的没有给予责罚,本不应该原谅的,反得到了原谅,此人定会心存感激,会更加自责、自疚。留出他们自我改正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力去矫正和战胜自身一些缺点和错误。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激励。有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桌件事情上有自己的优点,可能在另一方面或另一件事情上暂时处于劣势,那么教师就应该看到他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记不可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常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等观点教育学生,也可以拉近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