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的有效课堂教学
2015-03-18广西罗城第二高级中学谢灵东
广西罗城第二高级中学 谢灵东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兴趣。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要在这40分钟要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如何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有效呢?经过我组教师的共同探讨,大家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注重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将课堂中习得的方法灵活运用的的过程,是将先前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曾教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学习方法如果得不到足够次数的实践是不可能转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而且注重预习比注重做题的另一优势则是:做题是被动的学习,而预习是主动地学习。在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学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边看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习惯也随之养成。
二、深层次解读文本
(一)联系背景,准确解读文本
对任何文学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文本和文本产生的背景。文本包括标题、作者、正文、作者自注、创作时间等内容。只有联系文本产生的背景,全面了解作家创作文本的动机、目的、采用的形式、运用的方法和手段,才有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把握,才有对文本的较准确解读。
(二)把握细节,深入解读文本
细节描写往往能揭示出事物重大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在对一篇文章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来解读文本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住“文眼”,高效解读文本
这里的“文眼”指的是文章中闪光点即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字、词、句和细节。而文中的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和细节是文章中心或主旨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抓住了文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更好地去解读文本,对文本的解读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一)目标力求全面、具体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落实三维目标,认真把握“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累积性、双部性、灵活性、共振性、开放性等特点,善于从三个维度来实现语文课程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板块清晰、连贯
教学思路清晰,可以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无序。余老师这样说道:“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第一,课堂教学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步一步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看余老师的课例,听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三)问题设计精确、适中
问题设计在推动各个学科的素质教育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设计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要从语文的学科特点谈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科的内涵存在于该领域人士发展出的特定思考方式”,凭借这种思考方式,他们可以从特定而非随意的角度,只有通过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问题带领学生思考,才能使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的特殊“智慧”——语文学科的思维模式。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学生认知等方面)出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即把问题解决了,也更能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
1.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对全体学生,就是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赋予他们同等学习的机会,使所有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得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存在差异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全体的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得到提高。
2.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切实有效。
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师安排的无用环节太多,如一篇课文学生明明在课前预习时已读了四、五遍,有的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先整体感知的教学步骤,安排学生再一次的读课文,要求思考该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想再读的学生无奈只好又读课文。试想,为了了解课文内容,同一层次的读五遍与读六遍有什么区别,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讲主要内容,我想效果是一样的,这就白白地浪费了三、四分钟。因此,课前了解好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情定教法,剔除对学生学习无用的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3.让每一句教学语言发挥有效。
语文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在言传身教中,语言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教师的言教中,用文字的相对较少,而运用口语的地方则相对较多,教师口语是否生动娴熟,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深刻的启迪,人文境界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前预习,精心的教学设计,清晰的课堂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及积极的参即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当然,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牵涉到方方面面,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