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2015-03-18广西藤县濛江镇第二初级中学唐穆莲
广西藤县濛江镇第二初级中学 唐穆莲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我国的中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点十多年来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
这次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该如何转变,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不少教师以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作研究、自己与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介入,就有点“干预”之嫌,有的甚至还明确规定限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排斥教师的说与做,关键是教师应该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行为,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行为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教师微笑地走进课堂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课题组曾经对北京市1293名小学和初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道开放式题“你希望老师怎么上课?”调查结果显示25.3%的小学生希望“老师能对我们好一点,面带笑容地上课”;7%的初中生希望老师上课要“面带笑容”,“高高兴兴上完课”“不要板着脸上课”,尤其是“不要当着众人怒斥学生,使课堂气氛太过压抑”。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学生十分关注和敏感的话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何,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付出努力,改变教学态度,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调研中教育专家发现,有的学校的教师在单元开始,通常都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全盘地托给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拟订基本的学习计划,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和学生一起拟订基本的学习计划时,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三、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的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革决定了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学的支配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转而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协助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并指导他们确定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指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教师应积极地旁观学生,指导学生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倾听学生在学习中的心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为下一步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更好的准备。
2.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作探究性学习给予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教学再也不是满堂灌,而是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言、积极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常在一起合作学习,指导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必须科学的评价学生
1.鼓励与鞭策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有的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容易产生悲观心理,对解决问题失去信心,甚至恐惧、自卑。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哪怕学生只有那么一点点进步都要适时地鞭策,这对于消除学生面对困难时的不良心理,重拾学习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2.成功展示与典型表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班级整体学生的关注。每个班的学生总有相对好的学生和相对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总是表扬相对好的学生,而忽略了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这对于差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也不能只是太多关注差生而忽略相对好的学生,这对于相对好的学生的发展同样不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特别注意多给予差生获得成功展示的机会,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并加鼓励、鞭策;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相对好的学生的成功表现,可将他们作为典型加以表扬,这样可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必须积极地提高自身素质,针对性改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行为,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然,要推动整个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发展,还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出最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对策略。惟有如此,才能保证这次新课程改革严密有序地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