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信息技术之手,助小学习作教学一臂之力
2015-03-18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刘 飞
“难作文,作文难,作文课上难开颜。”老师苦于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兴趣,任你千般妙计,任你舌绽莲花,学生岿然不动;学生苦于缺乏生活历练,所谓习作,大多是无病呻吟的应付,缺乏真情实感。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以信息储备量大,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为新时期的习作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借助信息技术积累素材,丰富生活感知,激发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兴趣的源头在生活。要写好文章就应贴近生活、体会生活。习作前,学生可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阅读针对性强。学生利用网络这取之不竭的资源库,根据个人需要浏览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自由选择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触发写作灵感。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说教,习作指导变得形象直观。多媒体中鲜活变化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会激活学生思维,使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由自主卸下害怕作文的心理负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笔者曾布置学生写一篇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作文,但学生交上来只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等干巴巴口号,无思想内涵,味同嚼蜡。这样震撼的事为什么没引起学生共鸣呢?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抗震精神,教师通过网络大量搜集灾区情况和抗震救灾的消息,制作课件展现给学生。用Flash课件播放地震的惨状,学生情感在那悲愤的情境中产生,创作灵感被激发。实践证明,习作教学时根据作文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特定情境和气氛一一呈现,可强化作文材料的感性,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信息输入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以声、形、景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动机。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解教学难点,启发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不解决,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运用信息技术能突破习作教学中的教学难点。
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越容易触发写作动机,发现素材价值。小学生缺乏对身边人、事、景的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内在联系,以至写作时条理混乱,文章枯燥乏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反复回放、定格特写的特点,把图中的事物作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表象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让学生在感知素材的同时掌握观察的方法和顺序,逐步做到观察有序而细致。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使习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大大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世界的能力,实现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延伸生活,拓展视野,丰富素材。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交互界面和超文本连接,教师可有效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设置的情景进行细致观察,抓住所展示画面的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为例:一张拍于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的相片,要求学生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生于和平年代学生们是无法想象的。老师若按常规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不管说得多惨烈,学生也难体会日军侵华罄竹难书的罪行,效果不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好好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的视频,细细观看。老师课堂上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片段,在观察的重点处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篇篇佳作在悲愤中诞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适时指导,优化评议修改,促进发展
评议修改是习作教学中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但实际教学中,大多学生认为习作完成就万事大吉,修改评议是教师的事。评改一直是高耗低效的工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现代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它具有及时性、示范性、互动性,大大优化评议修改,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教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评价习作。激励学生都参与到习作的评价当中来,通过自评和互评,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是学生自评。错字、病句、语句锤炼随便修改,甚至可以打破重排,不影响文章卷面整洁。对部分内容不满意又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言辞表达,可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其次是学生互改。学生把习作修改好后,可通过网络发送给同学们修改。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学生很乐意互相修改文章。最后是师生共评。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习作评议的时空。习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保存在班级群空间里,让所有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互相批改,写出批改评语。教师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展示,不仅纠正代表性错误,且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完后,用投影仪将修改前后的习作在大屏幕上对比,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促其养成习作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借助信息技术,作文的修改变得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广泛互动交流。
总之,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给习作教学提供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携信息技术之手,助小学习作教学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