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的助推器
2015-03-18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黎志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黎志芳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哲学认识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为理论基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以老师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示。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从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地、独立地、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给教与学广阔的空间
创新教育的价值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思考问题需要时间,探索问题需要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搭设了创新的舞台,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思考与探索的广阔空间。
(一)“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学生说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的发现尽量多一些。”为此,教学时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时加以点拨指导,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合作能提高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地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
探究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就在“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支铅笔那么长等。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迷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的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四)“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的总和,尽管相同年龄的学生有着某些方面共同的心理特点,但其心理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原有的基础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与特长各有不同。而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其个性差异,以统一的目标,原封不动地照搬教材,致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优秀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教材中“还可以提什么问题”“还可以怎样想?”一个一个“空白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其自由和谐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一层又一层的教学环节,学生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坐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苦心孤旨,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到的是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新教材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正悄悄地改变着一切,打破了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案演讲的模式,减少了“指令性”,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能积极的思维,任意地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一)“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二)“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