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表达真实而有效
2015-03-18重庆市渝北区龙湖巴蜀学校
重庆市渝北区龙湖巴蜀学校 陈 成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曾有多少莘莘学子,为写作文焦头烂额,绞尽脑汁,仍不知从何下笔;曾有多少孩子为了突出所谓的立意,在那里高喊口号,大话、空话、假话漫天飞扬;曾有多少孩子,为了应付考试,搏得好的分数,起早贪黑地拼命死记硬背优秀作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语文,我们的母语,从小耳闻目染;表达,是一个人学习、生活、交流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实践着新课标的语文教师,应静静地思考,如何才能达成“真实表达与有效交流”的写作效果。
一、淡化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为“写话”,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三学段才命名为“习作”,意为“学习写作”,分别提出:“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等”;和“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课标没有硬性地强调书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基本型文体,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不应再让学生拘泥于用哪种文体进行写作,他们只要能高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是有意义的。
二、树立大语文观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回归生活,采取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如一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用、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纷繁复杂的事物接触,都在发生着不同意味的事情,这些正是习作材料的源泉,如果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去积累,并在课堂上有效激活,那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
三、抓住兴趣增长点
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会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热情。最常用的是“创设情境”法。如指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有教师创设了“抢橡皮”这一情境,参与活动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观察的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当游戏结束时,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在后边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涌现了许多对人物神态、动作描绘的精彩语段。可见,通过喜闻乐见的情境创设,能有效激活学生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喜欢想象和联想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想想大灰狼在跑去小红帽外婆家的路上,还会顺道做哪些坏事呢?童话故事本就具有魔力,只需要教师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点拨,许多的奇思妙想就会产生,说不定还有孩子能就此写出一篇精美的童话呢。总之,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写作时运用想象和联想,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艺术形象。
四、找准情感生发点
情感,美好、神秘,而又神奇。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有话说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上过这样一堂习作课: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你最爱的五个人,再拿起笔划掉其中一个;再划掉一个;再划掉一个;最后再痛苦地选择一下,划掉两个中一个。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堂课所引发的社会争议暂且略去。教师引入音乐,也没有使用画面绚烂的多媒体课件,只用了几次简单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写作内容与情感合二为一的目的。也正是因为教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所以,在后边剩下不多的时间内,学生一个个才思敏捷,一篇篇让人潸然泪下的文章泻之于笔尖。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才能发于言。所以,习作应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没有心灵的触动,必定会无病呻吟,其质量是可想而知的。罗曼.罗兰说:“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作文即做人,拿着一支笔要记录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的一面,要抒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真实表达,才能塑造心灵,培养学生正义、诚实的品格。当然,只有真正以心写文,才能以情动人。
五、重视评价机制
缺乏肯定和鼓励的批评会使人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从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教师有一句激励的话,学生的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的激励应该贯穿于习作指导的各个环节,因此,当学生在侃侃而谈之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的发言,挖掘“闪光点”,增加信心,鼓励其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当然,鼓励不代表盲从,教师在点评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正如王荣生教授一直以来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评课评教,他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观察他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同样,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也应关注其内容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促进其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除了上述几点,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尽量让命题开放、灵活、多样,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同时,也应努力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甚至可以“下水”示范,让学生感到亲切、轻松,从而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表达,并最终做到说真话且不失水准。我想,这样的习作才是真实、灵动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