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词典》指瑕

2015-03-18李佳玉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例

李佳玉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楚辞词典》指瑕

李佳玉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摘要:古汉语词典的专书编纂应兼顾体例与细节两方面。试从专书词典的使用角度对《楚辞词典》进行摘瑕,并结合词典编纂理论提出修订建议。

关键词:楚辞词典;体例;编纂;指瑕

作者简介:李佳玉,硕士,山西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项目执行人。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欧美楚辞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5CZW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楚辞在欧美的传播与影响”(11YJC751009)、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辞赋海外传播研究”(13ZWC014)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11-0150-4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标识码:A

Abstract:Compilations of specialized classic books’ dictionari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style and detai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ing a specialized classic book’s dictionary, this paper tries to correct some explanations of "The Chuci Dictionary", and makes several revision sugges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lexicography theory.

《楚辞词典》①(以下简称“《词典》”)系山东省古籍整理“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其编纂取得了重大成就。《词典》是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楚辞》专书词典,该词典不仅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语言资料和可靠根据,而且兼备引得功能,为文学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检索方便,是一本优秀的多功能型工具书。笔者在翻检之余,也陆续发现一些问题,现将所得若干条分类整理如下,并提出一些修订意见,以求正于方家。

一《词典》的编纂问题

1.词典的宏观模式初探。

科学性是实现古籍专书词典实用价值的前提。所谓实用价值,是指古籍专书词典既有助于阅读古书原文,又有助于了解、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地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词典》所引《楚辞》原文以宋代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宋端平本)为底本。从科学性角度考虑,王逸《楚辞章句》(日本宽延三年庄允益校刻本)素称善本,篇目齐备,版本精良,今后编纂《楚辞》专书词典应以此本为选词、引文之底本,辅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戴震《屈原赋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等注本。

2.词典的微观问题研究。

专书词典之“典”,顾名思义,无论是总体编纂原则,还是局部的音义诠释,词典都应具有“相对权威性、结论性”,[1]如果编者在各方面都有相当的斟酌,那么读者在语词音义方面也就没有多少可以研究考辩的余地。但《词典》存在不少细节问题,现摭拾数例。

(1)篇目选择,无中生有。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也是得到后世公认的《楚辞》定本。朱熹的《楚辞集注》,以王逸本为依据,删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增入贾谊的《吊屈原》《服赋》二篇。由此可见,《楚辞集注》是朱熹的编选本,不能反映《楚辞》篇目的原貌。因此,以《楚辞集注》为底本编纂《楚辞词典》是有先天缺陷的。

词典选录了部分不属于《楚辞》原本的篇章,不利于读者阅读理解《楚辞》原文。究其原因,在词典编纂初期,古籍校注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古籍校注工作逐步完善,先前出版的古籍词典便有值得考辩之处。从客观上讲,这是专书词典在编纂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编者在编纂时应尽可能用主观上的判断标准使所选篇目回归原本,以提高词典的严谨性、准确性。以下两例且供读者检阅。

①历。

《词典》第四个义项为:“走遍”,引书证“历九州而相其君兮《吊》”。(页123)

谨按:《吊》,即贾谊的《吊屈原》,不属于《楚辞》篇章,编者误收此篇目。

②寥廓。

《词典》将“寥廓”解释为“广远貌”。引书证“寥廓忽荒《服》”。(页125)

谨按:《服》,即贾谊的《鵩鸟赋》,不属于《楚辞》篇章。

因此建议《词典》再版时将不属于《楚辞》篇章的释义与书证删去,秉承还原古籍面目的原则,在今有楚辞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加大篇目筛选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辞书编纂的质量。

(2)义项遗漏,缺枝少叶。

《词典》存在义项遗漏问题。专书词典旨在保证读者能够自由准确地选择义项、理解文本,“涵盖的普遍性”,即“一个词的义项涵盖其在目标书籍中的全部义点”。[2]专书词典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词典,义项的设立应以此为参考的原则之一。也有前辈学者指出,释义当“首出己见,择要兼收”,[3]也就是把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义项放在词的开端,仅仅选取重要的义项进入词典。但同时引出另一个问题,就是义项重要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所以当义项有歧解时,遵循“涵盖的普遍性”原则更有助于减少编纂阻碍,更适合于读者在查阅词典时读懂文本内容;“择要兼收”这一原则,可为读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读者排除明显错误的“异说”;“首出己见”这一原则,对词典的编排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本词典在收录时未明确说明义项的排列问题,而且遗漏了部分重要义项,如下例。

① 讟。

《词典》解释为:“通‘罹’。遭受,遭遇。被讟谤而见尤《九章·惜往日》。” (页123)

谨按:“讟”和“谤”同义。杨胤宗《屈赋新笺》:“讟,《左传·昭元年》:‘民无怨讟’。注:‘诽也’。又《宣十二年》:‘君无怨讟’。注:‘谤也’。诽谤义同,皆痛怨之言也。”[4]此处将“讟”字看作动词性质,解释为“遭受”“讟谤”,即遭受诽谤之义,忽略了“讟”和“谤”同义的可能性,不确切。《左传》中“讟”字有“诽”、“谤”之义,且此字解释倾向“诽谤”之义,当增补“诽谤”义项。

②穷海。

《词典》释义为:“指无际的海洋。东穷海只《大招》。”(页164)

谨按:王夫之《楚辞通释》解释为“穷海,极于海滨也”,[5]这里指以陆地与大海之间的前沿线为尽头的海。二者释义上存在偏差,当增补。

③亩。

《词典》释义为:“垄亩;田地”,下引书证“故荼荠不同亩兮《九章·悲回风》”。(页142)

谨按:王逸《楚辞章句》释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人>,言枯草不同亩而俱生,以言忠佞亦不同朝而俱用也。”[6]洪兴祖《楚辞补注》解义为:“《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孝公之制,二百四十步为亩。”[6]二者共同之处在于将“亩”字具体解释为“二百四十步”,可见此字的解释有范围上的大小差异,而词典只解释为一般意义上的“垄亩田地”。另外,关于“畮”字,词典释为“古代田地单位”,下引《司马法》为证:“六尺为步,步百为亩”,并认为“畮”字同“亩”,收录“又树蕙之百畮《离骚》”一例为证,二者含义存在相同之处,建议编者增补义项“二百四十步”。

(3)收词有差,或多或少。

①词条失收。

词典收词应遵循穷尽性原则,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查阅范围,故编纂词典的过程一定要立足原文,谨慎各家校注。

a. 倾。

《词典》释义为:“倾陷。坠何故以东南倾《天问》。”(页163)

谨按:失收“倾危”“崎倾”“左倾”三个引申词,当增补。“倾危”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倾覆;倾侧危险”,[7]书证如《七谏·谬谏》篇“有无倾危之患难兮”。“崎倾”一词,汤炳正《楚辞今注》:“崎倾,倾侧貌”,[8]书证如《九怀·昭世》篇“睹轸丘兮崎倾”。“左倾”一词。黄寿祺《楚辞全译》云:“左倾,意思是说意志颓丧而不振。”[9]汤炳正《楚辞今注》:“左倾,偏离正道。”书证如《九叹·逢纷》篇“志迁蹇而左倾”。[8]

b. 弃。

《词典》解释为:“①摒弃。不抚壮而弃秽兮《离骚》。②抛弃。严杀尽兮弃原野《九歌·国殇》。③引申为被疏废。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九章·哀郢》。”(页157)

谨按:“弃逐”应单独成词。“弃逐”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义为:“犹放逐。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九章·哀郢》。”[7]

c.愆。

《词典》释义为:“本谓罪咎,此指受罪蒙难。何百姓之震愆《九章·哀郢》。”(页159)

谨按:“震愆”可单独成词。王逸《楚辞章句》:“愆,过也。《九叹·怨思》躬获愆而结难。《九叹·远逝》躬纯粹而罔愆兮。”[10]汪瑗《楚辞集解》释义为:“震愆,惊慌失措也。”[10]按照含义,“震愆”应单独成词。

② 词条多收。

词条多收的主要原因是词典在字词辩析上有误。关于“词”的甄别,有学者称之为“词的分离性”问题,[11]这就需要编者结合古今文献理论对古汉语字词关系和词的辨识有较为清楚的辨识,总的来说,先秦文献中的大部分词是可以明显分离出来的。

有些字词在《词典》中出现的频率很低,结构上像词,实际不是词,以下四例据释义来看,皆不属于词的范畴,当删。

a.“千里之驹”(1次),《词典》释义为:“日行千里的良马。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卜居》。”(页159)此字词组合属于短语。

b.“千钧为轻”(1次),释义为:“千钧是很大的重量,却被认为很轻。三十斤为一钧。千钧为轻《卜居》。”(页159)此字词组合是一句话。

c.“名声若日”(1次),释义为:“指名声远扬,如同阳光普照。名声若日《大招》。”(页140)此字词组合是一句话。

又如,一些三字的组合也不属于“词”的范畴。

a. “青云衣”(1次),释义为:“以青云为衣(上装)。青云衣兮白霓裳《九歌·东皇太一》。”(页162)青云是名词作定语,修饰“衣”,故“青云”和“衣”为两个单独的词,“青云衣”只能作短语。

b.“人上栗”(1次),解释为:“人登上这样的山林,便惴栗自危。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招隐士》。”(页169)“人”和“栗”已经单独成词,该组合为一句话。

c.“叛陆离”(1次),释为:“分散貌。叛陆离其上下兮《远游》。”(页149)此组合不是词,当删。“叛陆离”释义为“分散貌”,即“分散的样子”,属于短语。

d.“力何固”(1次),释义为:“谓力量强大。蠡蛾微命力何固?《天问》”(页123)依据释义,“力何固”是短语。

e.“鸣竽张”(1次),解释为:“竽已鸣奏起来,乐声悠扬。‘竽’,乐器名。‘张’,扩大;放开。此指扬起。‘鸣竽张只《大招》’。”(页141)“鸣竽张”是一句话。

(4)读音标注,应求完备。

“编纂的细密性要求注音当力求完备,现代音、中古音(包括反切、摄呼等调韵声)和上古音(声韵)等基本形成定论的语音特征都应标注”,[11]尤其是上古音,对于读者研究该词在先秦时期的语音形式具有重要意义,而本词典只标注了意义最小单位的词条,建议编者标注全部词条的读音,如若能标注上古音、中古音、现代音,那词典的注音模式将更趋完善。此外,词典部分注音的准确性值得考辩。如下例。

a.炮。

词典标注拼音“pào”,并释义为:“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将禽兽带毛的肉体用泥封裹严实,置于火上烤熟。”引书证:“腼鳖炮羔《魂》”。(页150)

按:该字注音不准确,当作“páo”。洪兴祖《楚辞补注》解:“炮,蒲交切,合毛炙物。一曰里物烧。《招魂》胹鳖炮羔。”蒲交切的音,“交”在《广韵》里面是肴韵平声字,转换到现在应该是平声字。《汉语大词典》对“炮”的解释为:“炮1[páo ㄆㄠˊ][《广韵》薄交切,平肴,并。]①用烂泥涂裹食物置火中煨烤。《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孔颖达疏:‘并毛而炮之。’《礼记·礼运》:‘以炮以燔,以亨以炙。’郑玄注:‘炮,裹烧之也。’”[7]综合以上考证,“炮”字注音有误,当为“páo”。

b.沫。

该字注音为“mó”,释义为“消散;终止。芬至今扰未沫《离骚》,身服义而未沫《招魂》。”

按:有其他说法,此字音可补昧音。作“mèi”音讲,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为:“沬,已也。”《汉语大词典》释有“终止”一义,[7]引书证如:“a.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b.清黄遵宪《驳革命书》:‘有明中叶以后,直臣之死谏诤,党人之议朝政,最为盛事;逮于国初,余波未沫,矫其弊者极力刬削,渐次销除’。”[7]故而此处解释为“终散”,不确。洪兴祖《楚辞补注》释义为:“沬,音昧,微晦也。”[10]金开诚释义为:“沬(mèi 妹),通“昧”,暗淡。”例证如“《离骚》芬至今犹未沫。《招魂》身服义而未沫”。[10]要之,词典当补字音“mèi”,当补“晦暗”义项。

c.迄。

词典注音为“qī”,并收录“迄古”为词。释义为:“终古。此指传世久远。吴获迄古《天问》。”(页154)

按:此字《广韵》作“许讫切,入迄,晓”。迄韵入声字。《汉语大词典》读音为“qì”,无其他读音,当注音“qì”。《辞海》《辞源》注音皆只有“qì”。

(5)字体规范方面。

首先,在繁简方面,本词典“正文词头用繁体字(其后附简体字,用圆括号括出),释文及例句等采用简体字”,[12]建议编者按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参阅国家语委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除特殊情况外,一律采用简体字。

其次,在字体校勘方面,本词典存在细微问题,譬如:词典中“梅伯”“云译”等字形皆有误。在漫长的演变中,汉字发展情况复杂,难免产生字形分歧这类问题。古籍校勘的重要性已无庸赘述,以下试举几例,分而论之。

a.梅柏。

词典释为:“人名。纣王的诸侯。为人忠直,因屡次劝谏纣王,为纣王所杀。梅柏受醢《天问》。梅柏数谏而至醢兮《惜往日》。”(页135)

按:词典“梅伯”误作“梅柏”。楚辞中《天问》篇记载:“梅伯受醢。”《惜往日》篇记载“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故此处作“柏”有误。

b.讴。

词典解释为:“无乐器伴奏的歌唱。讴和扬阿《大招》。宁戚讴于车下兮《九辩》。”词典下面“讴歌”一词解释为:“徒歌,无乐器伴奏的歌唱。《离骚》宁戚之讴歌兮。”(页148)

按:书证“宁戚讴于车下兮《九辩》”中的“宁戚”,不确。词典中“甯戚”无简化字标注,与“宁”字有区别,此处直接写成“宁戚”,或简或繁,繁简混淆。(页147)

c.梦。

词典释义为:“①梦中;梦见。②古代楚地大泽名。全称云梦泽。江北曰云泽,江南曰梦泽。亦可简称云、梦。故地在今湖北省中南部。③人名。即春秋时吴国国君寿梦。是阖庐的祖父。”(页137)

按:释义项中“云泽”误作“云译”,形近而讹。

d.木。

词典中此字第一个义项为“树木”,引书证“揽木根以结茞兮《离骚》”。(页142)

按:“茝”误作“茞”,形近而讹。“茝”“茞”释义有区别,是两个不同的字。

(6)书证引用方面。

书证是词典释义的重要参考依据,词典多处出现书证问题,所有条目的每一义项下,应该收列该义项在《楚辞》中的全部用例,笔者以“民”字为例加以阐述:

词典对“民”字释义为:“人;人们。终不察夫民心。相观民之计极。民好恶其不同兮《离骚》。荪独宜兮为民正《九歌·少司命》。民离散而相失兮《九章·哀郢》。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页139)

按:可补三个书证。①“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天问》②“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九章》③“德誉配天,万民理只。”《大招》

总而言之,《楚辞词典》的编纂出版是学术史上的一次新尝试,其间有经验,也有教训。在未来的探索道路上,随着词典编纂要求的明确,笔者坚信后来的专书词典会登上新的台阶、新的高度。

注释

①《楚辞词典》:袁梅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文中标识页码均出自此。

参考文献

[1]陈海伦.论专书词典编纂的若干问题[J].辞书研究,1995(3):49.

[2]李索.专书词典义项设立刍议——从春秋左传情感类词语的义项设立谈起[J].辞书研究,2003(6):78.

[3]向熹.专书词典与训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27.

[4]杨胤宗.屈赋新笺——九章篇[M].台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392.

[5]吴平,回达强.楚辞文献集成:第十卷[M].扬州:广陵书社,2008:7141.

[6]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6.

[7]罗竹凤.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53、1034、1316-1643

[8]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等.楚辞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20-334.

[9]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259.

[10]崔富章.楚辞集校集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640-1422.

[11]陈长书.先秦专书词典编纂概说[J].辞书研究,2013(5):18.

[12]袁梅.楚辞词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

Corrections of Some Explanations in The Chuci Dictionary

Li Jiay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China)

Key words:The Chuci Dictionary; style; compilation; pointing out the mistakes

Class No.:H16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体例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来稿体例
来稿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