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州柳子庙的历史沿革

2015-03-18吕国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州府重修知府

吕国康

(永州市教育局,湖南 永州 425000)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永州知府刘养仕撰《重修柳司马祠记》说:“是祠也,自唐元和九年至宋绍兴十四年以端明殿学士汪藻作记为始。”故有人认为“永州人为了纪念柳宗元,早在唐朝元和九年十二月,柳子将要离开永州时,就开始筹建柳子祠”。这完全是一种推测,尚缺乏可信依据。北宋至和二年(1055),柳拱辰任永州知府,第二年,他在《柳子厚祠堂记》中说:“子厚谪永十余年,永之山水亭榭题咏固多矣。韩退之谓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今建州学成,立子厚祠堂于学舍东偏,录在永所著词章,漆于堂壁,俾学者朝夕见之,其无思乎?至和三年丙申二月二日。尚书职方员外郎知永州柳拱辰记。”碑刻拓片现存国家图书馆,这是铁证。明隆庆《永州府志》也记载:“石刻今存华严岩侧,宋时祀子厚盖在此,今其西仍为郡学,子厚祠则专在愚溪矣。”因为韩柳得到欧阳修、苏轼的尊崇,加上柳拱辰远见卓识,故建柳祠。柳子厚祠堂实为永州柳庙之开端。

柳祠是何时迁建到愚溪北岸的呢?尚无史料明确记载。何书置先生根据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记》,认为“从柳拱辰始建柳祠的至和三年,到汪藻写记的绍兴十四年,其间将近九十年的历史。汪藻的记是为重修愚溪柳祠而作,由此推算,柳祠迁到愚溪来的时间,或许是北宋末年或南宋初年”(《柳宗元研究》)。最近经雷运福先生考证,“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永州知府在州学东厢立‘周濂溪先生祠堂’,将‘柳子厚祠堂’迁建于愚溪之北即今址。庙建成后,请谪隐永州的汪藻作有《柳先生祠堂记》,嘱随父亲张浚(前宰相)寓居永州的张栻作有《永州府学周先生祠记》”(《柳宗元集版本探微》)。其理由是:(1)张栻《永州府学周先生祠记》载:“零陵守福唐陈公辉,下车之明年,令信民悦,乃思有以发扬前贤遗范,贻诏多士。”可见永州知府陈辉,把祠祀前贤,发扬前贤优良传统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迁柳祠而添建周祠,一举两得。据查考,绍兴十九年继林子善之后知永州者为陈辉,至绍兴二十一年许永知永州。(2)汪藻谪居永州12 年,在作《玩鸥亭记》之前不具备作《永州柳先生祠堂记》的心态。《玩鸥亭记》有“余谪居零陵得屋数椽……屋临大川,愚溪水注焉”,择居在愚溪旁;他对柳宗元在永州的活动已有深入的研究,且原罪已赦,已为永州民;汪藻又是前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加上张浚又闭门谢客,陈辉已请崭露理学头角的张浚之子张栻为理学鼻祖周敦颐祠堂作记,毫无疑问为新迁建的柳祠作记,汪藻就成为最佳人选。(3)张栻是绍兴二十年随父亲张浚寓居永州的。张浚绍兴丁巳(1137)冬“谪居零陵。明年春二月,即至,寓止客馆。作堂于地之东隅”。绍兴十一年张浚携家属量移长沙、连州等地,直至绍兴二十年才返回永州。言之比较有理。需要补充的是,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六月,朝廷对柳州罗池庙发出《敕赐灵文庙额牒》;徽宗崇宁三年(1104)七月,朝廷发出了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的诏书,“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昔有其人,是为不朽。生而昭爽,后且不忘,惠我一方,是宜崇显”。对罗池庙及柳宗元的肯定,造成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查实,明洪武《永州府志》卷十“宋朝守倅名氏”在“郡守、丞”中记载“彭合、晏孝本、陈辉、王佐、余毕,并以绍兴年间任”。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四《秩官志上》“宋、知州军事”中记载“绍兴:林子善、陈辉、王佐、许尹、余毕”等,可补雷说之证据。特别是康熙九年《永州府志》,收入张栻《永州府学周先生祠记》,第一段更详细,对“于郡学辟濂溪周先生祠”的原因及经过做了具体介绍。其文为:“令信民悦,乃思有以发扬前贤遗范,贻诏多士。他日,偕通判州事曾公迪诣郡学,顾谓诸生曰:‘永虽小郡,而前辈巨公名德往往辱居之,如本朝范忠宣公、范内翰公、邹侍郎公,皆既建祠于学宫矣。惟濂溪周先生,嘉祐中曾倅此州,而独未有以表出之,岂所以为重道、崇德、示教之意乎?’于是教授刘安世率诸生造府,请就郡学殿宇之东厢辟先生祠。前通判武冈方公畴,以书走九江求先生像,于先生诸孙得之。陈公命零陵宰高祈董其事而成之,绘像俨然,栏楯周密。既成,嘱栻为记。栻以晚生属辞,不获,敬诵所闻,以广其意。”汪藻说“零陵人祀先生于学、于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其几,而莫之敢废”。祭柳传承,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府学祭周濂溪,愚溪祭柳子厚,切合实际。因为柳贬永后期居愚溪之畔,构“八愚”胜景,“甘终为永州民”。愚溪不仅是柳的故居,更是柳的精神家园。

明朝正德年间,“柳子厚祠堂”被顽民霸占入居。正德八年(1513),知府曹来旬主持重修扩建柳庙,并作《重修柳司马先生庙记》。该碑虽存,但遭人为破坏,正文无法辨认,唯额名“重修柳司马先生庙记”完好无损。值得庆幸的是,明嘉靖元年(1552)《湖广图经志》收录了该碑的部分内容,可能是遭破坏的录文。而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宗霈修《零志补零》收录的碑文比较完整,共650 字。碑载“潇江之西,愚溪之北,柳先生之庙在焉……因庙将敝,且弗制,特改修正庙三间,外厦称之;前大门三间,临路去溪水数步;后寝室三间,近庙约三丈;两旁庖库各二间;前门又客舍八间,其二给司庙者居,其六取赁值以供祭事;周围缭以崇垣,延百余步,袤五十余步;环庙内外,平地壤,剔竹木,崭然皆一新也。又以先生居永时官为司马,直榜之曰‘柳司马庙’”。碑文说明了重修的原因,因为庙将要倒塌,而且已不成庙宇规制。记载了扩建的规模及建筑设施风格,以及经营管理制度,柳祠改称“柳司马庙”的理由。据折算,总面积达到20 多亩,比现今庙宇要大。特别是在开头详细记载了柳庙入主巫神,后又恢复柳宗元神主这一鲜为人知的事件。明正德十三年(1518),严嵩以翰林学士、国史编修身份出使桂林,还朝途经永州拜谒柳庙,写下《寻愚溪谒柳子庙》,并勒石。他还将随身所带的象牙朝笏,供奉在柳宗元塑像手中。不仅碑文精妙,书法造诣很高,更重要的是首次称“柳子庙”,称柳宗元为柳子,“这不是一个称呼的平常变更,而是一个更为崇高的尊称,是将柳宗元视同儒家圣贤孔子、孟子之列的称呼变更”(《柳宗元集版本探微》)。

明嘉靖二十年(1541),唐瑶出任永州知府,他在《祭柳侯祠》文中说:“今来吏斯土,周览四顾”,“眷风景之如者,想公之神恒往来于斯地,聊奠觞而陈词,仿佛其来至”。由此可见,这时的柳庙尚好。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刘养仕任永州知府。他到柳庙一看,“礼奠无秩”,“堂庑颓圮”,“如此,何以肃瞻向而明报劝耶?”于是,他在次年“鸠才庇工,率修葺之”,并写了《重修柳司马祠记》。碑刻保存完好。开头说“是祠也,自唐元和九年至宋绍兴十四年以端明殿学士汪藻作记为始;自绍兴十四年至明嘉靖戊午更新自今”。这段话使人产生误解:一是柳祠是唐元和九年初建?还是绍兴十四年汪藻写《永州柳先生祠堂记》时初建?二是自绍兴十四年至嘉靖戊午(1558)重修,明显漏掉了正德八年的重修。刘养仕的这次重修,虽然只是“增拓墙垣,聿新堂宇”,但值得注意的是,柳庙复称为“柳司马祠”了。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刘克勤任永州推官时,摹柳州罗池碑于永州柳祠中。同治七年(1858)永州知府廷桂《荔子碑跋》说“永祠有碑,自国朝魏太宁绍芳摹刻始”,实质上魏是复摹。据光绪《湖南通志》载《魏绍芳重刊跋》:“右《柳州柳侯庙享神诗》,昌黎作之,东坡书之,与柳河东之德政世称三绝。先宋时柳州佥判关公庚等刻于罗池庙,明时永州司理(应为推官)刘克勤刻于愚溪庙中,兵燹之后复焚毁,字已湮灭,今芳谨将元本重勒上石,以复旧观。顺治己亥岁孟冬月永州知府文安后学魏绍芳重刻。”明隆庆《永州府志》也有类似记载,文字略有出入。据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四《秩官志》载:刘克勤,四川新繁人,乙未进士。二十四年任推官。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魏绍芳任永州知府。次年,他与守道黄中通捐俸鸠工,重修柳祠。黄中通在《柳司马祠堂记》中说:“登堂凭吊,栋折榱崩,不禁抚膺而太息也。永邦父老群向予谋再建是堂,以不朽先生。”因此,他与绍芳“共襄厥举,丹垩焕然,梁栋一新。”魏绍芳在《书柳司马祠堂碑阴》中说:“无何兵燹之后竟成瓦砾之区,士女兴悲,父老咸叹,芳职在专城,恭行竭奠,拜遗像于溪流之下,委牲牺于草莽之间。于是捐资鸠工,爰兴堂构,黄金范像,尚余元和芳姿。”可知这次重修,是因为原祠毁于兵燹。魏除修复柳祠外,还将刘克勤摹刻的《柳侯祠碑》予以重刻,置于柳祠。康熙修、嘉庆重修《零陵县志》载:“柳祠内旧摹刻柳州罗池庙‘荔子丹兮蕉黄’诗,今将昌黎碑文全录,并附载昌黎祭文备览。”现存《荔子碑》系同治七年(1868)永州知府廷桂重刻。

现存柳子庙是经清同治、光绪朝两次维修才保存了如今的模样。咸丰四年(1854),杨翰授永州知府,但没有赴任。先迁常德,后徒沅州,八年始赴永州。他自述“予莅永凡七载于兹矣,此间名山胜景一一修葺”(《捐修茅江石桥碑序》)。自然修缮过柳庙。今柳子庙门首石门刻有一副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甲子孟陬月永州守督亢杨翰书”,系同治三年(1864)杨翰集韩愈荔子碑佳句成联,所写行书。庙额名正式定为“柳子庙”,也为杨翰所书。杨翰任永州知府七年后,升辰沅道,同治十年(1871)被免职,退居祁阳浯溪。后殿系同治八年修建。清光绪三年(1878)柳庙又修缮一次,中殿正梁题有“皇清光绪三年丁丑岁仲秋月谷旦,祠下六坊分祭绅耆商民捐资公建”等字。值得一提的是,柳庙还一度“额称柳圣庙”。其依据是东安邑令曾镛的《过柳子祠额称柳圣庙》诗:“永州司马柳子祠,此额何人浪称圣。我过祠前一惊心,却非怪此名谁命。同然潇浒溪与山,适尔辞人题若咏。文可名家地以传,到今也教人起敬。没世之疾疾为何,君子而何不自儆?”虽然带有明显的贬柳倾向,但证实了称“柳圣庙”的事实。宗霈修《零志补零》卷上,还收有曾镛《登永州高山寺》诗。宗霈之子宗绩辰(1792-1867),于道光元年(1821)中举,主修《永州府志》,并讲学于群玉、濂溪书院。《零志补零》还收录了宗绩辰的长诗《谒柳先生祠》,诗中有“愚不可及同千秋”、“犹听人民怀柳侯”等颂柳句子,也有“正名旧传司马祀,称圣今方柳下祠”、“祠中题记古人满,前朝故物留丰碑”的记述。“称圣今方柳下祠”与“柳圣庙”互相印证。清吕恩湛、宗绩辰修纂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中《职官表》:东安知县:嘉庆曾镛,浙江泰顺拔贡,由教谕保升,十九年任。道光元年卓荐引见,二年复任,寻卒,有传。可见称“柳圣庙”为清嘉庆年间之事。称柳为圣人,对子厚的评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百余年来,此事鲜为人知。

解放后,1957 年、1964 年、1982 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次拨款对柳子庙进行大的维修,并将占据庙舍办学的中学迁出。近30 年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缮。1985 年柳宗元纪念馆开放,请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中殿辟为柳宗元生平事迹陈列室。1992 年启动柳庙“内充外延”工程。“内充”即修复了在“文革”中被破坏的石碑匾联,充实了陈列室内容;“外延”即庙外拓展占地面积6.15 亩并修建防护性仿古围墙。2003 年至2004 年,进行了一百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维修,更换椽檩、髹漆木构、加固戏台、补整屋面,将原享堂改为碑廊,恢复了旧亭。后又修建了东西防火通道。2015 年初再次修缮。柳子庙早已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开辟了“柳宗元民本廉政思想展厅”,成为湖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教化作用日益彰显。

[1]何书置.柳宗元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4.

[2]杜方智,林克屏.柳宗元在永州[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3]雷运福.柳宗元集版本探微[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赖中霖.康熙九年永州府志注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5]吕恩湛,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M].长沙:岳麓书社,《湖湘文库》影印本,2008.

猜你喜欢

州府重修知府
从方志看明代广东地震的时期分布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济公传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婴儿的眼泪
远处识人
关于独立院校重修现象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