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医务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18张仁华吴震卿
张仁华,吴震卿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试论高职院校医务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张仁华,吴震卿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通过对苏州、南京、盐城十余所高职院校医务室管理及人员配备情况进行调查,对当前困扰高职院校医务室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加强高职院校医务室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医务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医务室运行模式,这样能够有效改变当前高职院校医务室的现状,在维护师生健康、维持校园秩序、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医务室;机构设置;人员配备
医务室是学校医疗卫生保障的专业部门,主要承担着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工作,在维护校园卫生安全、及时处理各类疾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医务室的发展却停滞不前。高职院校医务室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广大师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务室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服务保障工作中的一块短板。
1 高职院校医务室的主要工作职责
高职院校医务室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作为学校内设机构为教学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二是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行政服务窗口,承担着一些与医疗行为相关的行政工作。
1.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职责
在1990年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指出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医务室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这些任务的完成。
1.2学院管理赋予医务室的职责
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除《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职责外,高职院校还赋予医务室一些新的职能,如大学生医疗报销的核定,教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的核定,独生子女相关医疗报销费用的核定,院校的计划生育工作,教职工和学生健康体检的组织与安排,学院用水、食品安全等工作的监督等。
2 高职院校医务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高职院校医务室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医务室承担的任务非常多,其重要性不容置疑。1990年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校医院或卫生科,中小学应按1∶600的比例配备医务专业技术人员。笔者对江苏省内苏州、南京、盐城十余所高职院校的医务室人员配备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一所学校能够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标准,除一所学校医务室人员配备相对较充足外,其余学校严重不足。本科院校由于规模比较大,基本都有完善的校医院作为支撑,医疗条件、技术、人员都比较到位。高职院校基本没有校医院,绝大部分都以医疗站或医务室的形式存在,绝大部分学校仅有2~3名医务人员,个别学校只有1名医务人员,连排班都无法正常安排,根本无法确保医疗诊治的及时性。
2.1机构设置不够规范
受人员不足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根本无法按照规范进行机构设置,诊疗行为欠规范,挂号、门诊、药房都设在一起,且缺少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药师等,更有甚者是由护士在承担诊疗或药事工作。
2.2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医务室普遍规模较小,医务人员工作时间跨度比较大,加上受编制、职称晋升等原因的影响,医务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出现了高学历技术人员不愿来、学历较低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又进不了编的现象,他们宁可在社区工作也不愿到高职院校医务室来,导致医务室专业人才日益短缺,个别院校医务室工作已经无法正常开展。
2.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医务室的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加之医务室人手不足、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少、许多医疗设备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较为陈旧,造成高职院校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在校师生对医疗及保健的需求。
2.4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受人员配备不足、职称及技术水平发展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许多工作还是凭经验,或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师生的解释工作做得不够,师生的意见比较大。
3 提升高职院校医务室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对策
要改变当前高职院校医务室的现状,必须充分认识到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外引内培、校区互补,彻底改变规模小、人少手、服务差的局面,努力建设管理规范、人员到位、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新型高职院校医务室。
3.1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医务室的设置与流程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严格按照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按照医疗机构设置的有关要求,对医务室工作制度和流程进行设置,尤其要加强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预防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药事管理制度等的建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完善各类医疗工作台账,确保每一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1]。
3.2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队伍
医务工作事关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因此,完善医务室人员配置,加强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医务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制度和政策上予以保证,要制订医务人员进修培训机制,畅通医务人员的晋升渠道,合理制订医务人员薪酬奖惩制度,构建素质高、基本功扎实的医疗队伍。
3.3大力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医务室诊疗条件
加大学校医务室的基础设施投入,在场地上予以保障,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设置独立的医务室或卫生站,规范相应的功能分区,设立门诊室、治疗室、观察室、消毒间或供应室等,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结合学校医务室的实际情况,配足相应的基础设备,确保从设施条件上符合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条件。
3.4大力加强探索实践,创新医务室运行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医务室都实行自行管理的模式,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较低、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基本上白天有医务人员在岗处理一些简单的医疗问题,稍有难度的都建议学生到综合性医院就诊,晚上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值班医生,学生遇到问题通过值班教师安排去医院治疗,有些学校通过签订协议,由附近医院安排人员值班。医务室工作要求高、责任重,为及时应对突发医疗状况,要求做到24小时内不能缺人,但同时医务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确实也不大,如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的比例来配备医务人员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如何既能符合要求,充分保障医务安全,又能合理安排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成为高校医疗保障工作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协作、共建的方式,共享资源,共同促进医务室工作的发展。
3.4.1充分利用教育园或大学城联合共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许多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大学城或教育园区,这为我们联合共建医务室提供了可能。通过联合共建,可以统一调配人员,保证医务室有充足的诊疗力量,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确保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诊治,使校园医务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通过合作共建,在解决人员短缺问题的基础上,也为医务人员轮流参加进修、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3.4.2充分依托社区力量,保障高职院校医疗安全对一些不具备大学城条件的高职院校,可考虑与所在社区的医疗机构合作。当前社区医疗机构的设施比较完善,高职院校可按就近原则,与社区医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的医疗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实力,又能使社区居民和广大师生受益,同时也为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1]袁艳.高职院校医务室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2-43.
G40-03
A
1671-1246(2015)16-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