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进程及其经验

2015-03-18张永刚

关键词:干部人事党管党政领导

张永刚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建部,河南郑州450002)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管干部的原则就已经提出。到了陕甘宁边区时期,党管干部的原则得到进一步确定。在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上,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党的“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先后就干部教育、选拔、学习、交流、考核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具体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又相继推动建立并初步完善了党的组织制度,初步提出了党政分开的制度、干部轮训制度。尽管“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干部人事工作遭到空前破坏,但党在干部队伍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推进干部队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主要进程

(一)单项突破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之前,针对过去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中的教训,这一时期所做的重点工作是适当放权,尤其是向地方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改变以往干部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的局面,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符合我国发展新要求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把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完整准确地概括为“四化”。他指出:“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1](P361)随后,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时,党中央将这一方针写入了大会所通过的党章。此后,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成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为了实现干部正常新陈代谢,促进干部队伍良性循环,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中央于1982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为了扩大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各级人事管理部门的积极性,1984年,中央出台并实施了“管少、管好、管活”的原则,下放干部管理权限。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的召开,确立了我国干部人事分类管理的原则。十三大提出,要按照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管人与管事既紧密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2](P41),以提高管理效率。根据这个管理原则,党的十三大后,我国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先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在干部的选拔、任命、交流、考核以及如何培养年轻的后备干部等单项改革方面进行了试点。

(二)整体推进阶段

从十四大到上世纪末,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不同领域持续推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全面展开。其中,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多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极大地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正确、全面地贯彻干部人事工作“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加快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这项要求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一阶段,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一是制度建设成果突出。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它是我党在历史上第一部用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规。1993年,中央制定出台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务员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央还先后出台了法官法、检察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核工作。这一时期,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在干部考核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三是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一时期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对规范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五是进一步推进了干部人事交流工作。这一时期,中央制定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对一些重要的领导职务和岗位进行了交流任职安排。六是进一步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干部监督体制,1997年,中央发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试行)》。根据这个规定,我国开始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重大事项报告、任职经济责任审计、谈话、诫勉、回复等制度。七是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所突破。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开始逐渐脱钩,企业内部不再明确划分所谓干部与工人这种体现行政级别的身份界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形成。

(三)深化改革阶段

21世纪初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这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2000年6月,考虑到我国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适时制定出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首次提出深化干部人事改革,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并对新世纪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安排。《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深化改革阶段的重要标志。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大会,大会在诸多方面对新世纪我国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以完善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干部人事制度。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积极稳步推进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4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法规文件先后出台,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建设工作。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作为我国实施干部管理的总章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迈向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轨道的重要标志。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规范干部选用的提名制度,不断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建设。2009年,《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发表实施,对未来十年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进行了新的布局。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化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干部队伍。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从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方面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重视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

党管干部是党做好干部工作的核心原则,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和灵魂,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不会发生变化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事例证明,只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搞好我国干部人事工作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党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才能获得落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明白,坚持党管干部这个总的、根本性原则不能变,但在干部管理的具体体制、机制,以及管理程序等问题上,则需要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否则干部管理工作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适应、满足现实需要。新时期我们一方面坚持这一原则不动摇,同时又重视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党管干部的方法,使党管干部逐步向管方向、管方法、管程序转变。如在干部管理体制的调整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分部、分级的干部人事制度,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中央管的太多,管的太死的情况。鉴于此,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及时对此进行调整,通过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方式,重新划分干部管理范围,将传统往下管两级干部调整为下管一级,为干部管理松绑。事实表明,这种调整增加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活力,干部人事管理也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坚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提高干部队伍推进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干部人事工作必须与党的政治路线保持一致,要服务和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这是我们党在处理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基本做法和要求。尽管在干部人事工作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我们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这一要求得到了坚持。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们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了适应这个重大转变,干部人事建设工作及时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工作确立了正确方向。1992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在干部选用方面开始引进竞争机制,同时有关干部选拔任免、考核考察以及监督管理的改革措施也陆续制定出台。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正是通过这些举措,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完成了党的中心工作,干部队伍推进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也获得了提高。实践表明,只有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干部队伍推进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和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

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P143)新时期我国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能够不断取得成就,就是做到了解放思想,不僵化、不教条,敢于开拓创新,能够根据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去积极探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创新是促进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工作取得成就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若干次的解放思想过程中,一些束缚人们思想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方式被打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才得以建立。但是,也要看到,社会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21世纪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变化,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要求,我们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任务的提出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同时,这个任务的实现仍然需要解放思想。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化、法制化

鉴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干部制度体系。一方面,重视建立健全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为基础,我国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文件。这些制度的出台,对我们规范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起到根本性保障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与《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又对新世纪干部队伍制度建设进行了规划。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能够较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完备的干部制度法律体系。近年来,党中央着眼于人民群众反映较多、较突出问题,积极研究改进措施,在寻求重点领域突破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设计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使干部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更加重视制度的执行。制度制定是前提,是基础,制度执行是关键。新时期推进干部人事工作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制度的执行作为重点问题加以考虑。一是出台了一些实施保障性措施。在一些原则性、指导性强的制度出台后,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跟进,拿出具体的贯彻实施细则。二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监督制度体系。通过上下级的相互监督保证了制度贯彻执行。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央文献编写组.十三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干部人事党管党政领导
基于体制改革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
声音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京津冀党政领导纵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水利系统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