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运用上的演变

2015-03-18曾屹君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
关键词:花木兰功夫熊猫

曾屹君

好莱坞动画片总是那么的富有美式的幽默和许多生活的小乐趣,伴随着众多夸张的表情,美国人总能让看似平淡的事物变得富有生命力、感染力。随着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飞速发展,他们已经不是想单纯地满足西方观众的口味了,而是把矛头指向了东方,指向了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看得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刚开始时显得很肤浅、很片面。这可能就是东西方思想的交互碰撞所导致的。具有神秘色彩的东方国度不是能让现实感超强的美国人所一眼看穿的。正是因为这份神秘和具有强大诱惑的中国市场,才勾起了他们创作的欲望,所以才会有了这两部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动画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1998年迪士尼推出的《花木兰》,这部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动画大片,可以说在当时的美国电影市场吹起了一股“中国风”。但是在不少中国观众眼中,他们也许只是抓住了中国这个躯壳,并没有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10年后,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将这一局面彻底翻转,电影中的中国情结使美国人真正了解了什么才是中国式的幽默和中国的传统思想。不仅吸引了美国电影市场,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挑剔的中国观众也给予了电影充分的肯定。

动画电影《花木兰》海报

一、由点到面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每部电影中微小的细节都能让观众直接做出直观的评价。小细节点点滴滴的累积,才能奠定出电影的主要思想。作为一部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方面的处理就显得有点粗糙。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饰品、小道具全都带着强烈的美国色彩,与中国人心中传统的形象差距很大。另外,在军营中木须龙居然可以围着围裙在煎荷包蛋做着西式的早餐,这点真的实在是有些无法理解。所以说,以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处理让观众会看得哭笑不得。幽默的美国人好像忘记了《花木兰》的中国国籍,也许我们也只能理解为电影的制作人员还是一贯遵守的传统的美式卡通动画人物形象。

再看《功夫熊猫》,电影的每个角落都充饰着中国元素。可以说做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电影并没有简单地堆砌中国元素,而是精心的将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影片的每一处细节。处处可见的中国宫殿、石狮子、太极阴阳八卦图、中国书法、鞭炮、针灸、筷子、陶瓷等众多具有东方神韵的元素,都呈现在了三维立体的视觉中。将“中国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细节处理,使我们不得不赞叹导演以及整个制作团队对于东方文化的透彻了解已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同样也大大超出了中国观众的预期。

二、由表及里

从《花木兰》这部电影的人物,情节以及所表达的主题来看,完全是一部旨在弘扬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的美国动画片,电影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只是停留在了表层的状态。中国观众熟悉的那个“忠孝两全”、征战沙场的花木兰已然活脱脱地变成了一个具有西方特征的活泼少女,她的言行举止和外表以及附带的美国思想,在我们眼中显得很另类。

另外在运用中国元素上,只是一味地在外表上模仿,显得很刻板,很单薄。在电影场景中虽然依稀有着中国风味的场景,但这确实满足不了中国观众的要求。好像制作团队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中国水墨画上,但并没有领悟其中的意境。从这两点非常直观的感受中,《花木兰》只是拥有中国名字的美国女孩。相反,《功夫熊猫》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以及儒家思想、佛学的理解与呈现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做作也不夸张。使观众能很容易进入到电影的中国意境中。

尤其是巧妙的情节设计,实在是让观众觉得很“中国”。比如乌龟仙人与浣熊大师诀别时的场景特别得富有诗意。只见乌龟大师悠然地伴着漫天飞舞的桃花“羽化而逝”,这正是充分展现了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体现了佛家的轮回思想。可见,《功夫熊猫》的导演完全领悟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人生境界,实在是很出乎中国观众的意外。不难看出,这部电影的制作人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比《花木兰》更胜一筹,这一点对于商业头脑很强的美国电影人来说是一大取胜的法宝。也许也正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让美国人不得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呈现上下足功夫,成为这部电影的最大卖点,也是能在中国市场得到票房的最大筹码。

三、由浅到深

如果说《花木兰》是和“中国风”打了个擦边球的话,那么《功夫熊猫》则是完全和“中国风”来了次真实的互动。由于《花木兰》的传统美式路线,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同时期的《美女与野兽》《美人鱼》等这类完全属于美国精神的卡通片,要谈其潜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是少之甚少。反观《功夫熊猫》,电影并没有满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躯壳,而是选择了一个合理的巧妙的切入点来深挖其中的中国元素。制作人员排除了西方人的观念、思想,全身心地以一个“中国文人”的姿态融入到电影的创作中,正是有着这样的情感融入与最后的电影呈现的效果,才使中国观众真正接受了这部电影。

动画电影《花木兰》剧照

当阿宝受到浣熊师傅的培训,武功大有长进的时候,浣熊师傅表扬阿宝“干得不错”。阿宝说:“仅仅是不错?我干得好极了。”浣熊师傅紧接着说:“真正的英雄要懂得谦虑。”“谦虑”正是儒家所崇尚的美德,也契合了中国人的道德审美原则。“除暴安良”“谦虑”“舍己为人”都是影片所宣扬的美德。太郎作为和平的破坏者,终将被真善美的代表阿宝打败。在西方人的眼中,佛学是神秘的东方古老文化之一,不仅仅是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别,更多的是佛学中的“禅”意,估计这也是让外国人望而却步的重要因素。然而,电影中乌龟大师的形象塑造真的使人为之感叹。眉宇间透露着一丝淡定,话语间又是那么的禅意绵绵。例如,乌龟大师说:“消息就是消息,消息没有好坏之分。”这让人想起了《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这样一种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听不到的,但确实是真实存在关系,正印证了消息就是消息,没有好坏之分的语境。另外,电影的对白中最为明显刻意的一句话是:“只有放下心中的疑惑,才能助熊猫完成它的使命,从而完成你的使命。”不用太多的解释,我想看电影的所有中国人都能立刻将这句话转化成“放下屠刀,立地信佛。”这些对白,无疑更拉近了中国观众的距离,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影中佛学文化的渗透。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30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而另一位导演约翰·史蒂芬森则称他们准备了15年之久。《功夫熊猫》的动作设计来自李小龙、成龙、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功夫电影。甚至是刻意地模仿,电影导演也借此机会表达出对于中国功夫的酷爱之情。但就像编剧要从大量故事素材中删繁就简一样,这些动作招数如何与不同的角色结合起来,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就好似丐帮拥有打狗棒法,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一样。

如果说《花木兰》表达的是“中国壳+美国魂”,那么《功夫熊猫》则表达的是“中国壳+中国魂”。显然《功夫熊猫》比《花木兰》更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从两部电影的本质上看,《花木兰》既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但又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个人英雄主义,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可以接受,但对于敏感的中国观众来说却显得很牵强,因为我们读到的花木兰是一个没有任何杂念,只想为父亲尽孝道且被封建思想完全包围的花木兰。所以这种违背中国观众所认识的传统花木兰的形象篡改,是不能被中国观众认可的。再看同样是利用中国文化来打造的《功夫熊猫》,则更好地利用了这一丰富的资源。制作团队不再是停留在表层的文化传达上,而是更加用心地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值得肯定的是,他们没有以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文化,而是从东方人的思考方式为出发点,对功夫、熊猫、侠道等进行刻苦钻研。最后从外在因素来看,这10年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这个带有古老神秘色彩的国家。他们不再是生搬硬套,肆意篡改,而是小心翼翼,精益求精,充分地考虑到了中国观众那根敏感的神经。《功夫熊猫》不再是用东方文化的神秘感来吸引观众而是直接大胆地向中国观众展示他们对中国文化深入研究的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花木兰功夫熊猫
花木兰
花木兰
我爱“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安阳有个“花木兰”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