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美学探渊:以《山水情》为例
2015-03-18王莲
王 莲
水墨动画片、剪纸动画片以及木偶片等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片,被国际动画界称之为“中国动画学派”,尤其是水墨动画片,曾经引起国际动画界的广泛关注。[1]水墨动画不仅是我国动画片民族化过程中的成功尝试,也是中国动画片为世界动漫事业发展所作出的一大贡献。水墨动画片中国水墨画技法引入动画制作,突破了“单线平涂”的动画创作形式,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风格,尤其是“写意”手法的积极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思想。《山水情》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部取得世界声誉的水墨画动画电影作品。影片叙述了老琴师向渔家少年传授琴艺的感人故事,在拍摄上突破了前几部动画片逐格拍摄手法的限制,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水墨画的特色,因此整部影片清新飘逸,每个画面都融进了中国诗画的优美意境,充分显示出我国传统艺术的深厚传统。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现代数字创作技术有效结合,为水墨动画电影创作走出困境,提供了可行之路。因此对该片的美学特征进行研读,对水墨动画的回归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水墨动画《山水情》剧照
一、我国传统水墨动画形式语言的美学特征
我国的水墨动画创作,在形式语言上较多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手法,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更侧重于“神韵”。[2]水墨动画的角色造型并不是写实性的模仿,而是通过角色塑造突出心境诉说与情感抒发,在创作中借助丰富的水墨线条,表达更深的内涵,追求我国传统美学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思想。水墨动画在空间处理上特别注重虚实相间和虚实结合,虚中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通过营造广阔想象空间,带给人一种空动的美传统动画片。在角色造型上,多采用单线平涂的表现技法,线条的作用唯一而简单,就是用来勾画和体现角色的形象轮廓,是功能简单的再生性线条。而水墨线条作为表现性线条,其粗细浓淡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线条与渲染墨色的用笔能够互相渗透,形成浓淡相间的艺术美感。因此水墨动画中的线条应用突破了单线平涂的传统技法限制,线条的表达作用更为强烈,通过富于质感和韵律的线条变化,角色的情感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水墨动画中“意境、笔墨、线条得到了整合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淋漓酣畅的水墨画笔法特色,创造出高于生活的意境,以及表达意境的艺术美感”。水墨动画《山水情》将人物造型融于写意山水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显得更加洒脱和飘逸。例如在老琴师的造型上,几根简单的线条和几抹淡墨就使一个长发美髯、具有仙风神韵的老琴师形象跃然纸上。人物形象的造型特征显得极为抽象和概括,却并不影响其道骨仙风形象的充分展现以及心胸豁达、清新高雅气质深刻表达,人物造型与画面意境交互辉映、相得益彰。 此外在水墨动画创作中,艺术家往往可以利用一两点彩色进行点染,以期画龙点睛,在突出人物造型特色的同时,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例如《山水情》中,夜空中淡黄色的月亮、小溪与丛林中的小鸟无一不是这种手法的例证,当然,最突出的要属于秋天练琴时不断飘落的红叶,给沉静的画面增添了跳动的音符,这种黑白线条间徜徉的旋律,将墨与白组成的单调一扫而光。
在动画的空间构图中,关于虚与实的关系不仅被应用于我国的书画创造,同时也被卓鹤君用于《山水情》的空间构图设计之中。卓先生在设计该片的画面背景时,特别注意“虚实相生”思想的应用,通过大量虚实结合的写意手法,充分体现出“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设计思路。例如师徒树下练琴的场景中,背景是空白的,但是画中的一片枫叶,却让观众感受的师徒两人身处山野,又如在长者垂钓的场景中,除了一群活泼生动小鱼,并无它物,却使观众感到了满满的水,这种不尽之意寓以言外的表达手法,其塑造的深远的意境令人由衷的赞叹。
二、我国传统水墨动画影视语言的美学特征
时间和空间是作为影视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动画片影视语言的基本组织内容,历来是影视创作中的讨论重点。[3]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场景展现以情感描绘置于流动的时间线条之上,这种时间与空间结合之中的镜头转换、背景音乐以及交叉剪辑,无不给观众以身临其境和情感共鸣冲击性效果。动画影片不仅包含一般影视艺术的所有要素和特性,同时在表现形式更注重想象与夸张的运用,这也使动画影片在时空处理方面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甚至能够超越生活时空的局限,达到超越现实的时空境界,使影片更具艺术美感。水墨动画通过将影视和水墨画有机结合,使影片不仅具有景别、镜头、音响等影视艺术的审美表达元素,同时也使动画创作更多地依赖和运用影视艺术的技巧和手段,因此,水墨动画创作中影视语言的运用对影片的吸引力和观赏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总体来说,水墨动画中影视语言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角色运动、镜头语言以及音乐语言这三个方面。
在角色运动方面,普通动画影片通常依靠角色的夸张性动作与表情来进行情感表达,而水墨动画并不注重这种夸张性,而是注重意境的创设。水墨动画一般不具有复杂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人物对白,因此情感表达往往寓于意境之中,情感表达含蓄但又不失真挚。以《山水情》为例,影片承接了“以物寓人”的传统表达风格,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内化。观众可以从翱翔的苍鹰读到老琴师的志向高远,从欢快的鱼儿读到师徒悠然自得的心情,从滔滔不绝的江水又可以读到师徒的感情之深。琴本身古色古香以及琴声的悠扬也反映出老琴师超然脱俗、仙风道骨的高尚气质,而赠琴的过程又暗喻了民族精神的传承。此外影片开头初遇时,是一片山清水秀、平静适意的画面;师徒离别时,则是山雨迷蒙、云卷浪飞,无不体现出“不尽之意在言外”的意境之美。
镜头语言是影视语言中的特有元素,由于水墨动画情节结构相对简单,分镜头设计基调也以平缓与抒情为主要特色,所有的人物、事件与蕴含其中的情感都是平静舒缓,娓娓道来,因此,水墨动画在镜头运用上呈现出明显的平面化的特征。[4]由于《山水情》的题材适合水墨动画的表达特征,因此该片通过精心的剪辑和各种镜头的运用,使我国的水墨动画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山水情》出于通过意境表达情感、凸显主题的需要,大量运用远景和全景镜头。这些山峦叠嶂、扁舟远去、云卷浪飞等广角镜头,对于塑造“芳草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的深邃、优美的意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递给观众师徒情意似山高水深的寓意。整部动画片极力避免人物的面部特写,避免强烈运动的镜头对主题表达和意境创设的影响与破坏。影片在涉及到人物动态时多用近景表达,特别是注意采用将不同角色放到一个镜头中的方式来达到构图平衡,以体现整部动画片深远宁静的优美意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是我国传统审美思想的重要内容,该片在塑造一片宁静悠远的意境与气氛的同时也不忘利用运动镜头来渲染情感的高潮。例如在片尾离别高潮戏中,影片独创了“即时作画”的水墨画摄影技巧。通过现场作画与拍摄,给观众呈现出一幕山水从点墨化为山峦的过程,一幅“活”的水墨画使观众对离别之情增添了一分共鸣。
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动画影片创作也需要通过声画结合,以视听经验相互转换,达到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在人声、音响和音乐这三个动画的声音形态中,音乐是最具象征性倾向的要素,水墨动画作为特殊的假定性动画视听艺术形式,在声音要素的处理上有着自身的特殊特征。《山水情》在创作中没有应用对白,而片中自然界的声音与悠扬的琴声相得益彰,令人心驰神往。无论是少年笛声的空灵悠扬,还是老琴师琴声的轻柔中透着凝重,果敢中散发着忧郁,抑或凄厉的风声以及动物的鸣叫,都通过形态各异的音色,展现出心灵与自然与艺术浑然一体艺术效果。充分体现出“乐由心生”“弦动乃心动”的中国文人音乐观念。
三、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人文美学特征
中国水墨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源,水墨动画的意境塑造和衍生,也无不透露着传统美学内在的影响。[5]中国传统美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但都具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同特征。中国传统美学正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中寻求和发现美,因此水墨动画也同样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高远意境。我国传统的儒学文化侧重于伦理道德规范,讲究“天道”与“人道”的和谐统一;道家则追求超凡脱俗的高远境界,主张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从表象上看,儒、道思想一个讲究入世,一个讲究出世,存在乐观进取与消极退避的对立思想倾向,而实质上,儒道思想又是互补协调的关系,尤其是道家强调的人与外在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的美,而水墨画技法中的“师法自然”“气韵生动”无不体现了道家的审美理念。唐代画家借助佛学中的“心境相依”思想,创立了中国画“意境”之说,至此,水墨画家将具有内涵、深度以及空灵无我的艺术境界作为水墨绘画的最高境界。
水墨动画创作中仍然延续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高远意境,追求具有内涵和深度的内在之美。例如《山水情》中的画面以山水为最多,这不仅是作为展开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同时更是作为传情的的工具,以情入景,情景交融。例如,片尾老琴师告别的画面,少年端坐崖边,以手抚琴,目送归舟,琴声激荡于山涧河川之间,老琴师回首仰望,渐行渐远,伴随着绵绵不绝的琴声慢慢消失在茫茫的云海薄雾之中,音和画的巧妙配合、情与景的相互交融,构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使观众遐想无限,回味悠远。
结语
以《山水情》《牧笛》《鹿铃》等一系列作品为代表的水墨动画作品,曾经使动画界的“中国学派”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些作品以娴熟的线条艺术和水墨画技法,使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其中的笔墨情趣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以审美多元化的影响,沉寂已久的水墨动画开始回归人们的视野。但是水墨动画如何应对当代审美多元化冲击,保持和发扬水墨动画的民族性,对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1]屈立丰.“中国动画学派”的名实之辨与当代意义[J].电影艺术,2011(2):109-113.
[2]苏菲.论中国水墨动画的水墨语境及其形式语言[J].大舞台,2012(11):117-118.
[3]李东升.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表现手法[J].电影文学,2009(11):124-125.
[4]龚倩.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3):32-35.
[5]许盛.中国水墨动画影片创作中笔意造型与墨色韵味意境融合的研究[J].当代电影,2013(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