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
2015-03-17唐为杰
唐为杰
摘 要:教学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回归生活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无法体现语文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主要从当前存在的问题、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的策略等方面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联系生活;课堂开发
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记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完就啥也不记得了。这是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使原来生动的语文课堂变得单调而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联系生活。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所有课文的讲解,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不少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考虑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只知道按部就班地上好每一节课,讲透每一篇课文。教学就像是教材知识的再现,学生似乎就是单纯地学习课文,将语文教学完全定格在几篇课文里,感觉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形式简单。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尽管新课改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但不少老师还是满足于注入式教学,满堂灌的现象经常出现。在偶尔的观摩课上采用新方法教学,但收效甚微。不少学生认为,上不上语文课对考试影响不大,因为即使上语文课也是听听老师的字词分析,记记段落大意或者中心思想。如果不上语文课,也损失不大,可以借同学的笔记抄抄就行了,考试前背一背笔记,完全可以应付。这样的教学,只能将学生的视野束缚在很小的教材范围里,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习场所固定。不可否认,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但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老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社区、家庭、厂矿里,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机。将学生禁锢在水泥四壁的教室里,学习最终会变得死气沉沉。
二、教学应该回归生活
基础教育被教育界认为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如果脱离生活去教学,最终会造成学生对社会的忽视,很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语文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社会上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渗透在课文里,学生学习语文也不是从进入学校后才开始的,也不是说学生毕业以后就不学习语文了,其实,学习语文是长期的存在于社会、家庭里的。比如,学生虽然毕业了,但他们喜欢看小说、读报纸,甚至出去旅游,了解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等等,都属于语文的学习。此外,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语文素养,只有提高了语文素养,才能在生活中使用好语文知识,所以,语文教学无法离开生活,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使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的策略
1.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新课改强调,教材知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源,不是全部资源,家庭与社会中蕴藏着很多学习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不仅要利用好教材,还应该充分挖掘课外资源,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对教材适当进行删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白话版的《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课外内容的来龙去脉,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候老师在身边,有时候在课外,老师根本不在身边,此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这很好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其实,社会上的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人文知识,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或者说,它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开发的课堂。课堂教学不仅只教教材上的内容,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封闭而应该开放,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做好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能力。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能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使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时期的教学不是封闭的,也不是只教教材内容,而应该是开发的,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上的生活素材,充分利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精彩,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国正.语文教学与生活[J].语文学习,2004(11).
[2]付学彬,孙桂枝.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