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历史考
2015-03-17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一楷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一楷
2005年11月,联合国大会无异议通过决议案,决定在2006年纪念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帝国800周年。2006年,蒙古国政府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纪念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和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于7月10日至13日访问蒙古国,并出席“大蒙古国”800周年纪念活动。
一、历史渊源
蒙古的祖先是室韦各部。“室韦”是对当时分布于契丹之北、靺鞨以西、突厥以东之地的各个部落的泛称。其中被称为室韦——靺鞨人的部落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其在公元7世纪左右从东北向西向南进入蒙古高原。西迁的室韦——靺鞨人的诸多部落中,有一支称为“蒙兀室韦”,《旧唐书》称其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公元9世纪以后,蒙兀室韦以“萌古”“朦骨”“萌骨”“蒙古”等音译形式见诸中文史料。
公元10至12世纪时,蒙古部落处在辽和金的统治之下。12世纪中后期,各部落彼此争战不已。乞颜部的铁木真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周围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台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蒙古民族最终形成。
二、融入中华民族
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发动对周围地区的长期征伐战争,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蒙古大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元的大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368年,朱元璋灭元,元顺帝北逃,继续统治塞北地区。
明代散居内地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草原上的蒙古族分为兀良哈、鞑靼、瓦勒三大部。洪武年间,兀良哈内附明朝。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勒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漠南、漠西、漠北三大部,后相继臣服于清。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清初,沙俄不断侵扰蒙古地区。1727年中俄签订的《恰克图界约》肯定了蒙古属于中国。
三、走向分裂
1840年鸦片战争后,沙俄势力向蒙古地区渗透。从有关史料可知,外蒙古脱离中国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在沙皇俄国和后来的苏联的支持和操纵之下,并曾因沙俄与苏联的政权更替而产生波折:1911年宣称“独立”,1915年取消“独立”实行“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重归中国,1921年再次宣布“独立”并成立“君主立宪”的“人民革命政权”,1924年废“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苏联操纵下承认外蒙古独立。1953年,“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关于外蒙古的条文,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61年,“中华民国政府”和美国出于阻止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考虑,向苏联让步,蒙古正式加入联合国。
外蒙古的独立,意味着蒙古民族分裂为两部分,从此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
四、路在何方
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民族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走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外蒙古的独立,依靠的是沙俄和苏联的支持,从1921年开始,苏联控制蒙古,实行长达70年的间接“统治”。传统蒙文被改为俄罗斯式的斯拉夫文字,隔断了他们自身文化的传承。
随着苏联的解体,蒙古国民族传统意识开始复兴,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开始得到保障。如传统蒙文重新在中学和大学开设等。1994年6月30日,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蒙古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等决议,提出了开放的、不结盟的、多支点的和平外交政策。
2006年,是对中蒙关系颇具考验的一年,只因这一年是大蒙古国建立800周年。前中国驻蒙古大使高树茂出于淡化历史、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考虑,说出了“成吉思汗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既然我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就要共同发展”的话,结果依然被蒙古媒体列为最不受欢迎的外国人之一,说这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中国将蒙古建国看做国家分裂与领土缺失,蒙古则看做是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看成自己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彻底摆脱了中国将近300年的“殖民统治”。
这就是蒙古民族最好的现实体现,一个民族分裂为两部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离蒙古民族的重新统一越走越远,希望这不是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