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历史课堂的提问现象及应改变的方式
2015-03-17贵州省盘县英武乡中学
贵州省盘县英武乡中学 胡 兴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现今课堂上强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到课堂提问上,就表现为教师提问时随意性很大,提问时不讲原则与技巧,问得过多,变一讲到底为一问到底等等。从而使得课堂提问常常会走向一些误区。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一、当前课堂提问内容上存在的现象
(一)课堂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一些教师课堂问题太简单,所提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辨别式提问过多,“对吗?是不是?能不能?”这种提问学生不假思索就有一半的成功率。这种方式易造成滥竽充数,学生思维活动的层次较低,个体素质得不到普遍提高。
(二)课堂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性是对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问题不要太简单直露。但现在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在提问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与自主探究。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更不可能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出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如果课堂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课堂上所有问题都是纯理论型的,就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课堂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偏离了主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但一些教师只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不大,甚至无关,偏离了主题。提问做不到有的放矢,只会浪费时间,保证不了课堂效率。
二、课堂提问方式上的现象
(一)课堂提问时缺乏循序性
课堂提问要有循序性,即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随心所欲,没有提问循序性的意识,所提出的问题要么太难,打击了学生的自信与热情;要么太简单,学生不感兴趣;要么问题太空泛,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二)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等待时间过短、或者干脆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由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结果整个课堂上没有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无法学会去思考而形成逻辑思维。
(三)课堂提问不能灵活应变
目前,农村中学课堂提问没有增加提问的深度,学生咀嚼无味,没有鼓励学生独特见解。针对于开放性问题,老师常用“标准答案”去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问问题不能灵活。总之,教师的提问没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三、课堂提问对象选择上的现象
(一)课堂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一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喜欢按座位逐个提问,或按名单顺序逐个提问。这样轮到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前准备自己的问题,而对其他的问题“不闻不问”;轮不到的同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起哄,破坏课堂秩序。也有一些教师喜欢先点人后提问,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被点到名的学生由于不知将要问到什么而造成精神紧张,回答就难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再有一些教师随意点名,常常出现容易的问题由好学生回答,由于未能切入疑难点,学生答对如流,但是得不到思维训练,回答问题是积极性不高。疑难的问题由差学生回答,学生虽经努力思考,但仍答错,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听见学生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
(二)课堂提问的对象具有惩罚性
有时,一些教师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如:对于忘了做家庭作业的学生,有意地问他一个家庭作业上的问题;对于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经常问他问题;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问他一个更难的问题。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
四、课堂提问结果评价上的现象
(一)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再有,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否合理,只要和教师预期的答案有出入,就往往被否定。这样的评价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这种评价会使学生更沮丧,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应该改用什么方式呢?
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和对素质教育要求的领会,认为课堂提问应该尝试以下六种方式。
第一,课堂提问要注意平等关系。
第二,课堂提问次数要恰当。
第三,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
第五,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
第六,课堂提问要选准提问的角度。
总之,课堂提问通过以上六种方式的尝试,就是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动动就能够得着的位置,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诚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只要有思考,就有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