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种植资源优势,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2015-03-17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中心幼儿园刘淑玉
北京市怀柔区庙城镇中心幼儿园 刘淑玉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更进一步指出:“认识起源于动作,智慧来源于活动”,“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人,他们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集体教学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应成为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是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一致共识。
人类靠着探究不断地向前发展,个人依靠探究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热衷于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是幼儿成长的本能需要,教育应顺应与保护好其好学与探究的特点。随着认知心理学等心理理论的兴起,人们对幼儿内部认知过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知识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对周围事物的探究中获得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幼儿能否将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
培养幼儿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的意识,是现代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亲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潜移默化地养成尊重科学,崇尚真理,勇于探究,乐于创新以及富有好奇探究的热情,以及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交流等精神品质和态度,积累了关于物质和材料、生命和生命过程等方面的科学经验知识,形成了观察和探究、推理和预测、实证和记录、解释和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为其终身进行科学学习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家课程的园本化开发是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园所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将上述资源与幼儿的日常课程紧密结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探究活动,实现资源的课程化开发,达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我园周边资源状况分析
(一)庙城学校科技园
庙城学校科技园建有暖棚和日光棚,暖棚里种植蔬菜,春天当我们要在露天土地上种植蔬菜种子时,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正旺,便于孩子去观察比较。冬天暖棚里也有蔬菜。让孩子体会暖棚和露天种菜的区别。日光棚里有孩子们在幼儿园,和自己的生活小圈子中看不到的植物热带水果,如枇杷等,这可以供我们孩子参观,能够丰富、拓展幼儿的视野。
(二)园内科研试验基地
幼儿能亲自参与种植,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种植活动,观察、照顾、记录、收获,看见植物的生长变化,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秘密并参与收获。
(三)园所周边自然资源
第一,进入春天以后,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发芽的植物,看到院子里的植物不同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第二,孩子们可以在户外进行种植,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种植活动,观察、照顾、记录、收获,看见植物的生长变化,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秘密。
第三,夏天可以利用树荫的凉爽感受大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第四,秋天感受金色秋天的美丽以及收获的喜悦,并且利用收获的物品进行制作和环境的装饰。
第五,孩子们可以看到院子里树的发芽顺序,也可以看到先开花的树,还可看到哪棵树先落叶,还可以和树叶做游戏。
(四)教室绿色文化
第一,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小面积的种植,如:小葱、蒜、香菜等,便于幼儿种植、观察、比较、照顾和做简单的观察记录,同时也可以开展五大领域的活动,如科学—测量、比较不同等,美工—绘画,语言—介绍自己的小种植,小种植可以促进幼儿交流,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合四季进行。
第二,自然角还可以养殖一些幼儿自己带来的小植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第三,设置一些小问题,帮助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记录,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以上丰富的资源为我园开展幼儿种植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将这些资源进行分析,确定开发利用计划,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种植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分层实施,稳步推进
根据园所的实际,紧紧围绕以种植资源为载体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这一核心,将实践目标具体化,即按照三个年级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不同,将总目标细化为三个分目标,各个年级组再结合自身实际,将各自的分目标继续分解到各个活动单元(如:春季单元、夏季单元、秋季单元、冬季单元等);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各个活动单元目标,落实到单元内的每一次活动之中;在每一次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结合具体活动内容确定出活动的三维目标,加以落实。这样就形成了逐层细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目标实施体系。以确保总目标的真正实施,
针对幼儿的年龄不同,确定的活动目标也不同,主要是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受年龄的限制情况,安排难易适中、简繁合理的活动内容,并使年级与年级之间形成梯度,构成体系。
三、注重资源的课程化开发,构建庙幼园本课程体系
按照上述设计,每一年级、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实践都规范地进行操作,并采取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因为植物的生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明显,因此,每一次实践的时间也就基本确定下来(即使前后相差一些时候,也没关系)。这样,对于园所的作息时间也就相对固定下来了。或者说,针对某个年级来说,春天做什么、夏季做什么、秋天做什么、冬季做什么,再细致些,春天的哪些时间做什么、夏季都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做什么等等。都有了时间表。而每次实践的设计(活动后,将设计写成案例)都已经写好了,只要第一轮工作做得细致,以后,就可以沿用以前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使之更加有利于活动的实施,更加完美)。
耕耘不辍,奋斗不止,我们每一名庙幼人,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尽情挥洒我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实践,锐意改革,谱写庙幼课程建设更加辉煌的篇章。为祖国的幼苗成长播撒阳光雨露,“启迪心智,润泽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