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探索建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思路

2015-03-17

城市观察 2015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试验区湖北

◎ 陈 昭

新时期,中国开放战略步入新阶段,特别是海外市场不断萎缩,以及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传统的外贸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亟待转变。这一时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则无疑成为我国未来开放战略调整的重要抓手和方向。

一、湖北建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时代背景

目前,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经验的推广,广东、天津和福建获批成为新一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市,且各具发展特色。其中,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新区等三大片区,重点推进粤港澳的深度合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天津港、天津机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等三大功能区,主要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放平台;福建则包括福州、厦门与平潭三大片区,重点探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

根据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发展规划,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极有可能落户中西部地区,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湖北正在积极争取进入新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行列。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长江中游地区作为国家经济重要增长极,其开放平台的打造及开放模式创新也被赋予重大现实意义。近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其中明确提出深化对外开放为其六大重点任务之一,而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长江中游地区的开放水平,并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湖北建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意义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首个内陆跨区域自贸区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长江经济带,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

要打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高地,进而提升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的开放水平和质量。自贸区战略无疑是当前新的国内外形势的宏观要求。一方面,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跨地区的大型区域性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有利于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长江流域的整体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作为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建设经验和教训,将为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探索道路。更重要的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

(二)有利于打破制约区域均衡发展的痼疾

协同一体的自由贸易政策,是打破行政区划造成的市场准入壁垒、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促进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完善、鼓励投资和贸易自由流动、推动区域通关协作和通关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举。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有利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此外,扩大自由贸易区试点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是中国其他内陆地区的缩影,通过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将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三)有利于形成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动力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意味着基本扫清要素流动的障碍,这有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凝聚中部崛起的合力,为长江流域经济繁荣提供内生动力,从而有利于打造开放发展的新高地。通过自由贸易战略,还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新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力量,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湖北建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条件

湖北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及环鄱阳湖经济圈毗邻,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支撑区域开放与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产业条件、人力资源储备、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

(一)产业基础逐渐夯实

湖北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区域经济开放战略的实施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发展较早、基础较强的老牌工业重地之一,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特别是湖北的经济建设取得卓越的成就。目前,湖北省已形成以钢铁、汽车、冶金、纺织等传统工业为基础,以光电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其中,以武汉、大冶为主的金属冶炼区域已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由武汉与长沙、南昌、株洲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联盟已成为全国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重要产地之一;武汉、孝感等地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技术优势。此外,湖北省良好的农业基础为该地区的农业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湖北省的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武汉,处于两江交汇处,素来就有“九省通衢”的交通之便。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部署和规划区域间的大交通体系一体化,打造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与水运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以期通过城市圈之间的交通联合,实现区域互利互通的目标,并借助交通更好地促进对外开放。具体看,随着武广高铁等一批城市高铁的陆续开通,湖北省北至天津,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重庆、西安的时间大大缩减,极大地增强了与上述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湖北省主要内河港口也在重新规划及改造建设,以整合长江中游内河港口资源,提高该区域的水运能力,进而增强物资运输的便利化程度。此外,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湖北省网络和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也在有序推进,而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的完善,也有利于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投资。

(三)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所属省市的重视,湖北、湖南与江西各省关联城市针对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建立了包括交通、商贸等在内的联席会议,分别签订了科技、旅游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协议。2013年,江西省与湖北省在九江市签署《关于共同支持九江与黄冈小池滨江新区跨江合作的框架协议》,将区域开发开放推向一个新高度。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提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意见》的发布必将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带来一系列配套的开放政策,为湖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人力资源储备丰富

湖北省的科技教育水平较高,人才储备丰富,是全国科研单位和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中武汉是中国第三大科技教育基地,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85 所,在校大学生118余万人,各类研发机构800 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 个。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在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激光、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武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丰厚的人力资源储备为湖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模式创新改革先行

根据《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湖北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主题的先行先试在“面上”和“点上”全面展开,在3 个区市和8 个省级部门集中发布了先行先试第一批改革事项。具体包括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先照后证、网上办税推至全省;赋予东湖高新区、襄阳、宜昌三地省级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同时,将对负面清单外的工业企业投资备案项目试行“承诺审批”,先批后审等。通过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借鉴及先行先试,为湖北筹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奠定了一定的模式创新基础。

四、建立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现路径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关系着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开放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将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上升为区域内的共同战略,形成与上海自贸区联动的综合效应。同时,通过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自贸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开放水平。

(一)依托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探索区域开放合作新模式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要注重区域内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与共同开放。具体来看,首先应该根据三大城市群的要素禀赋和产业优势进行整体开放布局,建立三大群的合作联动机制,特别是要加快促成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互联,实现其在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领域的交通一体化;加快产业互补,遵循产业差异化发展原则,有序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转移,通过与东部沿海地区及西部沿边地区的对接,最终构建起对东西部地区及海外市场开放的桥梁。其次,要充分发挥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扩大其在城市群中的辐射能力,要有大局观,打破省域、市域地理界限,实现跨省、跨市之间的开放项目共建与合作,通过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各省市的联席会议,促进政策互通,促进区域政策的协调统筹,在招商引资、争取中央开放政策及贯彻执行过程中做到步调一致。最终加快“中三角”和长江流域交通设施、要素市场、产业布局、创新体系等一体化发展进程,努力拓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二)整合区域内资源优势,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提出,为湖北争取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长江中游地区与丝绸之路既有历史联系,又有现实便利。湖北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将自贸区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区域向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及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具体看,武汉城市圈向东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接到江浙沪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可充分利用援疆工作平台,发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及汉新欧铁路大通道作用,借道新疆加强与中亚、欧洲的经贸往来,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开拓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三)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国际经贸开放平台

根据经济发展基础及开放水平,可选取武汉作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首选,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与管理经验积极筹建,在申报筹备的同时,要敢于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作用,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综保区等地试点实行自贸区的部分改革创新措施,如试点“负面清单”、“先照后证”等内容,结合实际,完成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完善税收政策等七大任务,并通过对这些试点区域开展规划整合,探索与国际接轨、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积极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可行经验,布局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水运建设,发展多式联运,打通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外经济的走廊,并打造综合保税区、临空临港经济区、产业政策先导区等各具特色开放平台,加快口岸机构布局,实现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在长江中游区域范围内的全覆盖,改进通关便利化水平与效率。

(四)深化通关改革,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政策

加强与沿海、沿边及长江中游周边省市口岸的区域通关合作,深化通关改革,进一步促进大通关的信息化与便利化。特别是要做好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准备工作,在长江中游沿线适当增设内河港口一类口岸及后续监管场所,争取在重要外贸港口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提升长江中游水道外贸货物进出口能力。而在大通关方面,则尝试争取增设海关、检验检疫机构,以形成对外开放的多点支撑。同时,要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允许代理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许可证件(进出口限制货物)签注口岸,除药品、车辆等有指定进出口口岸管理规定的货物,可在长江经济带9省2市任何一个海关现场办理货物申报验放手续;长江经济带所有企业都可采用一体化通关模式办理报关手续;在实现海关风险参数统一、区域统一审单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五)转变传统外贸观念,促进湖北省外贸规模的扩大

外贸发展规模与质量的提升是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鉴于此,湖北省一要促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实现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在稳定纺织服装、化工、农产品、钢材与机电等产品出口规模的同时,还要与区域的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相协调,大力扶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出口,政府要鼓励企业通过异质化战略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支持出口企业加强技术变革与研发设计,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推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稳定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海外市场的同时,鼓励企业创新设立境外营销网络等模式,拓展东盟、非洲、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二要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拓宽进口渠道,增加能源原材料进口,鼓励企业扩大对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在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和拉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同时还要积极扩大高端消费品进口,满足区域内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层次和水平。三要培养壮大外贸主体。继续推进外贸骨干企业龙头工程、成长企业壮大工程和开口企业实绩工程,并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出口基地,支持基地外贸产业链延伸和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四要扩大对外工程承包,积极稳妥推动对外投资与合作,以国外工程承包为主体,以对外劳务合作、境外投资及对外经援为补充,全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六)大力推进湖北省服务业开放,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

服务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湖北省一要有序推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开放。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打破垄断,实施有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离的有效措施,推进服务业市场对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网络通信、工业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培育加大研发力度,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的制度软环境建设。二要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及武汉、长沙、南昌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优势,在借鉴国外服务外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扶植龙头企业,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化进程,大力培养可满足服务外包产业需求的中高端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外包税收制度,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三要整合区域内文化历史元素,推动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培育骨干文化贸易企业,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文化企业集团,打造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享有盛誉和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饱含长江中游印记的创意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国际文化市场。此外,还要搭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落实文化贸易促进政策,完善文化贸易法律体系。四要打造会展经济圈,搭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引进国际一流展会、一流展企,做优特色展会、做精国际会议、做强节庆和赛事活动,不断提升现有品牌展览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构建功能齐全的配套体系,延伸会展产业链条,带动交通、运输、通讯、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发展。

[1] 陈继勇,王保双.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及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4,(2).

[2]柳青.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J].长江论坛,2014,(2).

[3]胡心宇. 湖北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对外经贸,2013,(11).

[4]李丽.湖北服务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2).

猜你喜欢

城市群试验区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18个自贸试验区
湖北武汉卷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