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壮族历史文化名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

2015-03-17赵天宝

创新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壮族贡献

赵天宝

南宁壮族历史文化名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研究

赵天宝

[摘要]我国历代特别是唐代以来,南宁壮族历史文化名人在当地农业、手工业、服务业、交通业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当地的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到新民主主义时期,壮族历史文化名人更是为当地社会进步和革命斗争创立了光辉业绩。

[关键词]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社会发展;贡献

一、唐朝至民国时期,壮族历史文化名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唐代开始,随着俚僚(壮人)和汉族人民长期的文化交流,俚僚人产生了一批文化名人。他们掌握一定汉文化知识,有的入仕为官,除了维护政权,对加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

1.农业发展方面

唐代,上林壮族首领韦厥,在唐武德七年(624年)持节压伏“生蛮”,开拓化外,建成澄州水渠,起初全长约6公里,灌溉面积400多亩。此后他又用全长200余米的高空木槽渡,跨过六洞江将水源直接送到对岸,扩大灌溉面积200多亩,同时又提议修经达吉村至古元村的“达车水渠”。在其任首领期间,一直致力于农田水利,使粮食丰储。老百姓“尽力农事、唯富唯雄”,而且“人皆礼仪,惧闲秽色”。唐永淳元年(682年),韦厥去世,其长子韦敬办承袭父职,由县令而为刺史。他文武全备,崇尚耕农,既外抗衔强邻,内平族难,又披荆斩棘,开辟蛮荒,发展生产,修筑城堡,把丰收的粮食和富足的财物集中保存。

明朝马山人岑瑛,是广西著名土司思恩府知州。他既有军事才能,又有经济头脑。在兵荒马乱部落化战时代,他独家推行“亦兵亦民”策略,把军队分为两摊人马,一摊负责打仗,一摊在家耕作,定时轮换,既减少军饷开支,又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他学习及推广汉族先进耕作技术,引导百姓修筑水利,开渠引水灌田。他重视交通建设,依靠群众修桥铺路。现存的马山周鹿街码头的大石板桥,就是当年岑瑛主持修建的。在他治理下,思恩府域地盘翻倍扩大,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宁。

清代,今邕宁区那楼镇壮族人李翘元(1783-1843)曾为县学武生,后补授千总、钦授武骑尉。翘元平生性刚直,勤俭持家,对公益事业亦甚热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他出资兴建桥梁3座,名为皇赐桥、清廉桥、狮子桥。其中以皇赐桥(今新桥)较为雄伟。桥身以石条建成,有五拱,长55米,高15米,宽4米。共花铜钱数万枚。桥建好后,当地和周边群众铭刻金石。碑文曰:“乐修桥梁,不惜万金,造桥修路,济人利物,阴德同天,名刻金石,永世不朽。”

清代壮族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由奴隶的羁縻制变封建的领主制,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刺激了地方官吏和壮族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边防抗法将军黄忠立,就是上林八角林的开山鼻祖。他任左江总兵时,从龙州带回“摇钱树”八角在大明山种植,并动土建宅,留下十几名士卒看护八角林。此后,八角在上林地区引种成了蔓延趋势。他晚年解甲归山,继续栽树护林。

清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壮族诗人李锦贵,于清咸丰年间,组织和领导了反抗暴政的上林东兴村起义。他主张“除暴安良扶社稷,救贫济苦祐民生”。起义之后立即发出文告:没收地主粮食浮财,救济贫苦农民;恢复生产,农工商学各安其业;禁杀耕牛,建立铁器,使人民能恢复生产;提倡民族平等。目的是提高壮族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保证农工商学各行业全面发展。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攻入上林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建立了县一级农民政权。

谢继勋,清末民初人,生于今南宁良庆区。他打破单一搞农业的传统,兼做肩挑流动小贩。有了一些收入就投入公益事业,组织村民兴办学堂,腾出自己房屋做教室。特別还带动了几个村庄兴修水利,解决稻田灌溉问题。原来谢继勋所在的晓元村,河床低,无法利用河水灌溉。全村均是望天田,种稻产量很低。谢继勋提出修坝开渠,引水灌溉农田的计划,依靠当地乡绅出面倡导,亲力亲为动员本村和周边古元、寻椿、那排、南晓圩等村受益田主通力合作,献工献料。他自己研制“土水平仪”,设计勘察渠道走向。在他的主持带动下,该水渠得以竣工。次年,又修南晓村至古元村的“可球水渠”。经过6年的努力,古元村原来1000多亩的望天田基本上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稻田。古元村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使许多地方仿而效之,在江河溪涧上修筑堤堰,架车引渡星罗棋布,水筒车、龙骨车、木渡、戽斗等灌溉工具随处可见。

2.手工业发展方面

由于粮食、经济作物产量的提高,加工业、手工业、工商业等行业有了迅速发展的势头,竹器、铁器、陶器加工、制糖、碾米、裁缝等手工业相应发展较快。壮人谢继勋便是当时顺应经济转型的开拓人物。他既从事农业,又兼做小商生意,办学校又搞技术创新。他意识到沿袭几千年的民间舂米方法非常辛苦,便潜心研究,用几年工夫制造出了3台能代替人工的碾米机,安装在村子里,供大家使用,既解放了劳动力,又方便了群众,成为当时壮族的新鲜事。那时还没有缝纫机,所穿衣服全靠各家妇女一针针地缝制。隆安县城厢镇壮人刘遇元,虽是男子,却心灵手巧,特意开办手工裁缝坊。他用手工所缝制的衣服线路笔直均匀,布面少纹皱,远近顾客慕名而来。民国中期,城市有缝纫机卖了,他即买来一部飞佛牌缝纫机,并从南宁买来一套中山装,拆开缝线,一块一块地拼在桌上,对样画葫芦,直到熟能生巧。不久,他便将其作坊打造成为县城一家名牌车缝店。

3.服务业发展方面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业市场得到进一步繁荣,服务业也相应兴旺起来。在壮区,三天一圩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人流往来需要服务业的相应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集市上的酒家、粉店林立,待客各显其招。民国时期,隆安县城新街有一家米粉店“美一馆”,店主程家智,他蒸制的米粉皮薄软韧,切粉久煮不烂,卷筒粉折而不断,菜肴加工精制,汤水从早到晚清香味道不变。程家智的米粉店在隆安连续经营了40多年。

4.工业发展方面

民国时期,棉花、烟叶、甘蔗、桑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扩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料。壮族军事集团首领陆荣廷主政广西的10年间,广西以兵工业为龙头,矿业、民用工业方兴未艾,宾阳黎塘区就有民生、多宝等10多个民办公司开釆锑矿,各矿区矿工不下千人。民用工业如陶制品、发电、制革、火柴等如雨后春笋地发展。

5.交通发展方面

水上航运发展较快,水路火轮从南宁直通到田阳、百色。邕江、柳江、漓江通行电船。1914年,陆荣廷主持修筑了广西第一条通汽车的公路———邕武公路,路宽6~8米,全长52千米。

(二)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

上林县今存的唐碑,记载着唐代澄州开山人物韦厥、韦敬办父子的功绩:“澄州今日上林地,自古即属蛮夷啸聚之区,自服此地之后,榛狉之风已变。迨至今日,爰至今日,爰及裔派,人才辈出,文武超群,百业工艺无不毕举……粮粒丰储,纵有十载无收,亦从人无菜色。”韦厥、韦敬办皆官至澄州刺史。作为首领,经文纬武,是投戈讲义、息马论道的儒将,又是忧国忧民的恺悌君子;作为文人、砚台腾芳,笔底生花,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人物。千百年来,韦氏一直活在岭方大地(大明山周边各县)人民心中。为纪念“万寿公王”韦厥上林施行仁政,上林县的壮族人民把每年正月十一日的韦厥诞辰,永为祀典,后来又增加了八月秋祭,近年扩展了万寿节,全民参与庆典,可见韦氏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影响久远。

宋皇祐四年(1052年),南宁(古邕州)昆仑关硝烟弥漫,壮族英雄侬智高发动的反抗宋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席卷邕州大地。侬智高为保卫祖国疆土,维护边民安全,组织力量抵抗交趾侵犯和掠夺达10余年。其后,他向北宋朝廷求援并请求内附遭到拒绝,遂发动起义,横扫两广,控制华南。南宁壮族同胞竭尽全力,支持、帮助或参与起义。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北宋王朝在华南地区的统治势力,也打击了交趾李朝的嚣张气焰。

明代壮族土司岑瑛,在广西崛起,从思恩州刺史、知府加封为广西参政、都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成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除了效忠朝廷,他的几个执政理念及做法在当时极为先进:

一是虽效忠朝廷,但并非主张一味动武。他利用自己会讲壮族方言、熟悉壮族情况的特长,对不同政见甚至是对抗朝廷的少数民族反对派首领和群众,釆用攻心沟通办法,安抚被胁迫的官民,赦免其叛逆之罪,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社会。

二是关怀士兵。军中士兵多为壮家年轻力壮男子,是家庭强壮劳动力。他们出来当兵,家庭缺少劳动力,收成锐减。岑瑛多次上奏,请求朝廷免征士兵家庭的税粮田赋。最后还釆取“轮换制”办法,一半士兵戍守府城,一半士兵回家种地,按期轮换。既减少军饷,又体恤民情,发展生产。

三是违法必究。岑瑛为官正直廉洁,对渎职违法者不管是谁,都要一究到底。景泰四年(1453年),明代宗谕令岑瑛领兵到省城桂林操练。岑瑛听令,考虑此去时间太长,知府一职交由儿子岑镔代理,岂料儿子不成器,结交无赖,欺男霸女,草菅人命。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消息传到桂林,岑瑛怒不可遏,立即向广西总兵举报逆子罪状,并要求请假回府处置儿子。听说严父率师回府,岑镔惧怕万分,自缢身亡。对此,皇帝大为嘉奖,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四是重兵倡学。既关心军队,又关心人才培养,打破军民府不办学惯例。在今马山乔利乡创办了一所府学,配足教授及训导,教学卓有成效,培养人才数量居少数民族地区前茅。

19世纪中期,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于广西,南宁壮族人民纷纷响应,无数热血青壮年加入起义队伍。武鸣壮士林凤翔、李开芳与无数青年人弃家离乡,投奔太平军。在前军主将萧朝贵率领下,冲锋陷阵,屡建战功,分别被封为天官副丞相和地官正丞相。1853年5月,为牵制清军合围天京,林凤翔、李开芳率领太平军两万多人北伐。从扬州出发,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京津。由于孤军远征,被清军击败。他俩临刑时“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表现了忠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金田起义以后,南宁的天地会以“杀官保民,劫富济贫”为号召,成立了21个会堂,开展反清斗争。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堂会合众数万人三度攻打南宁城,击毙清兵千总秦玉麟。1857年农历三月至五月,南宁府永淳县壮族首领李文彩领导的反清起义军,连续攻占永淳、横州2县和南宁府城。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桂南各县的会党斗争也被镇压下去,但幸存党众仍在暗中活动。

19世纪末,中法战争结束后,南宁及周边的反清会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新的会党起义高潮。其中,壮族首领王和顺领导的南宁一带起义队伍最多时曾拥众3000余人。王和顺,今南宁兴宁区二塘镇人,15岁就参加黑旗军的抗法斗争,随后聚众拜台组织天地会党,开展反清武装斗争,与清军周旋六七年之久,击毙清军帮带吴胜贵、巡检程宪章、团总林上青等。后期加入中国同盟会,听从孙中山调遣,发动防城起义,参加镇南关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征战两广,讨袁世凯。

除了开展武装斗争外,一些文化名人在各个时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对上层统治者反映民情,献策进谏,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如,清代刘定逌、张鹏展向清朝廷反映广西、京津受天灾要求减兔百姓赋税;钟德祥向朝廷进谏弹劾贪官污吏等,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二、民国时期至新民主主义时期,壮族历史文化名人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壮族军事集团首领陆荣廷,从绿林崛起,参加过中法战争,后接受清廷招安,升任左江镇总兵,逐渐形成旧桂系统治集团。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只有云南蔡锷举反袁护国大旗出兵讨伐,最后队伍只剩三千多人。袁世凯又指派广东军阀龙觐光率一万多人马从广西百色去抄护国军后路。在这关系到中国命运的危急关头,陆荣廷站了出来,暗中调兵遣将,四面合围龙觐光军,1916年3月14日,在广西百色把龙部一万人缴械,打破袁世凯后路合围歼灭护国军的阴谋。接着宣布广西独立,出兵湖南、广东讨袁,各省连锁反应,纷纷宣布独立。

在右江起义、左江起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南宁壮族儿女投身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有的直至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

梁瀚嵩(1864—1949),壮族,今宾阳县黎塘镇人。在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加入学生军敢死队北上武昌支援辛亥革命军,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广西先后在旧、新桂系军队任职,衔升至新桂系中将师长兼南宁民团指挥官和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校长,还在南宁创办私立健中中学。他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配合昆仑关战役,发动群众支前,组织武装袭击日军;借国共两党合作机会,任用中共党员和思想进步人士为教员。地下党也以他的学校和老家新梁村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他则用自己公开的职务身份,秘密保护革命同志,暗送敌方情报。1949年5月29日,国民党广西保安团及宾阳、贵县自卫队1000多人围攻新梁村,此时已解甲归乡的梁瀚嵩,组织游击队和敌人激战两天一夜,坚持至30日下午,壮烈牺牲。

李凤彰(1887—1938),壮族,今马山县人。早年就读南宁师范。1928年,李凤彰与其他革命者创办江庄补习学社,办平民夜校,建立秘密农会。次年,率领农民自卫军500多人攻打国民党那马县政府,成立那马县笫一个人民政权——那马县苏维埃政府。其后,李凤彰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自卫军、赤卫军利用深山密林与敌周旋。1933年以后,转战周边各县,建立西部各县组成的“大同区革命组织”,先后任右江下游赤色游击队联队队长、中共那马中心县军事委员会书记。1938年6月,国民党武鸣专署以商淡抗日事宜为名,电邀谈判,乘李凤彰赴约之机,将他拘捕,在武鸣县将其杀害。

何福谦(1903—1927),壮族,今南宁青秀区人。在南宁省立一中读书时为学生会主席、团南宁地委委员。1926年底毕业后,在邕宁发起成立“广西革命青年会”并担任会长,发行会刊《血钟》宣传反帝反封革命道理,是当时广西学生界领袖。与莫文骅等人一起组建学生军,在省一中首批发展了200人入伍。组织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集会、游行,声讨国民当局破坏、镇压学生运动的罪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先去通知其他同志疏散,终因延误了时机,于4月18日在南宁被捕,英勇就义,时年24岁。他的校友,隆安壮族青年梁砥,因参加学生运动,宣传革命真理,也被杀害,时年20岁。

卢绍武(1906—1978),壮族,武鸣人。曾参加北伐战争,后编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西教导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南下游击队笫三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笫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西省副省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韦世祥(1907—1975),壮族,马山县人。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45年入伍,1946年3月参加攻打吉林省四平市的战斗,战斗中,他眼睛受伤失明。辽沈战役结束后,被授予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回乡后,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选为县人大代表。他以极大毅力到广西荣军学校学习盲文,平时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自编壮族山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多次评为劳动模范,出席过县、地区、自治区劳模会。

[参考文献]

[1]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2]黄现潘,张一民.壮族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3]《南宁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南宁百科全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4]《南宁古籍文献丛书》编纂委员会.南宁府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6]潘其旭,覃乃昌.壮族百科辞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7]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南宁市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8]中共南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南宁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9]欧阳若修.壮族文学史[M].南宁:广西人民岀版社,1986.

[10]莫军.广西少数民族人物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11]范宏贵,顾有识.壮族论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12]梁越.陆荣廷评传[M].北京:北京线装书局,2014.

[13]刘润科.说古邕州[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14]蒙飞.旧梦新月[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9.

[15]南宁市文化局,南宁博物馆.南宁文物[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

[16]邓金凤.岑瑛·明朝土司[N].南国早报,2009-06-20.

[17]雷达.钟德祥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18]壮族风俗志编纂委员会.壮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1987.

[19]苏建灵.明清时期的壮族历史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杨彧]

[中图分类号]K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16(2015)04-0072-04

[收稿日期]2015-04-02

[基金项目]2013年南宁市壮学规划课题《南宁市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研究》(ZNO201306-1)

[作者简介]赵天宝,南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12)。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壮族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