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土壤里培育城市竞争新优势——以扬州为例试谈城市群中单体城市的发展

2015-03-17李麦产

城市观察 2015年1期
关键词:扬州城市群单体

◎ 李麦产

一、城市群背景及单体城市发展

(一)城市群建设态势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其特征表现之一即是,城市间的竞争、较量,不再是单一城市间的同台竞技和悠闲博弈,而是涉及面宽广、动员与影响深远的区域性城市群之间的团体赛、规模赛。如果说在资源、要素等没有充分自由流动的早些时候,单个城市凭依其所具有的位次与层级优势,能够在科层制的城市结构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如今的扁平、网状的城市竞争格局,无疑是“战国时代”,城市必须在行动策略上由离散转向聚合:或者强弱、大小不等的城市彼此间进行“合纵”,或者势均力敌的城市着手“连横”,建立区域内所有城市参与的联盟,达到在国内外城市竞争新格局中的抢占先机或独领风骚。

构建区域性城市群,是我国城市长期发展的要求。历史上以及建国后一段时期,我国城市作为一类聚集要素的空间,它在农业社会的母体里孕育得并不甚好,其承载的服务、辐射、带动等功能多处在成长阶段。而在工业化大潮的促动下,当代城市建设获得了强劲动力,各项功能逐渐增强,城市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的重心。今日的中国城市,数量众多,体量庞大,组织的复杂化程度提高,成为参与国内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以及创新、创造的活跃主体。

从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角度看,在国内众多城市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群建设,自有合理性。统一的大市场,冲决与突破了曾存在于城市间的有形与无形羁绊,拆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束缚城市做强做大的藩篱。参与更高层次的国内外城市竞争的迫切需要,也让城市管理者认识到联合重组、发挥综合优势的好处。

近年来,我国构建区域性城市群的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外形、轮廓越来越清晰,诸如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西咸关中城市群等次一级的城市群也在不断形成与推进中。城市群,正成为国家新时期城市化战略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

(二)城市群对单体城市的双重影响

从空间与数量上看,城市群中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中部地区。这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人口与城市稠密。不过,对于任何单体城市而言,城市群都是一趟时代的列车,它既能够承载、带动全体成员飞驰前进,让参与城市感受速度、收获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成员行为的自由度。为了安全行驶和追求整体绩效,单体城市需要做出某些条件交换,犹如乘客必须遵循搭乘规则。城市群建设对于单体城市而言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相对于那些还没有出现城市群地区的离散型的城市,城市群中的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建立了密切联系,十分有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中的城市应自觉强化彼此间的互动,超越早期发展阶段中的自我封闭、画地为牢,积极助推城市群进程,从而释放预设的整体效应,提升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影响力。同时,单体城市既然融入了城市群,就需要协调好与其他城市的关系,建立良性合作,共同迈向构建城市群的目标。原来那种单体城市时代的任意发挥、随意发展,已不合时宜。

然而,即使如此,城市群中的任何城市,仍然保持着主体身份与较多的自由空间。只不过在城市群背景下,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更“将主要由其个性特征以及所创造的‘独特性价值’决定”。[1]单体城市只有精准确定了其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城市发展战略,才不会出现为持有成员身份而可能出现的自我迷失,有利于实现在区域内的稳健发展,为构建繁荣、进步的区域城市群增添动力。

城市群建设对于单体城市确有一定的限制或制约。不过,单体城市仍然能够在遵循集体规则的前提下,做出发展战略安排和行动策略选择,从而做出优异表现。

二、单体城市的比较优势与历史文化资源

(一)单体城市确立发展战略的原则

由于打破了地域分割,各种要素实现了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城市群中的单体城市获得了相对以前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然而,这种优越性的拥有是以某种程度的放弃城市的自主、自由为代价的。为了发挥城市群的协调、规模效应,城市群中的城市必需遵守统一体内部的规则,互应其他城市的动作,再也不能率性而为、信马由缰。不过,这种对单体城市的外部制约或规制,并不是不可忍受,否则城市群建设就不会获得众多城市的支持与青睐。城市群中的单体城市,既要分享城市群形成所产生的积极综合效应,也当制定适合自身特点并配合城市群建设要求的发展战略。

单体城市由原来无意识、不情愿加入城市群,到如今基本能够敞开胸怀拥抱这一进程,体现了时代的巨大变化。不过,城市群毕竟不全是无成本的利好。城市群建设需要各个单体城市优良的个体表现。惟有城市群中的单体城市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彼此耦合,城市群整体才能对外输出卓越绩效,每个城市也才能够分享到扩大化的共建成果。城市群建设的基础是各个城市客观的自我评定,以及科学的优化组合。单体城市制定发展战略,要有区域整体观念,厘清城市群内部可资利用的条件,也需要对城市自身条件做全面分析。如果单体城市没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试图通过被动的裹挟、参与区域城市群进程,是难以实现较好发展的。

在前城市群时代,城市制定战略、选择路径,常常是笼统分析城市的潜力、条件与可能等,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而在城市群背景下,单体城市制定战略至少要进行两个层面的考量,即相对于城市群之外的其他城市所具有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与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比较而具有的优、劣势。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发展战略,单体城市在更多情况下应关注自己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权衡、对比,避免雷同,实现一体化而又有差异的发展。所谓一体化,是指城市群内部的城市有一个基本的、共同遵守的愿景目标与行动取向,这样,每一个城市都不至于出现悖群行为;而差异化发展指单体城市又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的特殊情况而发挥比较优势,从而使城市群内部相互补充、充满生机活力,减轻由于加入城市联盟而给单体城市所带来的某些不适。

城市群中的单体城市,需要在集群内部进行分析、比较,也要厘清自己城市家底,认识城市的现实状况、未来趋向及成长性、可能性,及时、准确找到在城市群里面的定位,避免内部竞争的损耗,增加彼此协调。

(二)历史文化是很多城市的优质资源

城市发展以及确立相应的战略,离不开资源分析。而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所凭依的资源禀赋是变化的。

在很长的传统时代,城市所拥有的政治、军事资源是弥足珍贵的要素。城市具有的政治地位、军事意义等成为不少城市生死兴衰的重要动力和原因。近代以来,由于中外交流的需要,沿海、沿江以及沿边城市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超越了一些曾经辉煌却深居腹地的历史城市。其中,“五口通商”城市等即是典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刻意执行工业化战略、实现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化国家,城市成了承载工业化战略的场域,其结果是工业项目的安排与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活力与生机。譬如,东北重工业

基地的一些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若干工业市镇,都与工业化和发展经济的时代主题息息相关。当下,城市资源观又面临变化。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城市事业不断向优雅生活的终极价值目标靠拢,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要功能被空前认同与接受。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它是生活空间,而不单纯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只有提供高质量生活保障的城市才是最有魅力的城市。如果城市仅有高的政治位阶、重要的军事意义,或者城市只有经济活力与庞大的经济总量,却不能让城市人惬意的栖居其中,这样的城市无疑是令人厌倦的。生态、生活、文明、舒适等成了当今及未来城市最动人之处。

增进城市的魅力,体现在许多方面。譬如实施高效的城市管理、改善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经济、让市民分享更多的城市发展成果,等等。不过,对于不少城市而言,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充满生机、活力且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能够延续文脉,嫁接现代生活,又增添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本来,我国历史悠久。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准之一,我国城市出现很早。我国不少城市要么曾是帝都,要么曾是州城、府城、军事重镇等。然而,近来以来,西风东渐、外敌入侵,以及过分的向所谓现代化的西方城市的照抄临摹,我国众多具有历史传统的城市日益丧失个性,“蕴含的经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内涵遭到损坏流失,或被扭曲变形”。[2]在物化形态方面,当下不少国内城市更接近欧美国家的城市模样,难以与固有的城市形态衔接上。

中国传统城市在格局、设施等方面确有许多方面无法与现代生活相适应。但是,倘若深挖、整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把这些资源的基因嵌置于城市的现代外形下,将会增添城市的美感、居住性。所以,我国单凡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确实应该把历史资源当宝贝了。在水、土地、矿产、空气、环境等资源的硬约束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单体城市要善于谋划,既利用好区域内因素,又要利用好自身的历史文化要素,让城市在现代性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这方面,可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作为能够“与西安、洛阳形成鲜明对比”的文化典型,扬州是“我们的古典文明所培养的”另外一种“文化都城”。[3]

三、扬州范例

(一)纵向维度与当下城市群中的扬州

扬州市位于富庶的苏南地区,在长江下游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之处,通江达海,是经济社会繁荣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里面的一个重要成员,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平台与前景。从诸多角度衡量,扬州都是长三角十多个城市里面最具有鲜明特征的城市之一。扬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口碑良好,城市形象饱满,具有可接近性,是历史文化名城以及生态、宜居城市。

扬州的建城史已有2500年。然而,扬州的文化、文明史却要更加久远。高邮的龙虬遗址可上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证明扬州地区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揖别野蛮,迈进文明,扬州地区出现过一个叫“干”(邗)的古国。“干”是夏代最后一位王即桀的名叫“干辛”的宠臣的封国。罗泌《路史·古国》记载:“桀臣干辛,邗也。《说文》:邗国,属临淮,一作邗。吴地,昔吴城邗沟,今扬州,故广陵”。不过,在商汤伐灭夏桀的战争中,桀于鸣条一役中大败,遂携同其爱妃妹喜乘舟而奔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带)。桀之所以要从中原地区逃到南方,很可能与他的宠臣“干辛”在今天的扬州地区所建立的“干”国有关,即桀把这里当作了人生与王国的最后避难所、归宿地。这应当就是《尚书·商书》所说“成汤放桀于南巢”一事。《国语·鲁语上》也说“桀奔南巢”。而《竹书纪年·帝癸》则把鸣条之役与夏桀的南逃联系起来叙述:“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嵕,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这样说来,扬州地区自三代之初的夏代就焕发出了文明的曙光。

商代,中央王朝的势力更是南向扩张到广大的长江中游地区。比如,湖北盘龙城商城考古与研究证明,今天的武汉地区已经成为商王朝有效控制的地方;[4]江西椿树吴城商遗址考古等则说明,在三千多前的时候,中央王朝的影响力与触角已经越过长江天堑,深入到了广大的南土。同时期,在今天的安徽、山东、江苏大部分地区则属于东夷与淮夷,亦是商的同盟国分布之地。出现于夏代的古“干”(邗)国有可能在这个时期内继续存在,并且就在商王朝有效控制的东南地区的边缘或内部。如此分析,在西周分封制之前,扬州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仍在持续进行。扬州的文明史当有四、五千年,应该是长三角地区城市里面最悠久。

当然,由于年代遥远,加之目前地下出土文物数量的贫乏、有限,扬州的古史部分显得有点单薄。不过,后来的扬州在文化发展史上却留下了完整、连续且清晰的书写记录。从周代末期的吴王夫差筑邗城算起,两千多年来,扬州一路辉煌。其中,还出现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几个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些阶段,扬州一度成为帝国的核心区域之一,影响深远而广泛,在物质文明与非物质文明两个方面都有诸多建树,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

近代以来以及在现代城市竞争格局中,扬州曾经优越的发展地位出现下沉。由于时代风云变幻与际会等原因,相对于若干近代通商城市、开埠城市,或者改革开放之后诞生的一些新兴城市,扬州表现得稳健、持重有余,活力与张扬不足。这种情况应该客观分析。其实,从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史上看,任何城市都不会永远在历史长河中占尽先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时代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军事、中外交流的中心等,都要发生改变。城市发展所凭依的资源、禀赋以及优劣势等也会随之而动。

诸如香港、上海、深圳等这些城市,便从早些时期的中外贸易与交流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各个城市在吸引国外资源的政策趋同化之后,这些城市也都会面临着如何重新评估与择定战略的问题。而在实施内涵式发展上,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生活舒适、规模适宜的扬州可能获得了另外一种机遇。

近代以来,尽管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扬州没有像其他众多南方城市那样较好地实现工业化,[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实力和形象呈现——譬如被指责为是一座消费性城市等,或许还有什么商有余而工不足、休闲过了头等,但这也使该城市一直保持了固有的清秀、文雅、内敛的城市品格,没有在刻意的工业化追赶过程中丢失长期形成的风韵。扬州的山水保留了下来,历史文化具有“通史性”等特点,[6]文脉清晰,尽管历经沧桑风雨,依然清纯动人。在当下,相较于其他长三角蓬勃发展或者野心勃勃的城市,扬州的神韵依旧,充满了魅力。这或许是扬州在制定发展战略中最最值得深入挖掘的资源。特定时段上的落后,或许恰为后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二)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的战略选择

我国历史上的城市密集区呈现一种沿黄河自西向东不断移动并南北摆动的趋势。这是与华夏文明首先诞生于中原、早期国家历史在黄河中下游展开,以及国土开发和都城迁移亦随之进行等相一致的。

虽然长三角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比起不少其他区域的城市都有卓越表现,但在城市群内部,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彼此差异。相对于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扬州自有优、劣势。如从城市体量和等级上看,扬州不如区域内的那些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譬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就目前而言,扬州在经济指标等维度上也较大幅度地落后于临近的一些城市,如无锡、镇江、常州、南通等。扬州的东、西、南诸方向上均有强邻为伴。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群建设能够给扬州的发展带来机会与利好,但处在上位城市覆盖之下的事实,无疑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虹吸后果等。不过,扬州在拥有文化资源、适宜的城市规模、宜居且宜人的城市生活氛围等方面,却是其他大型、特大城市或者经济实力新秀所匮乏的。

在庞大的长三角城市群里面,能够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入前列的城市,大致可认定为有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几个。而在厚重感与充盈度等方面,扬州或许要超过其他并列城市。扬州应该充分发掘、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避免与其他城市进行并不占优势的经济总量以及并无实际价值的城市“高大上”等感官方面的比拼。扬州既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就应当把这个亮点做出光彩来。倘若扬州能够在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基础上,建设区域内具有独特风格与功能的城市,既实现了错位发展,又支持了其他城市,肯定是很有意义的。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数次城市总体规划与编修中,扬州城市的发展定位也越来越向此定位靠近,概括简洁、目标清晰:由原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到“风景旅游城市”、“沿江工贸城”,再到宜居的生态城,逐步体现了发展的自觉性。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原先那种通过拼资源、政策、环境等,从而实现爆发式超越增长的动力机制以及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在梳理城市所具有的区域内的比较优势,据以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

放到全国经济格局下,扬州的经济实力并不弱,仅仅是因为在区域内与其他经济强市的对比,扬州似乎才显得有点业绩平平。当然,为了给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物质保障,扬州应当继续绷紧工业强市这根弦,但一定要注意避免使城市仅仅成为经济活动的容器。处在长三角北翼的有利地位,会让扬州在接受来自沪上等城市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获得不少先机,但一定要杜绝污染、高耗等产业类型,而是结合城市定位等进行理性选择。从扬州的资源禀赋条件看,需要时刻平衡好经济与文化、生活等的关系。由于占据特殊的优势区位,“20世纪之前,扬州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7]城市文化具有“多样性、连续性、兼容性”。[8]扬州应当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性格,从而优雅地进行发展和当代迈越。

另外,诸如扬州这样的城市在确立发展战略时,为了保证城市的精致、可控,或许很多情况下不是鼓励去做加法——如增添城市的某些功能与事项等,相反,是要多做一些减法——如疏减一些与城市定位不匹配、不能充分发挥和突出城市比较优势的某些方面。这样做,有利于让城市个性、特色、定位等更加明确。

(三)扬州城市发展战略的成效体现

扬州不仅有丰富的值得传承与发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且有大量可视、可观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亦十分清晰,在每一个重要的时点与阶段,都不曾留有空白。作为“历代城市笔记的集大成之作”的《扬州画坊录》对扬州进行了“城市全貌和市井生活的精确描绘”。[9]这些难得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是区域内大多数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对此,扬州亦有清醒的认识与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最近这些年,扬州坚持走精致化城市发展的道路,用于文化、旅游、民生、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鲜活起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段时期,城市竞争被偏颇的理解为仅是硬实力的较量,尤其表现在经济方面。因而,城市都努力提高以GDP为核心的城市综合实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阶段的合理性,甚至必然性,但一定会因此弱化或屏蔽城市的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的发挥。在城市竞争中,扬州主打生活牌、文化牌,把扬州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生活品质高、有文化味儿的城市,从而初步走出一条新时期、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捷径。扬州市坚持了城市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有利于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健康并使城市里面的人也健康,摆脱了消耗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向他者提供低附加值的商品、最后把孱弱的城市身躯留给自己的发展老路。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城市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大拆大建。相反,扬州可能曾经相对动作迟缓了一些,却因此而保留了珍贵的青山绿水、良好自然与人文生态,而这是用任何价钱都换不来的新时期城市发展资源。

通过实施生态、文化、宜居城市建设,现代扬州已取得了不菲成效。然而,该努力尚需不断坚持并改进。人们固然对历史文化上的“扬一益二”、“淮左名都”、“广陵大镇”等耳熟能详,但在不少情况下还停留于形而上的感性理解,没有与现实中、特别是当下的扬州联系起来。这些资源在促进扬州建设及城市品牌价值等方面,尚有极大潜力。所以,扬州值得通过持续、稳步的开发其丰富的历史资源,擦亮扬州文化这块金字招牌。

四、结语

在国家城市化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甚至已出现若干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至于国内区域性的其他城市群,则有多种提法,不再罗列赘述。

城市群建设自有其必然性、必要性与意义。譬如能够整合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城市彼此协调,释放综合效应,增进区域竞争力,提升区域乃至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地位,等等。然而,城市群进程既为区域的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依赖其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有优异表现。这就要求单体城市在梳理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合宜的发展战略。而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尽管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诸如城市的体量大小、历史长短、文化厚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内部资源的种类构成等,都会有区别。这为单体城市在城市群内部选择、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

扬州是长三角城市群里面一座具有迥异个性、鲜明特征的城市。该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形象良好,现代生活节奏舒缓而惬意,古今文明交相辉映。经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比较、权衡,扬州确立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定位,决定建设生态、宜居、富有文化味和吸引力等属性的城市,不与集群内其他城市比大、争强,而是在精致、生活等方面下功夫,体现了远见卓识和前瞻性。

[1]金涛,项复民,邱建新.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1(2):59-62.

[2]朱士光.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52.

[3]高有鹏.唐代扬州民俗文化初论[J].民俗研究,2000(4):95-99.

[4]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发掘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盘龙城发掘队.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J].文物,1976(2):5-15.

[5]叶美兰.柔橹轻篙——扬州早期城市现代化之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240.

[6]周新国,朱季康.文化扬州建设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19-122.

[7]赵昌智.试论扬州文化的特点(上)[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4):1-6.

[8]华干林,黄俶成.论扬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75-78.

[9]刘海霞.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D].华侨大学博士论文,2014.

猜你喜欢

扬州城市群单体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单体光电产品检验验收方案问题探讨
扬州的秋日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巨无霸式医疗单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