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恩古吉·瓦·提安哥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5-03-17邸璐璐
邸璐璐,孙 妮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恩古吉·瓦·提安哥(1938-)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非洲黑人移民作家之一,集小说家、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于一身,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先驱①国内对Ngugi Wa Thiong'o有多种不同译名,有的译成尼古基·瓦·西昂戈,参见任一鸣等著的《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有的译成恩古吉·瓦·提昂戈,参见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韩敏中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还有其他一些译法,恕不一一列举。本文采用蔡临祥所译《孩子,你别哭》的作者译名恩古吉·瓦·提安哥,以免混淆。。恩古吉出生于肯尼亚,先后接受过本民族语言和英语教育。1977年,恩古吉因为反对肯尼亚政府的英语强制教育而被捕,1982年获释后流亡英国,最近十几年,由于政治和健康的原因,恩古吉在美国纽约大学工作。其作品涉及了当今世界关注的很多方面:文化冲突、身份危机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帝国主义霸权问题等等。恩古吉将他的根深深地扎在其民族的土壤里,反映了前殖民地独立后新建民族国家的社会现实困境、奋争与希望。其作品表达了非洲人民的心声。恩古吉在1965年和1973分别获得东非文学奖和亚非文学荷花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一、国外恩古吉研究状况
国外对于恩古吉及其作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先驱,恩古吉其人其作更是成为西方学界的研究热点。近20年来,关于恩古吉的专著、期刊文章和书评大量出现。迄今为止,根据EBSCO 与JSTOR 外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互联网等检索,相关论著共有25部专著、400余篇学术论文、200余篇书评。
首先,专著方面,最早对恩古吉的小说进行研究的是罗布森·克利福德(Clifford B.Robson)于1997年出版的专著《恩古吉·瓦·提安哥》。这部著作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恩古吉的《大河两岸》、《孩子,你别哭》、《一粒麦种》、《隐秘的生活》等,分析小说内容、主题、人物、叙事风格以及语言等;第二部分在介绍肯尼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同时,指出恩古吉坚信“为了一个有意义的国家理想,非洲知识分子必须将自己和非洲群众的斗争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争取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才能解放我们人民被束缚的精神和能量,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唱一首新歌。也许仅仅在小规模上,非洲作家就能帮助阐明斗争背后的感情。”[1]123由此可见,这部最早的著作已经系统而又全面地对恩古吉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旨在揭示地肯尼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对非洲作家的呼吁。
卡罗尔·谢尔曼(Carol Sicherman)《恩古吉·瓦·提安哥:一个反叛者的形成》(1990),为我们打开了恩古吉历史探索的一个重要途径。该书在恩古吉传记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其生平和生涯进行总结,并选取了恩古吉在1977年至1978年被拘留期间的文件,以及肯尼亚历史和后殖民时期政府的文件,来揭示从殖民到后殖民时期统治者对人民的连续性压迫和折磨,并附上了19世纪后期以来的肯尼亚历史和政治的年表。这些对于理解恩古吉的作品非常重要。“在较难处理事实的情况下,这本书给出了所有事实的来源,并在任何情况下,至少对于学习非洲历史的学生来说,一些事实是常识。”[2]17因此,这本书对于恩古吉研究和非洲文学研究十分宝贵。
2000年西蒙·吉坎迪(Simon Gikandi)的专著《恩古吉·瓦·提安哥》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不是对恩古吉的写作生涯进行简单的线性评价,而更多的是对恩古吉如何沉浸在历史之中做了详细分析,因此,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的恩古吉,也是更复杂的一个。正如吉坎迪在书中写道:“恩古吉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强调文本和背景复杂的、矛盾的和辩证的关系,但尤其强调后殖民文化方面。”[3]289同年,帕特里克·威廉姆斯(Patrick Williams)出版《恩古吉·瓦·提安哥》,详细阐述了恩古吉作品中对于殖民时期以及后殖民时期肯尼亚历史复杂性的揭示以及恩古吉语言表达中的反殖民思想,认为“文化和文学创作在反殖民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4]7。2007年马拉·庞久朗(Mala Pandurang)的专著《恩古吉·瓦·提安哥:最近的批评选集》歌颂了恩古吉的贡献,“介绍其贡献在于恩古吉的反殖民作品和后殖民理论已经在全世界产生了大量的批判性回应。”[5]22书中收录了2006年奥赛·奈姆(Osei Nyame)与恩古吉在伦敦的一次访谈,以及12篇有关对恩古吉其人其作的评论性文章。
2010年,阿波罗·奥博尼奥·阿莫科(Apollo Obonyo Amoko)发表专著《内罗毕革命之后的后殖民主义:恩古吉·瓦·提安哥和非洲文学的思想》。作者试图展现恩古吉如何解决关于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思想。此外,试图揭示文学机构和民族主义合法化过程的关系,民族文化的特性,如同作者所说的“恩古吉的作品仍然反映学者所定义的国家文化的思想”[6]159。这是一本对于了解处于“紧急状态”中的现代非洲文学、理解恩古吉作品的十分有价值的著作。布兰顿·尼古拉斯(Brendon Nicholls)《恩古吉·瓦·提安哥:后殖民解读中的性别和伦理》(2013),阐述分析了恩古吉主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分析了女性人物特点以及后殖民社会中女性所起的作用。“从恩古吉的第一部小说到倒数第二部小说,这本专著阐释了性别从属机制对他的政治计划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意义。”[7]3
其次,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大量关于恩古吉及其作品的书评,这些书评大多集中于恩古吉的几部著名小说:如《一粒麦种》、《马蒂加里》、《碧血花瓣》、《大河两岸》、《孩子,你别哭》、《天才乌鸦》、《十字架上的魔鬼》等。值得指出的有:史蒂芬·托拜厄斯在杂志《评论》(1997)上发表的“革命的诗学:恩古吉·瓦·提安哥的《马蒂加里》”,作者对于恩古吉的后殖民主义小说《马蒂加里》中的主人公马蒂加里的思想和情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指出这部小说采用独特的马克思-非洲式的视角来解读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的社会形态,并高度评价了作者坚持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做法。《非洲文学研究》(1997)刊登的卡米内罗·圣安杰洛(Caminero Santangelo)的“《一粒麦种》中的新殖民主义和背叛情节:恩古吉·瓦·提安哥关于《在西方人的眼中》的修正”,对恩古吉的代表作《一粒麦种》与康拉德的《在西方人的眼中》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了分析,尤其是两部小说都有关于背叛情节的描写,指出恩古吉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受到了康拉德的极大影响。2002年邦尼·鲁斯(Bonnie Roos)在《非洲文学研究》上发表了“恩古吉的《碧血花瓣》中女性的矛盾形象的重新历史化”一文,文中对于恩古吉的著名小说《碧血花瓣》再次进行评论。2012年玛查理亚·科古罗(Macharia Keguro)在《非洲文学研究》发表了书评“一个女孩是怎样成为一个女人的?恩古吉·瓦·提安哥《大河两岸》中的少女时代”,该文主要讨论了《大河两岸》中呈现的肯尼亚和非洲殖民现代性中的性别行为和性别配置问题。
第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人物形象、革命和自由以及后殖民女性主义等视角对恩古吉及其作品进行评述。百余篇学术论文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和对比研究视角。
首先是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2005年西蒙·吉坎迪(Simon Gikandi)在《外国政策》上发表论文“不满的冬天”,对恩古吉的小说《天才乌鸦》进行评论,这篇文章使读者能够全面而又客观地了解恩古吉旨在表达的主题。西蒙·吉坎迪指出这是一部史诗性质的作品,表达对后殖民时期国家极权统治的不满,还隐含着作者对自己流放生活的愤慨,正是流放的生活破坏了他的家庭并抑制了他的写作。“这是一部拥有新型而又熟悉的主题的小说,即政治精英的贪婪、腐败和对民主的恐惧,”[3]77因此,这部作品被视为是对后殖民时期肯尼亚的政治状况形象的刻画。2010年,卡马乌·戈罗·尼古拉斯(Kamau Goro Nicholas)在《世界基督教研究》上发表论文“非洲文化和民族主义者想象的语言:恩古吉·瓦·提安哥《大河两岸》和《孩子,你别哭》中的基督教的重构”,主要探讨恩古吉·瓦·提安哥《大河两岸》和《孩子,你别哭》中的传统仪式和基督教礼仪,反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土地和自由等问题,“殖民统治的现实,特别是殖民主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之间的固有矛盾成为一种重要的、对恩古吉的意识具有形成作用的影响,随后对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集中在土地和自由的问题上,这对作家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8]7“他的小说本质上是一种在所有的殖民体系的压力下重建破碎的社会的尝试”[8]7。另外,作者指出了恩古吉写作的独特性在于书中部分内容源自圣经章节,这是他的文学风格中一种常用的手法。
其次是对比研究视角。1991年,博迪斯·莱纳德和撒阿卡·雅库巴(Podis,Leonard A.&Saaka,Yakuba)在《黑人研究杂志》发表论文“《萨凡纳的蚁丘》和《碧血花瓣》”,文章主要分析比较恩古吉·瓦·提安哥《碧血花瓣》和钦努阿·阿契贝《萨凡纳的蚁丘》之间在情节、主题、人物、叙事手法和女性意识方面的相似性。1994年,阿里埃勒·凯西(Kathy Ariel)的“重写历史小说:恩古吉·瓦·提安哥后期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将恩古吉的《碧血花瓣》和《一粒麦种》进行比较,揭示了两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元素。2003年,《非洲英语》上发表了哈利·塞拉尔(Harry.Sewlall)的“从外围写作:恩古吉和康拉德”一文,将恩古吉的《一粒麦种》和康拉德的《在西方人的眼中》两部作品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强调康拉德对于恩古吉写作的巨大影响。2001年,休伯特·苏珊(Hubert,Susan J.)在《中西部季刊》发表论文“《碧血花瓣》和《伯格的女儿》中的文化杂合和社会转型”,主要探讨恩古吉·瓦·提安哥《碧血花瓣》和纳丁·戈迪默《伯格的女儿》中的文化杂糅和社会转型,恩古吉小说中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碧血花瓣》和基督教解放神学的相似之处以及《伯格的女儿》中揭示的非洲传统宗教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二、国内恩古吉研究现状
与国外的研究状况相比,国内学界对于恩古吉其人其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0年以前国内的文学研究领域几乎没有关于恩古吉及其小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恩古吉的作品中只有《大河两岸》、《孩子,你别哭》和《一粒麦种》被译成中文。国内相对于国外恩古吉研究的滞后从两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国内迄今尚无有关恩古吉其人其作的研究专著,只有少数著作介绍了其人其作。例如,任一鸣、瞿世镜的《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2003),在有关非洲裔英语后殖民作家作品一章中介绍了恩古吉的主要作品。“作为一位作家,尼古基一直在为自由和解放而努力抗争着,他要从殖民主义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从基督教教义中解脱出来,从一切影响着非洲文化的外族文化中解脱出来,他是一位追求自由的作家。”[9]28费小平的《家园政治:后殖民小说与文化研究》(2010),阐述了恩古吉在后殖民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尼古基打破传统的以形式区分文学文本的作法,将文学分为'压迫性文学'和'为争取解放的斗争性文学'两类。”[10]28
其次,为数不多的文章介绍了作家或作品内容。国内期刊文章最早介绍恩古吉的是任一鸣于2002年发表在《外国文学》的“植根于非洲的作家尼·瓦·提安哥”和“承载文化的语言——尼·瓦·提安哥的民族语言创作观”,前者主要介绍恩古吉的生平及其五部重要作品,后者指出作家主张后殖民作家应该放弃殖民者的语言,而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写作,“恩古吉的论点所依据的前提是,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失去语言,就等于失去文化”。[11]26对于恩古吉坚持用本民族语言坚持文学创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4年,邱华栋发表于《西湖》的“恩古吉·瓦·西昂戈:回望肯尼亚,凝视非洲大地”一文介绍了恩古吉的生平经历和几部重要作品。
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非洲文学在国内学术界开始受到瞩目。2012年,朱黎的“《一粒麦种》的意义何在?——人格三段论解读《一粒麦种》中的莫果”,从心理分析角度,运用人格三段论,分析《一粒麦种》中莫果成为叛徒的根源。同年,徐静的“文化碰撞下本土身份的危机与建构——恩古吉《一粒麦种》的巴巴式解读”,结合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分析不同的个体在其间为探求身份定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2014年,邸璐璐、孙妮的“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孩子,你别哭》解析”一文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对恩古吉的《孩子,你别哭》进行解读,认为该小说不仅再现了殖民时期肯尼亚人民的艰难生活状况、人民为争取土地与自由与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恩古吉对于民族自救之路的思考,指出:“只有丢掉幻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武装斗争中,与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战斗,才能有孩子所期待的‘明天朝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天。”[12]133
综上所述,国内对恩古吉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题材和研究视角比较狭窄,研究相对集中于恩古吉的《一粒麦种》,缺乏深入和系统研究。与恩古吉这样一位重要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先驱的研究与作家在世界文学界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研究意义与展望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先驱,恩古吉·瓦·提安哥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独立意识的作家,他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集中表现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还主张后殖民作家不应该用殖民者的语言来写作,而应该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来写作。这样一位重要作家值得我们研究。国内学界目前对恩古吉·瓦·提安哥的研究仅仅涉及其少数几部作品,只有寥寥数篇文章,所以对恩古吉研究存在很大空间。同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研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深入系统地研究恩古吉·瓦·提安哥,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第三世界新近独立国家艰难的生存处境;独立之后,人民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并且只有坚持本民族文化,国家才能有光明的未来,因此,对恩古吉及其作品的研究将给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带来深刻的启迪。
[1]Robson,Clifford B.Ngugi wa Thiong'o[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imited,1979:123-149.
[2]Sicherman,Carol.Ngugi wa Thiong'o:The Making of a Rebel[M].London:Hans Zell Publishers,1990:1-10.
[3]Gikandi,Simon.Ngugi wa Thiong'o[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89-310.The Winter of Discontent[J].Foreign Policy,2005,(March):76-77.
[4]Williams,Patrick.Ngugi wa Thiong'o[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3-7.
[5]Pandurang,Mala.Ngugi wa Thiong'o An Anthology of Recent Criticism[M].New Delhi:Pencraft International,2007:2-10.
[6]Amoko,Apollo Obonyo.Postcolonialism in the Wake of The Nairobi Revolution Ngugi wa Thiong'o and The Idea of African Literature[M].Florida:Palgrave Macmillan,2010:159-178.
[7]Nicholls,Brendon.Ngugi wa Thiong'o Gender and the Ethics of Postcolonial Reading[M].Surrey:Ashgate Publishing,Ltd.Surrey,2013:2-9.
[8]Nicholas,Kamau Goro.African Culture and the Language of Nationalist Imagination:The Reconfigur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Ngugi wa Thiong'o's The River Between and Weep Not Child[J].Studies in World Christianity,2010,(4):6-26.
[9]任一鸣,瞿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8-39。
[10]费小平.家园政治:后殖民小说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
[11]任一鸣.承载文化的语言——尼·瓦·提安哥的民族语言创作观[J].外国文学,2002,(6):26-29.
[12]邸璐璐,孙妮.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孩子,你别哭》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