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CRP和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3-17张爱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病毒感染感染性

张爱明,郑 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血常规、CRP和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张爱明,郑 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湖北 襄阳 441000)

目的 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患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110例,根据感染类型分为A、B、C共3组。A组40例为细菌感染,其中A1组18例为严重脓毒症(血培养阳性),A2组22例为局部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单纯泌尿系感染);B组3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仅以阿奇霉素治愈并在病程中查MP-IgM阳性,细菌培养及常见病毒抗体均为阴性;C组35例为病毒感染,明确轮状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疱疹性咽峡炎,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IgM阴性。患儿入院时均进行血常规、CRP及PCT测定,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WBC)、CRP及PCT水平差异;并对B、C 2组血常规的单核细胞比例升高(>10%)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婴幼儿细菌感染时WBC、CRP和PCT水平升高,A组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WB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单核细胞升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CRP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而PCT对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极高价值。

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在基层医院儿科,婴幼儿感染性疾病为最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对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血常规作为传统检查,对区分细菌、肺炎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有一定意义;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婴幼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近年来,降钙素原(PCT)被认为是诊断全身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标志物,有极高灵敏度及特异度,感染3 h即可检测到[1]。本文对110例已明确临床诊断并入院后立即检测了血常规、CRP和PCT的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血常规及CRP和PCT水平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检索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病历中已临床确诊患感染性疾病的婴幼儿临床资料,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统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的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参考2012版儿童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儿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龄6个月~3岁。将患儿按感染情况分为A、B、C 3组。A组40例为细菌感染,其中A1组18例为严重脓毒症(血培养阳性),A2组22例为局部细菌感染(如单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单纯泌尿系感染)。B组3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仅以阿奇霉素治愈并在病程中查MP-IgM阳性,细菌培养及常见病毒抗体均为阴性。C组35例为病毒感染,明确轮状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疱疹性咽峡炎等,且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IgM均阴性。

1.2方法 入院后治疗前采空腹静脉血当日检测。血常规WBC正常参考值(4.0~12)×109L-1;单核细胞比例正常参考值0%~8%;CRP正常参考值为0~8 mg/L;PCT正常参考值为0~0.49 μg/L;检测结果超出临界值视为阳性。

2 结 果

2.1检测结果 A组40例,其中严重脓毒症18例,血培养均阳性;局部细菌感染22例,单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6例,咽拭子培养阳性;泌尿系统感染6例,尿培养均阳性。B组35例,均为呼吸道感染。C组35例,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1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疱疹性咽峡炎11例。

2.23组WBC、CRP、PCT水平比较 A组WBC、CRP、PCT水平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B、C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WBC、CRP水平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T水平较A2组明显升高(P<0.01)。见表1。

2.3单核细胞比例比较 B组单核细胞比例升高25例占83%,C组部分(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升高18例占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3,P<0.01)。

3 讨 论

在婴幼期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在60%左右,中性粒细胞比例在35%左右。通常在细菌感染时WBC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而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不升高,而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血常规是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传统检查项目之一。本研究显示,WBC、CRP及PCT水平3项指标在鉴别细菌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时有临床意义,灵敏度高;但WBC、CRP在3组中重叠较多,提示二者在鉴别细菌、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时缺乏特异性。CRP是由肝脏产生的非特异性急时相反应蛋白,常用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在细菌感染中显著升高;但除细菌感染外,CRP在部分病毒感染、急性排异反应、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活动期、手术、组织损伤时都可升高,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受到影响[3]。

表1 3组WBC、CRP、PCT水平比较

注:①与A2组比较,P<0.01;②与A组比较,P<0.05;③与A组比较,P<0.01。

血常规及CRP两者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意义明显增大;目前大多医院可通过末梢指血快速检测;加之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可增加其特异性;故在临床中应用仍十分广泛,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早期诊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PCT是降钙素的前肽,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其增高与细菌内毒素和一些炎症因子密切相关。PCT在健康人群中含量极低,当机体在细菌感染3 h后就可检测到,12 h达到峰值,并且PCT增高程度与炎症程度成正比。全身细菌感染时,PCT明显升高,而单纯病毒感染,即使是严重病毒感染,PCT水平也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4],单纯呼吸道病毒感染PCT水平不超过0.1 μg/L[5]。 PCT已被视为严重细菌感染的预警[6-7],是目前最好的“脓毒症标记物”;而在局部细菌感染时,PCT则处于低水平。全身性感染往往是局部感染进展的结果。但在早期,局部和全身性感染都表现为发热,临床很难鉴别。本研究显示:WBC计数及CRP水平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在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鉴别时有重要临床意义,而在区分局部感染与严重脓毒症时却无临床意义;PCT在严重脓毒症早期即有明显升高,而在肺炎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时不升高,在局部细菌感染时也仅轻微升高。故PCT可作为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识别指标,对于全身细菌感染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为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而特异性检查MP-IgM多在感染后5~7 d、部分10 d后才能检测到,少数始终不能检测,早期诊断较困难,极易漏诊。本资料显示,CRP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大多不升高,少数轻度升高,与王欣明等[8]报道一致;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WBC计数多正常、少数轻度下降或升高,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绝大多升高,与宁芳等[9]报道一致。病毒感染时多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仅少部分有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此可见,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可作为二者鉴别的指标之一,也因此增加了血常规在细菌、肺炎支原体及病毒早期感染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此外,在统计时发现,肺炎衣原体感染时血常规与病毒感染相近,但单核细胞比例升高阳性率更高,因与肺炎支原体近似,在本研究中未作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病例虽经严格筛选,但仍存在不足之处:①目前抗生素滥用仍严重,大部分患儿入院前曾使用过抗生素,可能对WBC、CRP、PCT产生一定影响;②基层医院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较局限,大多病毒尚不能检测,可能存在假阴性的混合感染,对结果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1] 冯哗,陈大庆,徐英美,等. 降钙素原测定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中的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0(8):765-766

[2] Dellinger RP,Levy MM,Rhodes A,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m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2012[J]. Intensive Care Med,2013,39(2):165-228

[3] Gendrel D,Bohuon C. 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of bacterial infection[J]. Pediatr Infect Dis J,2009,19:679

[4] Ray P,Badarou-Acossi G,Viallon A,et al. Accuracy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esults to differentiate bacterial from non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ase of negative gram-stained smear[J]. Am J Emerg Med,2007,25(2):179-184

[5] Gilbert DN. Procalcitonin as a biomarker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 Clin Infect Dis,2011,52(S4):346-350

[6] Maniaci V,Dauber A,Weiss S,et al. Procalcitonin in young febrile infants for the detection of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J]. Pediatrics,2008,122(4):701-710

[7] Lacour AG,Zamora SA,Gervaix A. A score identifying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fever without source[J]. Pediatr Infect Dis,2008,27(7):654-656

[8] 王欣明,蓝晓光,李梅. C反应蛋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75

[9] 宁芳,张剑白,王亚君.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73-7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2.028

R722.1

B

1008-8849(2015)02-0187-02

2014-01-20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病毒感染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思考心电图之177》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