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

2015-03-17陈一鸣贺正楚

关键词: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服务平台

陈一鸣, 廖 芝, 贺正楚

(长沙理工大学 经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

陈一鸣, 廖 芝, 贺正楚

(长沙理工大学 经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文章分析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给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通用架构及其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该架构包括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条件平台等四个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为“四横两纵”结构:“四横”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库层、应用支撑技术层、应用服务层;“两纵”分别为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对于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3]。目前,理论界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地方实践以及基地培育过程中的管理机制、人才引进、资本导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问题[4-7]。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运行模式、管理框架等方面[8-10]。直接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已有研究很少。玛丽亚、樊鸿伟认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不仅是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11]。王东梅、张金隆从搭建仪器设备共享网络、组建公共技术平台、发展从事医药咨询等的中介服务、提供医药专业孵化器服务四个方面论述了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12]。黄卫国分析了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现状,提出了推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结合区域内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大力构建投融资平台等[13]。总体看,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已有研究尚缺乏深度。

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是生物医药企业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之间交流和合作的纽带,为基地内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研发、试制、产业化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及全方位的公共创新服务,以促进相应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基地的经济增长。作为生物医药企业寻求公共创新服务的窗口和门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便利且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可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一些共性需求,服务项目覆盖政策法律、投融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产品试制、技术检测和管理咨询等方面。具体功能有:(1)推动相关科研机构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并支持企业品牌和基地品牌的打造及传播。(2)促进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与生物医药企业的联系。譬如: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基地内企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配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落实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为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提出建议。(3)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相关专家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员工予以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二,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提供服务。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不同作用(见图1)。在产品构思阶段,该平台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促进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良好的产品概念;在药物研制和成型阶段,该平台提供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各研发主体(特别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需求;产品成型后,平台可提供产品检测服务;在产品的批量生产及商业化过程中,平台可为生物医药企业解决特定问题,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图1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创新链服务框架

第三,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整合性服务。该平台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跨界合作,并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机制以提高服务品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优化与地方政府、各类创新相关资源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密切合作关系;二是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跨界协作共享机制,将分散的创新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集聚创新资源的“创新服务生态系统”。

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一)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

(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通常时间长、运行成本高且投资大,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需要地方政府发挥其引导和带动作用。应充分调动地方科技厅局、财政部门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平台建设支持。此外,应结合服务平台实际和发展需求,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主体的积极性,基于政产学研多方积极参与以推动平台建设。

(2)基于协作与共享创新组织机制。以共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资源为核心,积极开展组织机制创新。在决策层面,可建立由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牵头组成的平台建设委员会,并由该机构统一规划平台建设。在管理层面,可设立平台管理办公室,由其依据工作条例,开展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管理工作。在操作层面,可由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平台服务中心,由其实施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目标的实现。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趋势,重点支持服务于基地特色培育的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应按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需求的优先顺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4)虚实结合、培育人才。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网络服务平台,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应建立实体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以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应积极培育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平台的持续运行。

(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通用架构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应以整合创新资源为主线,以共享创新资源为核心,其通用架构如图2所示。在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通用架构中,包括四个平台: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条件平台。其中,公共研发平台是创新活动的源头,产业化平台是科技创新成果扩散的关键,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撑,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四个平台紧密联系,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过程中密切配合,共同支撑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应构建起以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创新基础,以公共研发平台为创新载体,以产业化平台为创新场所,功能齐全且体系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在实践中,可根据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其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中的各子平台。

图2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通用架构

(1)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该平台包括医药文献共享平台、医药数据共享平台、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验动物共享平台、自然资源共享平台等子平台。这些子平台以整合和共享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资源为目的,分别负责搜集与生物医药产业有关的科技文献、科学数据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大型高档仪器设备、实验动物资源、自然资源等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后,建立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公布资源状况,供基地内生物医药企业共享使用。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于提高生物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体系,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于生物医药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主要包括技术转移交易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检测服务机构、投融资平台、人力资源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子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提供会计咨询、法律咨询、专家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研究课题的对外合作;建立并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3)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是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直接载体。由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复杂,单个生物医药企业很难全程完成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寻求生物医药产业内有关创新资源的集聚,以实现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组建公共研发平台就是这样的制度性安排。它主要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的生物医药工程中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生物医药技术中心、公共实验室、中试生产中心等子平台构成。这些子平台能满足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在不同环节的实际需要,直至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4)产业化平台。产业化平台是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的场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了生物医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速度。产业化平台的构成包括: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临床试验中心、药品认证中心等子平台。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为基地内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政策、人力资源、专业化支撑等综合性孵化服务,以进一步完善基地内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创业服务环境,降低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临床试验中心和药品认证中心可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在新药申报、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

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可基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数据存储等技术,为其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搭建一个网络服务平台。该网络服务平台以信息网络为纽带,既可搜集并发布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动态信息,又可整合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中试生产、临床实验等方面的共性信息,满足各平台服务单位对共性信息的需求,实现各平台服务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在实际运作中,基地管委会可依据基地特点,参照该框架,构建其网络服务平台。

依据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结合国内外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开发经验,该网络服务平台可设计为“四横两纵”结构。“四横”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库层、应用支撑技术层、应用服务层。“两纵”分别为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它们为“四横”提供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支撑服务。该网络服务平台的“四横两纵”结构不仅可实现对生物医药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可为应用服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库、应用支撑技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五个方面支撑应用服务层的六个子系统的运行。在应用服务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基本信息服务子系统、技术服务子系统、条件资源服务子系统、药品注册申请子系统、综合支持服务子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子系统。

图3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

(1)基本信息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搜集并发布有关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技术、专利等信息,同时为用户提供信息订阅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用户也可通过该平台发布和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该平台为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一个基本信息搜集、发布、共享和交流的网络服务平台。

(2)技术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基地内的生物医药企业、科研机构提供包括基础性研究、药物研究、临床研究等在内的技术性服务。其中,基础性研究模块主要为药物研制提供必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如蛋白质重组、基因测序技术等;药物研究模块主要为发明新药和新诊断方法提供检验检测性服务,如毒性试验、霉素快速诊断等;临床研究模块主要为新药研制提供临床评价服务。同时,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技术外包模块,将共性技术和非核心技术予以外包。此外,可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建立专家库,并构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以消除生物医药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条件资源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基础条件资源信息。用户可通过该子系统查询和下载医药文献和医药数据等各类医药资源信息。在仪器设备模块,用户可查询基地内所有仪器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照片、管理人、技术资料、机组专家、预约状况等基本信息,并可申请将自己的仪器设备加入共享平台,供基地内其它生物医药企业有偿使用,从而有效避免基地内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在实验动物模块中,可查询实验动物的基本信息:饲育管理、饮水管理、卫生管理等饲养管理信息,笼具、笼架、给料器、给水器等饲育器材信息,病原菌检测、病毒检测等质量检测信息。此外,该子系统可整合当地与生物医药产业有关的自然资源信息,以供用户参考使用。

(4)药品注册申请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药品再注册申请等服务。该子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生物医药企业药品注册的效率,而且通过该子系统中的文件下载模块,生物医药企业可以获取药品注册机构发布的相关文件,及时了解药品注册的相关信息。该子系统通过对生物医药企业在药品注册申请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答及其网上发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药品注册申请的顺利进行。

(5)综合支持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医药咨询、培训、答疑等服务。基于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的掌握,由专业人员对需求主体提供技术培训,或者提供培训资料。针对需求主体的疑问,由专家进行解答,或者将需求主体的疑问发布在社区或答疑模块,由用户给予解答。微博或社区板块可供用户自由交流,用户可在此自由发布和下载信息,增进彼此间的沟通。

(6)电子商务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国家允许自由交易的项目范围内进行生物医药产业产品或服务的网上交易。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个不仅能交易,而且能够宣传新产品的服务平台。该子系统应具有交易、物流、支付、安全保障、诚信评价等功能。

四、 结论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提出了包括公共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条件平台等四个平台的通用架构。其中,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创新基础,公共研发平台为创新载体,产业化平台为创新场所。构建了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内网络服务平台的“四横两纵”结构:“四横”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库层、应用支撑技术层、应用服务层;“两纵”分别为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它们为“四横”提供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支撑服务。

[1]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与网络服务平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27(4):32-44.

[2]Shijun Xu,Yijun Zhao,Wenfeng Xin,et al. Thought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High Concept” Era[J].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3(5):755-758.

[3]Yujie Zhang,Jie Wu,Tingting Liu. Weighted Network Evolution Model of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s Knowledge Transfer Based on Node Competitivenesss[J].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7(1):35-44.

[4]吴晓隽,高汝熹,杨舟.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32-135.

[5]王冬梅.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47-50.

[6]Miao-Que Lin,Willie Lin,Chih-Hua Pao.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Marketing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on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Biotech/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Management,2007,5(2):138-143.

[7]Ying Liu,Yizhou Zhang,Cong Xu.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Based on the Diamond Model[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0,3(3):165-170.

[8]李立,矫学荣,王志虎.青岛楼山精细化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9):91-95.

[9]孙庆,王宏起.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3):6-19.

[10]王雪原,王宏起.区域创新平台管理框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1):29-33.

[11]玛丽亚,樊鸿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J].开发研究,2008(3):99-102.

[12]王东梅,张金隆.湖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2):62-65.

[13]黄卫国.我国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的若干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3):68-7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novative Platform in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s

CHENYi-ming,LIAOZhi,HEZheng-chu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114,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Public Innovative Platform in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offers its the general framework and network-based serving platform. The general framework includes four sub-platforms: public researching platform, industrializing platform, public serving platform and basic condition platform. The network-based serving platform includes four levels: infrastructure level, data resource level, supporting technology level and application level, with the support of safe system and criterion system.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s; public innovative platform; network-based serving platform

2015-01-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Y07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YBA017)

陈一鸣(1970-),男,湖南双峰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供应链管理及虚拟企业研究。

F062.9

A

1672-934X(2015)02-0094-06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服务平台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