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预防60例开胸术后肺并发症体会①

2015-03-16杨红伟张茹冰常雪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训练器胸部黑龙江

杨红伟,张茹冰,常雪峰,周 钢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预防60例开胸术后肺并发症体会①

杨红伟,张茹冰,常雪峰,周 钢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为了探讨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选择临床开胸手术病例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2014-01~2015-01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选择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对照组30例只进行振动排痰,不应用呼吸器训练,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对比。结果:试验组肺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发热10%、胸腔积液6.67%、肺炎6.67%、肺不张3.33%,对照组:发热20.00%、胸腔积液13.33%、肺炎13.33%、肺不张23.3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1.279,P<0.01)。结论:开胸术后应用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比单纯用振动排痰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振动排痰;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肺并发症

开胸手术后容易并发肺不张、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多因为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长、术区伤口疼痛、呼吸道受阻、胸腔积液等因素引起,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患者恢复康复的主要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心胸外科手术后60例患者中开展了深呼吸、咳嗽训练、胸部叩击、振动排痰机、结合呼吸训练器等气道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4-01~2015-01在心胸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2~56岁,平均39岁,均为胸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用振动排痰,试验组振动排痰+呼吸训练,术后第二日开始应用,3次/日。

1.2 方法

两组术后3次/日进行振动排痰和呼吸训练器训练。①振动排痰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调节排痰机的按钮,调至排痰时间和排痰频率的大小,医护人员手持排痰机把柄,将排痰机的叩击头垂放在患者胸部,慢慢的在身体上移动,叩击的顺序为右侧胸部(三个肺叶)→左侧胸部(两个肺叶)→背部→脊柱→胸骨,叩击时间15~30min/次,每日1~3次。②呼吸训练器方法:连接好训练器装置,指导患者将余气呼尽立即含住咬嘴深慢的吸气,吸满后停留5秒然后移开咬嘴缓慢做缩唇呼气,重复做这种呼吸训练5~10次,每日1~3次。

1.3 评定指标

①体温监测:监测2组患者术后5d体温的改变,评估体温改变。②X线检查:术后5d查患者X线胸片,评估肺不张的发生。③辅助检查:术后5d查胸部彩超,判断胸腔积液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采取卡方(χ2)方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经过5d的护理,试验组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胸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30)

※与对照组比较χ2=11.279,P<0.01。

3 讨论

3.1 振动排痰后使用呼吸训练器易于痰液的排出

振动排痰机的主要治疗原理,是根据患者胸部定向体位引流的物理原理,在患者胸部皮肤表面上,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有特定方向的治疗力,这种治疗力穿透性比较强,可穿透皮肤表皮层、肌肉层、组织和体液,叩击头的垂直方向产生了叩击、震颤使呼吸道附着的痰液或代谢物产生了松弛、液化,同时水平方向产生的治疗力分力定向的叩击、震颤帮助已被松弛、液化的痰液按照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的选择方向排出了体外。患者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部叩击、震颤法,预防了胸部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震颤、叩击,使患者有效地进行咳嗽,排出大量痰液,改善了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以改善,解除呼吸道粘液的阻塞,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从而达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目的。通过研究证明,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使用,振动排痰时,清除肺、支气管痰液,尤其震荡,支气管黏膜表面黏液及代谢物起到松动液化的作用,然后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当用力呼气时,内肋肌和腹肌开始收缩,肺内压增至最大,体内的二氧化碳才能大量呼出,采用物理振荡原理,通过震荡松脱黏着、积聚于呼吸道壁上的痰液,将痰液导引到咽喉再借由咳嗽将痰液吐出。

3.2 振动排痰后易达到呼吸训练的目的

临床上,使用呼吸训练器训练,多为吸气训练,其目的是为了训练患者均匀有力的深吸气,通过训练器的刻度指示和容量设置,患者很容易控制自己的深吸气时的速度和容量,从而吸气形成了深、慢的模式,通过呼吸训练器训练进行吸气训练,可减少患者的呼吸次数,提高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肺泡摄氧能力。深慢的呼吸,可使患者的呼吸次数减少,呼吸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血液供应,深度呼吸使呼吸肌得到了收缩舒张锻炼,另一方面,深吸气可使胸廓扩张,使肺部充分的膨胀,从而使肺泡扩张,防止肺泡萎缩塌陷,预防肺不张及肺炎发生。患者的深慢呼吸模式,使通气量及潮气量增加,可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气体交换和弥散提高肺泡摄氧能力,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患者振动排痰后,使患者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的分泌物排出,不会阻塞或封闭支气管可以使肺部通气量增加,提高潮气量,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呼吸训练器训练,从而达到呼吸训练的目的。

3.3 振动排痰后使用呼吸训练器减少患者的痛苦

开胸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术区伤口疼痛、疲劳等因素,使患者的呼吸次数减少,呼吸肌运动减弱,呼吸短促,使患者通气量和潮气量相对减少。患者通过振动排痰后,无需扣背,减少了因扣背带来的疼痛,可直接进行呼吸训练,患者易于接受。

[1]孙明珠,阮桂荣,王彬.振动排痰机在胸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康复,2005,20(2):85-86

[2]樊晓娥,汤小江,刘红艳,等.应用呼吸训练器降低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22(10):19-20

[3]廖佳,姜楠.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呼吸训练器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1-2

[4]马宝红,宋文玲,郭莉.老年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3):97

[5]王影,王凤玲,隋小芳.振动排痰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5):83

[6]荆涛,万秀华,沈兴艳.全肺切除术病人的整体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1):112

杨红伟(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主管护师。

周钢(1958~)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jmsdxzg@163.com。

R

B

1008-0104(2015)03-0064-02

2014-10-04)

猜你喜欢

训练器胸部黑龙江
连续被动式运动训练器转速切换协调控制方法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虚拟维护训练器在飞机维修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简易游泳姿势训练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黑龙江弃风博弈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