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发展:职教与高教的共同战略切入点
2015-03-16颜炳乾
颜炳乾
摘 要 高校转型发展意味着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办学举措的整体转变,是地方本科高校从追求传统的、既定的“学术型态”向现代的、创新的“应用型态”的整体位移,是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倒逼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客观需要。当前,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各界的积极响应下,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仍然面临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此必须认识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逻辑起点在于各种内外动力因素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并在制度建设上着眼于重新定位、重调结构、重布规划。
关键词 高校转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战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1-0026-05
一、转型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一)国家战略与政策推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结构,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与每一个地区、行业、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战略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教育部高度重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教育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要研究制订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试点。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进行了部署。会议指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1]。
(二)经济需求与教育自身发展
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来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这一切都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国家赋予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
从“改革需求”的视角来看,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促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等学校的功能分化,进而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多样化发展,迫切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实现从单纯的“学术型教育”到“学术型教育和技术型教育并举”的转变。从“市场需求”的视角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而现实情况是,面对支柱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高等教育的结构性失调远远不能培养适合市场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市场的需求倒逼着高校必须尽快转型。
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规律新事物,建立丰富并完善新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产生质的飞跃。而应用科学研究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通过方法创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领域,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方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因此,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和学科知识本身的属性,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要涵盖学术研究型高等教育和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从内涵建设的角度来看,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由于缺乏现实的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我国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显、目标趋同、跟风升格、求大尚名、模式单一的局面。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师资结构问题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没有必要走传统大学发展之路,也难以跟进老牌大学学术追求的步伐,因此,必须在主动、深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合理定位,赢得并拓展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特色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在[3]。
(三)国际成功经验借鉴
从其结构特征来看,在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欧洲发达国家都及时从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科类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形式进行调整,通过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适切调整与匹配,前后经历了多元化扩张——横向整合——纵向整合的三大发展阶段,使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实现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多元化扩张阶段,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侧重于扩大办学规模;在横向整合阶段,侧重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横向合并与重组,优化教育结构;在纵向整合阶段,侧重于强化“双元”结构(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之间的联系。
从其功能作用来看,本世纪的金融危机重挫各国的虚拟经济,而以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为实体经济的德国、瑞士、荷兰、芬兰、奥地利等国家则应对自如,在其背后是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持,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应用技术大学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应用技术大学对实体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在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占绝大部分。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而应用技术大学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用技术大学是基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偏重理论和基础研究的传统大学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构成了平行并逐渐贯通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4]。
总体来看,不论是瑞士、芬兰这两个全球竞争力最强国家,还是英国、德国这些传统高等教育强国,都遵循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及时依据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层次和规格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管理体制结构上进行调整,形成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和良性互动。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技术大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成为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类结构上,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双元”结构体系,即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层次结构上,各国以不同的方式确立并提升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赋予应用技术大学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能级结构上,各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有力支撑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在管理体制结构上,形成了更为灵活的教育体制,学生选择更为自由,两轨之间变得更具有贯通性,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也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转型发展的政府推进与实践进展
(一)政府工作推进与部署
2013年初教育部启动转型发展工作以来,通过课题研究、调研座谈、起草指导意见、舆论宣传和论坛交流等方式,有序有效推动了全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工作。
一是开展课题研究,为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确定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研究项目”,组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35所高校分五组开展转型发展课题研究,形成了《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国别研究报告》《应用科技大学的研究——现状、成就和趋势》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等一批研究报告,为科学推进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二是深入调研座谈,形成转型发展的思想共识。2013年以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杜玉波、鲁昕副部长多次在有关高校转型发展的请示和汇报上作出批示。鲁昕副部长多次深入有关高校,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进行调研和座谈。教育部先后组织召开了应用科技大学试点战略研究座谈会(2013年1月25日,国家行政学院),川渝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座谈会(2013年4月9日,成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座谈会(2013年6月28日,天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家座谈会(2013年11月27日,北京),部分省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2014年1月9日,河南驻马店黄淮学院),通过调研座谈,坚定转型发展的思想共识。
三是强化顶层设计,组织起草指导意见。2013年7月,教育部起草《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框架稿;同年10月30日,成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家组,聘请牟延林(重庆市教委副主任)、介晓磊(黄淮学院院长)等10位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成立由教育部12个司局及直属单位有关同志组成的《指导意见》起草组。《指导意见》共4部分,明确了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试点范围;提出了12项试点工作任务和12方面的配套措施;强化了3方面工作推进机制。
四是典型示范带动,宣传推介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做法。为宣传推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的经验与做法,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进行系列宣传报导,以《一场悄然兴起的教育变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创新实践》为题,已刊发多期。2014年1月,教育部向各省市教育厅印发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宣传推介了黄淮学院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合作发展联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打造双师教学团队、深化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五是搭建交流平台,助推有条件的高校加快转型发展。在教育部的倡导下,2013年6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现已有16个省市的36所院校作为发起单位加入。2014年2月11日,联盟第二次理事长会议在教育部规划司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秘书长,教育部规划司陈锋副司长、规划处周天明副处长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联盟《关于专家入校考察的规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批准了首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究项目”。2014年4月,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论坛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建立了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
六是提前沟通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各省启动转型试点。2014年2月12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北京召开情况通气会,向各省教育厅传达部署了转型发展试点的政策措施和主要考虑。会议要求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在《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前,加强统筹,提前部署,尽早研究编制本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研究确定本省拟开展转型试点的高校。会议强调,各省要统筹考虑本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合理确定试点范围,科学规划试点工作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实践进展情况
转型发展工作自2013年初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省市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形成了广泛共识。
一是在地方政府方面,上海市建立了高校分类管理体系;重庆市政府组建了由市直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联盟;河南省安排了2亿元专项经费;山东省安排了1亿元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专项经费;广东省专门设立了“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此外,合肥市、许昌市、驻马店市、常熟市等地方政府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台了扶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重庆、安徽、云南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已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本科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13 年8 月,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以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导向,调整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到2020 年形成以应用型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吉林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即将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通过政策、投入和试点引导,支持20所普通本科高校整体和部分高校的分院(专业)转型为应用技术型,转型高校在校生达到25万人以上。
二是在试点高校方面,36个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均启动和实施了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其中,黄淮学院、浙江科技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十余所地方高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2月12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召开新申请入盟学校交流培训会。参加会议的有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正式申请入盟的宁波工程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节学院、铜仁学院、武汉商学院、长春工程学院、西京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高校代表。
三是在行业企业参与决策咨询方面,中兴通讯、腾讯公司、中海油、三一重工、机械工业协会等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助力高校转型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谭天伟,以及中国教科院、中华职教社、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专家就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类型、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指导转型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三、转型发展的困境和策略
一是对思想观念的挑战。一方面是对打破传统的恐惧,现有高校都是按学术型要求配置,学校的教学空间也是按学术形态布局。这种固化模式已经形成了学术生活的常态、习惯和定势。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意味着传统的打破。另一方面,从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惯性思维上看,现有社会认知条件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或职业型,难免会造成无形资产流失,降低其地位和影响。
基于此,必须认识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逻辑起点在于各种内外动力因素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外源动力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等教育统筹分类管理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内源动力在于高校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及办学理念的根本转变,也是办学定位、办学规划的根本体现。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行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技能[5]。
二是对制度建设的挑战。首先,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对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职能的挑战。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侧重于技术技能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类型。其要求政府遵循应用技术教育规律,采取不同于传统管理本科高等教育的模式。其次,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挑战。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意味着实行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制度。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赋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合法性。尽管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但仍难以满足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度需求。最后,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挑战还体现在与此相关的其他领域,比如高等教育财政、高校办学条件、高校内部治理、行业企业参与等,由此可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而且因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基础、办学水平、办学特色、行业背景与资金投入等不同,因此不可用同样的标准来定位不同类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6]。
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引领高校找准办学定位、找准发展空间,重点要抓好区域范围内高校和行业产业的统筹、区域范围内高校之间的统筹、区域范围内学科专业的统筹,并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战略定位,加紧制订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同时,抓住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重新调整结构。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有两个重要导向,一是引导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引导高校明确定位、办出特色。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牟延林.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需求”引导,以“主题”促进,以“典型”推动[J].河南教育,2014(3):22-23.
[3]严欣平,陈显明.深化改革 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Z2):58-60.
[4]焦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N].中国教育报, 2014-01-16.
[5]牟延琳.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再审视[N].人民政协报,2014-05-07.
[6]董仁忠. 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挑战[J].职教论坛,20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