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监督博弈分析

2015-03-16刘辉李吉龙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31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优化策略

刘辉 李吉龙

摘 要 将博弈分析方法应用于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研究中,可以构建一个关于中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博弈均衡分析模型。在提出假设基础上,博弈分析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结果表明,提升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策略包括着眼于优化政府监督策略,降低监督成本;提升教师积极性并提高逃避行为的成本;明确职业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发挥纽带作用。

关键词 监督博弈分析;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1-0061-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开展已久并备受重视。21世纪以来的多项职业教育改革决策中均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作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一定程度上看,教师企业实践实现了从方向性制度向规定性制度的转变,从零散实践向集中实践的转变。企业接待教师实践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已从自发性接受向制度性接受转变[1]。但是,时至今日,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并未形成长效机制,且一直存在着某种形式上的博弈。深究这种博弈形成的原因,职业学校教师角色内涵的变化可能是始作俑者。

从研究的角度看,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角色一直备受关注。在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要求方面,有学者指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只有“亲临现场”,实施“教师企业行动”,方可联通校企,驱动教师在校企之间“输血”与“供血”,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品性[2]。但是,专业课教师“亲临现场”这种行为并不能自然发生。相反,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可能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其中,对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监督直接影响着“教师企业行动”的成效。学者对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进行实地调研表明,虽然参与项目研发的教师比例达到 55%,但实践的层次、质量却令人担忧。譬如,结合实践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编写实训教材比例数分别为35%和31%,说明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成效并不理想[3]。如何对教师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测量和评价,并对此基于一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是一个现实问题。博弈分析是经济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拟对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进行监督博弈分析。

二、模型构建

(一)假设条件

我国中职学校大多为国家设置的事业单位,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小,其大部分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的现象普遍存在[4]。不可否认,也有许多认真负责的专业课教师希望以企业实践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第一个假设:中职教师没有外在约束的条件下,通常对到企业实践持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大部分中职专业课教师认为参与企业实践的效用会低于专心学校教学或科研工作带来的效用。即大多数情况下,规避企业实践、轻松教书才是中职教师安逸生活最为理性的选择。为了维护正常工作日的学校教学秩序,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往往被安排在周末甚至是寒暑假进行。经过紧张教学和难度较大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往往特别渴望借假期好好休息,放松身心。要求中职教师利用节假日参与企业实践,难免会产生厌烦、倦怠情绪。缘于此,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并不渴望参与企业实践。用E0表示规避企业实践给中职教师带来的额外效用,此时E0的取值往往较高。第二种态度是一小部分中职专业课教师也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即认为参与企业实践确实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牺牲自己的假期也无妨。此处,用E1表示参与企业实践给中职教师带来的效用。在假设前提下,显然E0>E1。不妨假设各地区中职教师的意愿都符合上文情况,即所有其他中职教师和该区域典型教师保持一致。

针对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组织管理问题,国家明确规定: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统筹工作要具体落实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即运行与管理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在此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本身只负责制订教师企业实践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教师选派和管理指导工作。因此,可以作出第二项假设: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情况是直接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在此博弈中,参与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位典型的中职专业课教师,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是监督者,中职教师是被监督者。监督者的策略为“监督、不监督”;被监督者的策略是“参与企业实践、规避企业实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教师均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且双边彼此信息不对称。

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而言,中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拓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一般来说,上级教育部门将采取划拨专项经费的形式推动校企合作,并加强基地建设,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搭建桥梁,产生了直接的显性成本。除此之外,在推动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更离不开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划、监督与管理,也就是上级教育部门监督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耗费的成本[5]。与此同时,一旦教师不按国家要求参与企业实践必然会受到学校乃至上级主管部门的惩罚。因此可以作出第三项假设:上级教育部门监督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耗费的成本为C,一旦发现中职教师未按照规定参与企业实践受到的惩罚为F(同时 -F可以理解为因发现参与企业实践教师认真细致的工作而给上级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带来的满足感;另外作为一个合格的上级教育监督部门则F恒大于C,否则其自身的工作不存在价值)。a表示单个典型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给上级教育部门带来的效用值,参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数量越大,则a的效用值越小。

(二)策略集构建

根据以上三个假设绘制中职专业课教师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策略集矩阵,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表1中并不存在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为说明问题,需要对预设条件进行进一步阐释。

(三)预设条件

设P1为上级教育部门抽查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概率,P2为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可以得出:

第一,如果P1为恒定值,教师规避企业实践(P2=1)和参与企业实践(P2=0)的期望收益分别是:

П2(P1,1)=(E0-F)P1+E0(1-P1)=E0-FP1

П2(P1,0)=E1P1+E1(1-P1)=E1

采用效用等值法,得出。

第二,如果P2为恒定值,上级教育部门采取抽查(P1=1)和不采取抽查(P1=0)的期望收益分别是:

П1(1,P2)=(-a-C+F)P2+(a-C)(1-P2)=(-2a+F)P2+(a-C)

П1(0,P2)=-aP2+a(1-P2)=-2aP2+a

采用效用等值法,得出。

(四)监督博弈结论

第一,如果中职教师规避企业实训的概率小于,那么上级教育部门的最优解是选择不监督;如果中职教师规避企业实训的概率大于,那么上级教育部门的最优解是选择不监督;如果中职教师规避企业实训的概率等于,那么上级教育部门的最优解是选择监督或者不监督。

第二,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小于

,中职教师的最优选择就是规避企业实践;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大于,中职教师的最优选择就是参与企业实践;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等于,中职教师的最优选择就是参与企业实践或者规避企业实践。

综上所述,以上博弈已形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表示上级部门有的概率选择严格查处教师规避企业实训;同时表示中职教师有的概率选择规避企业实践。

三、问题分析

(一)对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分析

从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考察,是最优监督概率。如果上级部门监督的概率大于,中职专业课教师最优选择无疑是下企业实践。然而,如果越来越小,中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概率逐渐接近于1,也就是说中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概率越大。不难发现,E0-E1以及F的大小直接影响中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概率。其实,职业教师通过学校的教学或者科研工作获得的效益基本保持在(一旦校领导有要求,下级教师加班加点亦需完成)不变,但E0是很容易变化的量。这要求上级教育部门能够尊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建立相应机构对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中长期实践计划等[6]。

(二)对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中职专业课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为。因此,未按照规定参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受到的惩罚F越重,其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越小。在实际操作中,教育部门仅仅规定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没有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法规,更没有形成一项专门制度。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转型期时,学校、企业和政府更应该自觉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更应该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正常开展,防止实践流于形式,规范实践工作过程,以形成性教师评价理论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为依据,构建多主体的教师企业实践评价体系[7]。一旦有教师消极对待企业实践,应当使其受到相应惩罚,保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有效和广泛开展。

四、应对策略

当前,由于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特点,职业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在这个“共同的事业”中角色认识并不到位。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问题上,实施成效也受到各方博弈行为的影响。为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快建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教师等多方相互协调的长效机制[8]。让“校、企、政”共同努力,实现多赢当然不失为万全之策[9]。也正如前文分析所示,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概率,降低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可能性便是教师企业实践问题的核心所在。根据上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建议强化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一)优化政府监督行为,降低监督成本

降低上级教育部门监督成本,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可能性,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首先,匿名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在不失公允的前提下,应鼓励上级教育部门尽量使用匿名抽查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某区域教师企业实践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国家政策严格落实相关待遇,或提出批评和落实惩罚措施。

其次,将监督职权分散,形成互相制约的博弈格局。将监督职权分配给同级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甚至大型企业。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企业理应承担起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领导层可以成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最好监督者。按照此逻辑,不久的将来国家会要求更多企业承担起中职专业课教师实践的监督责任,企业也将处于被监管的情势下,企业、中职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三方博弈的格局将会形成。

最后,直接降低教育部门监督成本。在上级教育监督部门内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团队,落实“突击检查和长效指导”相结合的做法。上级教育部门应把握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时间短、内容多”的特点,根据中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充分获得企业理解、支持与配合,鼓励企业承担教师实践工作[10]。建立一支由企业、学校和教育部门人员共同构成的“智囊团”,教育部门依靠“智囊团”的谋划,可以巧妙地对教师参与实践进行监督和监管,防止盲目监督造成成本抬高(此处将中职教师负面情绪抬升造成的教师质量下滑归类于上级教育部门的成本)。

(二)规范教师企业实践行为,加大规避行为代价

从问题分析部分可以看出,加大对规避企业实践教师的惩罚力度能够促进更多教师因“迫于压力”参与企业实践,从而降低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事实上,提高规避企业实践教师付出的代价并不是上级教育监督部门的唯一选择,采用惩罚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办法也是可取的。融“负强化”和惩罚为一体的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双师型”教师薪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中职教师中“懂技术、会操作”的能工巧匠更多特殊待遇和津贴,让不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样,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本身便可以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意愿。同时,通过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以及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都将推动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落实和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同时保证教师企业实践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

其次,提升参与企业实践教师的认识水平。不可否认,当前部分教师对企业实践存在认识不到位,以应付检查为目的的情况[11]。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培养企业实践教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尤其是在职业学校教师参与项目研发的层次、质量和参与度仍然让人担忧,成效也并不理想的形势下[12],教师要带着问题或项目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紧密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企业实践是现实所需。通过认真参与企业实践,中职教师在技术技能和科研方面均可获得丰厚收益。相反,不参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将在多方面蒙受损失,甚至发展前途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可将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教师职业再也不是“铁饭碗”的情况下,原本对于下企业实践持消极态度的中职教师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自觉自愿投入到企业实践中来。总之,为有效防止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更应规范运作锻炼工作全过程,应以形成性教师评价理论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为依据[13]。

最后,以“危机意识”促成教师企业实践。上级教育部门可以扩大“兼职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让更多能工巧匠直接参与学校一线教学。由于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受欢迎程度可能大大高于中职专业课教师。迫于这种压力,中职教师会更加自觉地投入到企业实践中来,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三)明确中职学校责任,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减小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成本、加大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代价是促进中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直接手段。但是,中职教师和上级监督部门间的博弈不能忽略职业教育中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利益相关方——中职学校。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必须依托于校企合作开展,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促成校企合作并鼓励、支持教师的企业实践。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中职学校有时会成为教师企业实践的“障碍”。这种“障碍”表现为:大多数公办中职学校对上级主管部门依赖度高,而与企业合作不密切。这种情况下,以学校自身之力难以与企业建立稳定持久的关系。尤其是当中职学校面对教师们所关心的“课时量”、“工作任务”等问题时,对教师施加压力反倒影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因让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而无法争取到充足的经费,反而打击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职业学校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窘境。尽管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是很少有地区能够做到这一点[14] 。因经费缺乏学校无法保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落实,这也是中职学校难以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改革也应该从职业学校层面入手。首先,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制度,为教师实践提供充足的企业技术岗位。教师对企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与企业对教师实践岗位的提供应当形成“等值抵消”和“付出终有回报”[15]。其次,上级教育部门应当推动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让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充分鼓励企业搭建平台,增强吸引力[16],让中职教师在企业中学到“真技术、真本领”。第三,鼓励私人捐助、社会募集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推动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在经费方面解决广大中职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中职教师“安心、放心、舒心”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总之,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增强推动力;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执行力;需要企业搭建好平台,增强吸引力[17]。

参 考 文 献

[1][5][8]李梦卿,杨妍旻.“双师型”视阈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3(19):53-58.

[2]张等菊.基于“教师企业行动”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J].教育发展研究,2013(5):38-43.

[3][10][11][12]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62-63.

[4][15]王启龙.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0-10-21.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7

[7][13]武俊梅.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3(2):51-53.

[9]张学兵,陈玉兰.“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面临的问题[J].职业时空,2011(12):9-11.

[14]李玉珠,闫志刚.迈过中职教师企业培训的“坎”[J].教育与职业,2011(4):34-38.

[16][17]陈斌.如何提升教师企业挂职的实效性[J].中国高校科技,2011(8):46-47.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优化策略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