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演讲” 共赢“你我他”
2015-03-15余晟晟
余晟晟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13)
巧用“微演讲”共赢“你我他”
余晟晟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针对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课堂表述缺位的现状,笔者提出运用课堂“微演讲”的方式来展开活动,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具有重要、广泛、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微演讲;物理教学;科学素养;人文情怀
纵观国内外的初中物理教学可见,发达国家更乐于将课堂演讲这一形式融入教学活动中.而在我国,运用演讲来展开教学活动这一方面有明显的缺位现象.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只有语言类学科才需要演讲,而物理课堂只包括实验和解题.学生的课堂表达时间受到了传统操练的挤占,有的教师会过度重视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而轻视学生的观点讨论和意见表达.基于目前的考试制度,考得好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形式制约了物理演讲成为现阶段初中课堂教学的主流文化.
诚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但它的孕育与传承需要精炼的语言表述.物理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语言.科学语言侧重逻辑性和分析性,是对文科性质学科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演讲不失为一种训练物理口语表述能力最系统、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基于课堂时间短、开展广泛大型演讲的可操作性差、师生对物理口语表述的重视度不足的现状,在课堂中利用“微演讲”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简易、高效、可操作的办法.
“微演讲”是指学生在《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基础上,依据自己感兴趣的物理话题,选定演讲题目,通过课前多种方式的研究,在物理课堂中用5—10分钟时间,以演讲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它的特点是:(1) 演讲时间短,在一节课的开始、中间、结尾处合理展开;(2) 内容着眼点小,以学生的视角发现身边感兴趣的物理知识,并拟演讲题目;(3) 呈现方式高效,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同伴互助、家长协助等方式,查阅文献资料、上网搜索、访谈、问卷调查、设计实验等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制作PPT课件、拍摄视频等手段,将最终的研究结果整理汇总,最后在课堂中用演讲的形式汇报研究的精华.
1演讲虽微,但位微不卑
1.1“微演讲”强化了物理口语表述的重要性
课堂“微演讲”虽然是微型演讲,但它融合了物理阅读、物理写作、物理口语表达,可谓“一举三得”.演讲者敢于表达自己对物理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倾听者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演讲者敢于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喜悦.
1.2“微演讲”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每一次“微演讲”,并非某物理课本知识的浓缩或稀释,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就其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展开研究.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一句话:“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学生在获得演讲成功喜悦的同时,对物理世界的探索欲望会进一步加强.
例如,在进行《粒子与宇宙》单元复习课时,A同学做了关于《星际穿越影评》的“微演讲”.她为大家介绍了影片中出现的黑洞、虫洞、时间膨胀、平行宇宙、五维空间这5个概念,并用居里夫人的名言“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与大家共勉.A同学的10分钟精彩演讲,对于沉浸在紧张复习状态中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泉.这次演讲既是对宇宙探秘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同学们的一种勉励——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刻,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到最好.
1.3“微演讲”素材是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演讲需依托现代媒体技术、实验展示等形式,汇报、呈现研究结果.把学生参与物理课堂“微演讲”的演讲视频植入课堂教学,使得课堂学习形式多样化,将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有机结合,使演讲价值最大化.
例如,电学知识学完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B同学做了题为《半导体的简单介绍》的“微演讲”.在演讲时还为学生们展示了利用发光二极管自制的“发光手牌”(如图1).这一内容并不属于考试范畴,但是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而由学生亲手完成,示范意义更加明显.
图1
2演讲虽小,但广而有之
2.1“微演讲”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思想是方法的先导,方法是思想的体现,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是能力的内核,因此物理思想方法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在学生的“微演讲”中,可以通过展现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自然的思想过程,介绍蕴含极高品质的科学方法教育功能,从而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例如,在进行《宇宙探秘》新授课时,C同学为大家介绍了《上帝掷骰子吗》这本科普读物,从她的角度对“薛定谔猫”问题进行了阐述.构建物理模型、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数学方法、比较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始终贯穿在该同学的介绍中,这些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本质和大自然更深层次的奥秘.
2.2“微演讲”可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欲望
学生“微演讲”的内容,总会与理论的获得过程、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息息相关.任何理论都需要科学精准的实验数据、严格的论证,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纵观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他们获得成就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对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往往更容易打动学生.学生们分享着故事,也分享着科学家的人生,科学家的品质同时也濡染了学生的内心,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成为学生的追求和情怀.
2.3“微演讲”倡导文理并重
从知识层面讲,“微演讲”的内容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从呈现研究结果的角度讲,兼顾物理学史、物理概念的人文含义、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等,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同时,因为参与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具备比较大的开放性.
D同学酷爱电子游戏,他演讲的题目为《游戏中的物理学》,该同学以游戏中出现的武器回力镖、手枪、跟踪导弹为例,介绍中涉及与初中物理相关的力学、热学、光学等知识,该同学在游戏中寻找物理学的元素,既愉悦了自己,也提升了自己;一次区内语文统考,有一篇宋代学者沈括所著《古镜》中涉及的物理学小知识,吸引了E同学,他决定一探究竟,为大家做了题为《再探“古镜之谜”》 的演讲.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对古文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翻译,接着研究众多学者的解释,发现透光镜由它的结构特征、残余应力作用、以及一定的磨研技术造成的.通过这次演讲,既帮助了全班同学更好的理解了这篇古文,也促使学生们更加感受到人文学科中的物理魅力.
3演讲虽短,但言近旨远
3.1“微演讲”搭建了小组合作平台
每一次微演讲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的努力.有生生、师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配合.
一场团队成员之间的头脑风暴,可以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到讨论中,“点点”俱到,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例如,F同学受父亲所学专业的影响,对移动通信的知识耳濡目染,在其父亲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微演讲”——《移动通信的前世今生》.
3.2“微演讲”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微演讲”的对象是自愿报名产生的,一开始都是班级物理成绩较突出、善于表现的学生报名.可随着“微演讲”活动的展开,一些成绩平平、甚至比较落后的学生也蠢蠢欲动,希望有机会展现自己.让榜样的作用再放大,用优秀演讲者的热情去感染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让他们变羞于、惧于自我表现变为敢于自我表现.
例如,G同学的物理成绩属于班级中等偏下,在大家的鼓励下,他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光的折射》做了一次“微演讲”.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拾疏漏知识,并勇于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也是一次飞跃.
3.3“微演讲”促使师生终身学习
在师生探讨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许多物理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还涉及社会、政策、哲学、人伦、世界观、方法论等.而教师不能只掌握物理学本身的概念、规律和理论,而必须同时掌握方法,提升自觉应用程度,从而不断促进物理素养的提升.
例如,中考前夕,H同学自告奋勇做了题为《2015年南京中考物理学科可能出现的情境题目预测与分析》的“微演讲”.该同学旁征博引,将平时所学所思在演讲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引来同学们的一片叫好,笔者也情不自禁为其欣喜.敢于自己模仿并创新试题的考生,应该是笃定自如的.对于笔者,教学相长也是终身奋斗的目标.
综上所述,将“微演讲”引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认识上、从机制上、从具体操作中解决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述缺位的问题.学生在不断的研究中成长,通过化零为整,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微学习、微积累,在不断的演讲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3—46.
[2] 侯淑君.课前演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3):24—25.
[3] 罗瑞琼.走上平台 铸就自我——一次物理课堂演讲赛的启示[J].新课程(中),2014,(11):45-46.
[4] 朱恒奇.浅谈初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学物理,2014,(22):23-24.
[5] 廖伯琴,潮兴兵.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观[J].物理通报,2003,(2):23-24.
[6] 陶兆宝.物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和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13,(2):18-19.